近期,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表格顯示,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整體起薪為5290元,畢業生起薪分布與學歷成正比,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平均起薪為7337元,本科畢業生為5102元,大專畢業生則在4562元左右。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就業市場上高學歷依舊在起步時占據優勢,擁有更高的起點。
2019屆畢業生薪資排行
此外,據追蹤調查發現畢業生收入高低與其畢業院校的等級息息相關,收入排行前50名的高校多為雙一流/211/985類大學
表格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生薪資分別以17682元和15365元的數據占領一二位,此外工資在萬元以上的院校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福建兩所院校上榜,分別是12位的廈門大學(平均8584元)和位列50名的福州大學(平均6682元)。
與此同時,疫情也讓畢業生們的求職心態發生了變化,擇業觀念明顯更加“務實”。
35.2%的畢業生更愿意選擇穩定的國企工作,55.7%的畢業生表示注重企業的福利待遇,54.3%傾向于選擇具備人性化制度與文化的雇主。
盡管薪酬福利仍是畢業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占比60.2%),但63%的求職大學生將順利就業當作第一要務,可以接受實際薪資不如預期,另有28.4%的畢業生表示薪資不理想會選擇繼續尋找。
2020年哪些專業最吃香
最受企業歡迎的高薪專業都有哪些?同樣用一組數據來說明:
工科專業就業收入更高
報告顯示,機械工程以6851元/月占據高薪專業榜首。機械技術已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基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大國博弈的時代趨勢,核心技術的研發已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相關人才也因此頗具價值,其薪資幾乎不受疫情影響而居于高位。
其他工學學科畢業生收入優勢同樣顯著,在前10名中占據7席,如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培養的人才已經成為各個企業熱招季中競爭的主要目標。
除工科人才外,工商管理(6370元)、心理學(6156元)與傳播學(5918元)也表現不俗,成為了各學科中的高薪代表。
2020年企業招聘情況
據悉,目前已有33.3%的企業啟動了秋招。今年沒有秋招計劃的企業大概占46.5%。不過,在啟動的秋招的企業中有四成擴大了招聘規模。
隨著疫情的控制,國內經濟也漸漸回暖,此次秋招雖然總體規模稍有縮水,但對畢業生們來說依然充滿著機遇,且有一半以上的企業表示愿意同時接受2020屆與2021屆畢業生。(26.2%受訪企業表示崗位僅對2020屆畢業生開放,19.7%受訪企業則表示僅針對 2021屆畢業生進行招聘。)
如何在秋招中“破軍而出”成為了畢業生們的難題。據調查,企業最看重應聘者的品質為責任心和抗壓能力。
人際溝通、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能力緊隨其后(占比均超過三成),而企業對責任心和抗壓能力的重視。也說明了相比于易于積累的工作能力,企業往往更看重應聘者本身的“個人品質”。
在正式就業之外,實習也是企業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秋招期間,70.2%的企業表示會提供部分崗位的實習機會,12.3%的企業中全部崗位都有實習機會。
主人公是畢業生,他們的想法又是怎樣的呢?更愿意從事什么行業?期望薪酬水平是多少?畢業主要去向是什么?實習經歷對于求職有沒有用?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這份報告的數據直觀地展示并且回答了這些問題。
NO.1:更愿意進入新興經濟行業
報告顯示,從期望就業行業來看,求職畢業生更傾向于新經濟行業。在全國接受調研的7571名畢業生中,期望就職于IT/通信/電子互聯網、文化/傳媒娛樂體育、商業服務(咨詢財會法律廣告)、金融業等行業的人數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25.1%、10.79%、9.2%和8.1%,這些行業主要為新經濟行業,薪酬待遇優厚,科技含量較高、發展空間較好,與當下新一代求職者擇業需求相契合。
從期望就業崗位來看,畢業生更青睞于技術、財務/審計/稅務、行政/后勤/文秘、運營等崗位,所占比例分別為18.3%、12.9%、11.6%和9.4%。
NO.2:平均期望薪酬6930元
薪酬是比較受關注的話題。畢業生期望薪酬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兩個區間,經測算平均期望薪酬約6930元。
薪酬福利、能力提升、職業發展、工作生活平衡成為畢業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
具體來看,畢業生選擇薪酬福利的比例最多,為60.8%;其次,為能夠學習新東西,所占比例為45.5%;再次,為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和工作生活平衡,所占比例分別為30.9%和30.5%。由此可見,薪酬仍為當前大學生求職主要看重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明確的職業發展通道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福利,同樣能為企業招聘優秀人才帶來競爭優勢。
NO.3:單位就業為主要去向
從總體來看,單位就業為畢業生主要去向。其中,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最高,為75.8%;其次為自由職業和國內/外升學,所占比例分別為7.7%和7.5%;而選擇創業或其他的畢業生比例最低,僅占2.8%;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擬考研”、“擬出國”及“暫不就業”等形式的慢就業,比例為6.2%。
分學歷來看,不同學歷的學生就業去向有所差異。碩士生主要選擇單位就業,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傾向于國內/外升學,尤其對于雙一流院校的學生而言,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專生在自由職業、慢就業、創業或其他等就業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體。
從期望就業城市來看,一線、新一線城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成為畢業生首要選擇。期望去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慶、鄭州等城市就業的學生比例最高。
NO.4:實習經歷有助于求職
被調查人群中,超七成畢業生有過實習經歷,有一次實習經歷的比例為40.3%;有兩次及以上實習經歷的比例為33.7%;還有約26.0%的畢業生目前沒有實習經歷。大部分學生認為實習經歷有助于求職,這一比例為87.5%;認為對求職沒有幫助和不清楚的比例相對較少,分別為5.3%和7.2%。
分析畢業生獲得offer的原因,調查顯示,有相關實習經歷(56.0%)、求職目標明確(51.3%)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44.3%)是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生表示,面試技巧高(32.2%)、專業就業前景好(31.5%)和名校畢業(29.4%)也是成功獲得offer的加分項。
而畢業生未獲得offer的原因,調查顯示,沒有獲得offer主要源于大學生自身因素,未提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明確的求職動機和目標,使得在就業市場中較為被動,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太迷茫,不知道該選什么”這一選項的比例最高,為21.4%。除此之外,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14.9%)、簡歷投遞太少(13.3%)、獲得的面試機會太少(11.8%)、沒有積極找工作(10.4%)等,也是未獲得offer的主要原因。
針對今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大概了解當下最火熱專業及高薪專業,2021屆考生及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
關鍵詞: 大學生期望的月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