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業績超預期,海信視像年報和一季報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變化?
4月29日晚間,家電頭部企業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信視像、海爾智家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同時亮相。令人詫異的是,海信視像的超預期表現,不僅2019年凈利潤5.56億元,增速超過四成;在哀鴻遍野的2020年一季度,海信視像仍實現凈利潤5137.37萬元,同比增長超過九成。
細看166頁的海信視像2019年年報,還有更多指標顯示,海信視像在更名后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毛利提升、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展開、東芝扭虧以及這背后的平臺化運營的思維都是這份年報除了利潤之外,展現出的積極信號。
1、白熱化突圍:尋求高質量增長
作為一個高度成熟且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的產品,又遇上手機、IPAD等各種屏分流消費者的時間,導致近幾年電視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傳統巨頭之間的競爭甚至已經從過去的市場暗戰進入到公開對抗。
從行業外部來看,跨界參與者如小米、華為相繼進入電視領域,加劇了行業競爭態勢,日趨白熱化。特別是跨界競爭者,因其基因的不同,決定了他們有獨特的競爭長板,以低成本獲取用戶,借助互聯網高效營銷,對業內成熟企業形成巨大沖擊。而他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家庭智能家居平臺和家庭娛樂中心的爭奪。
從數據來看,電視行業的困難仍是現在進行時。根據行業咨詢機構中怡康推總數據,2019年國內彩電零售量同比下降2.6%,零售額同比下降11.7%,同時受互聯網品牌低價沖擊影響,行業均價下降9.3%,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仍然有不同企業拿出不同來源的數據來支撐自己電視行業銷量第一的數據。一臺2000元的低端產品,還是一臺1萬-2萬元的大屏產品,給企業帶來的銷售額和利潤是天壤之別。要第一的面子還是要利潤的里子,電視機從業者要做這個選擇題。
作為行業龍頭,海信視像正在開始轉變,選擇以更有質量的競爭取代簡單的電視機銷售數量的競爭。從年報來看,公司2019年銷售量達到1959萬臺。
但根據中怡康數據,國內市場方面,2019年,海信整體零售額占有率排名第一,線下零售額占有率達21.09%,同比提升1.99%。另一個指標更為重要,65吋及以上、80吋及以上的電視銷售量同比增長52.47%、178.88%,在這兩個區間段,海信銷售量占有率全部高居行業第一位。此外,大屏產品領域領先的市場份額讓公司內銷毛利率在2019年提高了3.03個百分點,達到25.57%。
還有一個檢驗利潤質量的數據——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這個指標代表著企業確認收入和利潤的錢是否真的是回到了企業的口袋里。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凈額為17.84億元,遠高于凈利潤指標。而海信視像這一指標,2018年為負值,2017年為23.68億元。這一V型變化更為貼切反映了海信經營態勢的反轉。
2、多元化展開:走向微笑曲線兩端
口水戰、價格戰只是眼下競爭態勢的極端反應,但是作為企業而言,出路遠比眼下重要。即使偉大的企業,也有業績向下波動的時候,關鍵是要看企業在往下波動時在做什么。從2019年年報,海信視像給出了答案——堅持長期主義,堅持技術立企的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海信電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