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公布的批售銷量顯示,2月國內轎車市場共計售車52.6萬輛,同比增長了450.3%。1-2月累計銷量為150.1萬輛,同比增長了79.4%。
不過今年2月的銷量只看同比增幅其實反映不出真實的市場情況,同比超高的增幅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的對比基數低(2020年2月是車市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的時期,整體車市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但市場的真實情況是,受春節假期以及春節前終端消費提前釋放的影響,2月國內車市的整體表現其實并不理想。
分車型看,2月國內轎車市場上,主流的暢銷款車型表現相對均衡,沒能再次出現特別夸張的單車銷量。軒逸依舊是轎車市場的銷量冠軍,但較之過往動輒5、6萬輛的月銷量,2021年2月不足3萬輛的表現,算是近一年來的一個谷值(從去年4月至今年1月,軒逸的月銷量都在4萬輛以上,2020年12月的巔峰時刻,曾交出超過6萬輛的月銷表現)。朗逸的表現也有比較大的滑坡,曾經基本都是緊追軒逸的月度銷量亞軍,但2021年2月卻只交出了堪堪萬輛出頭的銷量,只能在銷量前十榜單中忝陪末座。
分車系看,2月國內轎車銷量前十的榜單中依舊是外資車型的天下,曾經的自主轎車一哥帝豪這次沒能上榜,自主品牌的燃油車只剩下逸動一個。電動小車宏光MINI EV依舊有穩定的銷量輸出,憑借超過2萬輛的銷量表現,拿下了2月轎車市場銷量第五名。逸動、宏光MINI EV之外的其他8個席位,均屬于外資轎車。
日產軒逸
2021年2月銷量:26655輛
軒逸,圖片來源:東風日產官網
對大多數車型而言,一個月能夠交出2、3萬輛的銷量成績,特別是在整體車市行情并不十分理想的環境中取得這樣的成績,絕對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對軒逸而言,情況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作為東風日產旗下絕對意義上的市場銷量擔當(通常軒逸一款車就貢獻了東風日產一半左右的銷量),軒逸銷量的多寡直接能體現出東風日產整體表現的好壞。2021年2月不僅是軒逸一年左右時間以來的銷量低谷,對東風日產而言也同樣是銷量數據最低的時刻。好在,軒逸依舊是國內轎車市場上的銷量冠軍,從這個層面上看,顯然并不是軒逸本身的市場吸引力下降了,而是整個環境不理性。進入正常月份之后,軒逸的銷量數據應該很快就能回暖。
別克英朗
2021年2月銷量:25590輛
英朗,圖片來源:別克官網
2020年3月重新換回四缸自吸發動機后,英朗的市場表現逐步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不過,此前強推三缸機車型影響的余震仍在。英朗的銷量是重新提起來了,但終端售價依舊在顯露著這款車乃至整個別克品牌當前的尷尬處境。此前幾年,搭載三缸發動機的英朗車型市場折戟,為了沖銷量,別克只能不惜成本的降價,6、7折這樣的折扣,對一款主流的緊湊級合資家轎而言,絕對是多年難得一見的市場行情。更關鍵的是,英朗的價格體系崩盤帶出的是別克品牌(甚至是上汽通用)整體的價格體系重構。多年之前一度喊出過要在國內走中高端路線的別克品牌,目前卻成為了同級市場上的價格洼地。對英朗而言,在恢復了市場表現之后,如何重新建立起健康的價格體系,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難題。
豐田卡羅拉
2021年2月銷量:24970輛
卡羅拉雙擎,圖片來源:一汽豐田官網
2019年在國內完成換代之后的卡羅拉,再次展現出了這款全球累計銷量最高車型的市場底蘊,銷量和口碑都是同級車型中的佼佼者。用上TNGA架構之后,新款卡羅拉的整體實力提升不少,比如說后懸就從扭力梁換成了獨立懸架,主被動安全配置上也有所改善。在保留了皮實、耐用特色的基礎上,修正了一些此前可能會被吐槽的地方,進一步打消了消費者過去對卡羅拉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顧慮,成為一款更加均衡的轎車產品。可以這么說,如果你追求的是更好的操控、更強的性能,同級別中卡羅拉都不算是最優選擇;但如果你需要的是一款輕松駕馭、放心駕駛的家庭用車,卡羅拉肯定是一個很難被忽略的選項。
大眾寶來
2021年2月銷量:20819輛
寶來,圖片來源:一汽-大眾官網
嚴格意義上看,寶來以前算不上一汽-大眾旗下真正意義上的銷量擔當,緊湊級轎車市場上,速騰、捷達等才是一汽-大眾真正的王牌。但在2019年,捷達脫離了大眾品牌宣布獨立,以一個品牌的新身份征戰市場。可結果是捷達品牌先后已經投放了三款車型(兩款SUV一款轎車),但加起來的銷量都比不上此前捷達一款車。獨立捷達品牌這步棋算不上成功目前不好說,但捷達獨立后,寶來的市場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寶來傳奇版投放市場之后,靠低價(官方定價9.88萬-11.68萬元,終端市場上普遍還能拿到3萬元左右的優惠)優勢順利的接收了捷達車型退出留下的低端合資轎車市場空間,幫助寶來車系一躍成為一汽-大眾在轎車市場上的新旗幟。
宏光MINI EV
2021年2月銷量:20167輛
宏光MINI EV,圖片來源:上汽通用五菱官網
一款車盤活一個細分市場,宏光之后,五菱終于又一次嘗到了打造車市爆款的喜悅。宏光MINI EV,一款售價3、4萬元的小型電動車,成為了當前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2020年7月上市,8月之后就一直是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上的銷量冠軍,宏光MINI EV幾乎是靠一己之力證明了低端電動車的市場潛力。更出人意料的是,車型剛發布的時候,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宏光MINI EV是來革低速電動車命的,但從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公布的用戶群體看,宏光MINI EV最大用戶群并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老年代步車人群,年輕人反而成了宏光MINI EV的消費主體。售價低、好開好停、售后保養簡單,這些都是宏光MINI EV的優勢。另外這款車目前在市面上沒有被簡單的定位為一款低端電動車,而是形成了一股消費潮流,消費宏光MINI EV成為一個趕時髦的事情。不會丟面子,對年輕消費者而言,也算是打消了一個很大的顧慮。
大眾速騰
2021年2月銷量:19165輛
速騰,圖片來源:一汽-大眾官網
用上大眾MQB平臺的新速騰一度出現過比較大的市場波動,畢竟12.89萬元的起售價格算是觸及到了緊湊級轎車的天花板,即便一汽-大眾在國內有品牌溢價,即便速騰號稱是A+級轎車,但多少還是有些曲高和寡了。市場開始恢復出現在速騰放出可觀的終端優惠之后,終端售價調整到與其他主流合資家轎持平,再憑借自身長軸距、大空間的優勢與競爭對手形成產品力上的錯位競爭,新速騰對終端市場的吸引力也就充分展現了出來,很快就恢復到了正常表現。月銷2萬輛左右是保底,3萬輛上下是常態,偶爾還能探一探4萬輛的門檻,速騰迅速就又成功躋身轎車銷量前十榜單,與寶來一起,撐起了一汽-大眾在家轎市場上的牌面。
長安逸動
2021年2月銷量:15043輛
逸動PLUS,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逸動PLUS投放市場之前,逸動車系從未躋身過轎車市場銷量前十榜單,在逸動PLUS上市之后,逸動車系卻成為了轎車市場暢銷榜上的常客。2020年6月首次進入轎車銷量前十榜單后,逸動基本就鎖定了與帝豪爭自主轎車一哥的地位,是最近大半年自主轎車市場上最大的黑馬。有競爭力的內外設計,再加上目前很有市場號召力的藍鯨動力,長安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證明著成功的經驗是可以復制的。從長安CS75到逸動再到長安CS55等,長安過去的老車型近期換新后都展示出了不錯的市場競爭力,再加上UNI-T、歐尚X5等新車的助力,長安汽車已經成為當前勢頭最猛的自主車企。不靠合資靠自主,長安成為國內大型汽車集團中很特殊的一個。
豐田雷凌
2021年2月銷量:14061輛
雷凌,圖片來源:廣汽豐田官網
比卡羅拉還要更早幾個月,雷凌就完成了換代,作為豐田在南北兩家合資公司中投產的兄弟車型,雷凌這次換代時做出調整的地方和卡羅拉大同小異,用上了TNGA架構,后懸從扭力梁換成了成本更高的獨立懸架,主被動安全方面有所提升,內外飾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市場競爭力增加了不少。度過了當初換代前后新老車型交替期間的市場波動之后,雷凌的的市場表現呈現出穩步攀升的態勢,經常能夠在轎車銷量前十的榜單中搶到席位。只不過較之卡羅拉在知名度方面終有高低,所以單從市場表現上看,特供中國的雷凌一直扮演的都是“追趕者”角色。
特斯拉Model 3
2021年2月銷量:13688輛
Model 3,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特斯拉Model 3和宏光MINI EV代表著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上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宏光MINI EV靠絕對的低價吸引終端消費者,效果顯著,一度交出過月銷超3萬輛的銷量數據。特斯拉Model 3為代表的電動車新貴則更加看重品牌形象的建設,產品力如何暫且不論,靠品牌號召力確實也圈到了不少粉。目前特斯拉的另一款國產車型Model Y也已經開始交付,雖然近期傳出了不少質量方面的隱憂,行業競爭環境也是越來越激烈(不少傳統豪車品牌也在發力新能源業務,市面上對標特斯拉的高端電動車已有不少),但短時間來看,特斯拉在國內高端電動車市場上的地位依舊無人能夠撼動。國產Model Y產能得到釋放之后,特斯拉在國內市場上的銷量數據肯定還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眾朗逸
2021年2月銷量:13265輛
朗逸,圖片來源:上汽大眾官網
雖然最近一年多上汽大眾整體的銷量數據比較低迷,但作為市場臺柱子的朗逸只交出1.3萬輛左右的銷量數據且在轎車銷量前十榜單中只能拿到末席,還是大大的出人意料了。去年行業內還在調侃的是在國內市場上一直強勢的大眾品牌都要走性價比路線了,按照當前趨勢發展的話,今年估計就要變成“打性價比牌”都有些無濟于事了。朗逸啟航版本上市后,已經把朗逸系列的起售價拉低到了十萬元上下,再加上終端市場上還能拿到2-3萬元的優惠,朗逸車型的性價比在同級車中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出現當前的局面一方面可能是官方釋放出的換代信息影響了現款車型的表現;另一方面不得不說,上汽大眾的市場號召力確實不如以前了。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