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靴子落地!
1月11日,百度官宣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并選定吉利控股集團為新公司戰略合作伙伴;而吉利汽車也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公司并非上述合作的訂約方,且沒有針對上述交易與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資。
從最初的投資入股、技術合作到如今的親自下場造車,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未缺席,且逐步形成“搶灘”之勢,不斷攪動產業江湖。
與吉利控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按照計劃,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著眼于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以智能化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在與吉利控股集團的合作方面,主要圍繞股權與技術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吉利控股集團出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后續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關于新公司的股權安排,百度方面表示,新公司獨立于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由百度發起主導,注冊資金暫時不便透露,吉利控股集團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資方 。
隨著百度造車的神秘面紗揭開,吉利汽車迅速做出了澄清,本次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的是控股股東吉利控股,公司本身并不是戰略合作的訂約方,且沒有針對上述交易與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資;不過如果戰略合作落實,后續并不排除尋求與百度潛在合作機會的可能性。
其實,在本次消息官宣之前,市場關于百度造車的議論早已甚囂塵上,且已在二級市場上有所反應。2020年12月15日,媒體曾報道稱百度與吉利汽車、一汽紅旗、廣汽展開合作談判,不過當時當事人均未對消息做出認可評論;2021年1月8日,據消息,百度將組將一個生產智能電動汽車的公司,并且將在吉利汽車的工廠進行生產工作;在新公司的股權結構方面,百度將獲得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
對于上述消息,百度與吉利雖然都表示不予置評,但市場仍然寄予厚望。1月8日,百度大漲15.57%,市值飆升了110億美元,達到819億美元,創近兩年新高;而吉利汽車也在當日暴漲19.6%。
1月11日早間,吉利汽車一度上漲超6%,而在澄清公告發出后迅速下挫,由漲轉跌,截至午間收跌0.6%。
互聯網巨頭搶灘造車市場
2020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直面疫情沖擊,走出了一條“v”型反轉的逆襲之路,全年預計銷量將超過130萬輛,同比增幅接近8%,超出市場預期;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車消費結構中,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真正的“市場化時代”或將開啟。
對于這樣一個乘勢崛起且不乏空間的行業,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自然不會缺席,而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屬性注定了其與互聯網企業是密不可分的。早期,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互聯網巨頭通過投資入股、技術加持等方式,已然和新能源造車形成深度綁定;而本次百度親自下場造車,更是直接參與到終端市場競爭,大有瓜分蛋糕之勢。
事實上,目前主流的造車新勢力,身后均不乏互聯網大佬的身影。騰訊參與了蔚來汽車多輪融資,目前穩居第二大股東之位;雷軍的順為投資參與了小鵬汽車A1輪和C輪融資,而在上市前夕,小鵬汽車獲超3億美元融資,阿里巴巴領投;王興及其關聯方美團持有理想汽車24%股份,超過創始人李想,位居第一大股東。
除在股權層面分享新能源汽車估值高企的增值盛宴外,互聯網巨頭還在技術層面對行業進行賦能。如百度開發Apollo系統平臺,與主機廠合作開展自動駕駛車輛技術測試;阿里與上汽成立的斑馬網絡專注車聯網系統;騰訊也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
從目前看來,互聯網巨頭似乎已經不滿足于圍繞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分享行業紅利,親自下場造車或成趨勢。除本次百度官宣的造車消息外,2020年11月,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和浦東新區宣布共同投資,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12月25日,比亞迪與滴滴出行聯合打造的首款定制共享智能網約車D1在長沙正式投產并交付,預計年產量10萬輛以上。日前,市場一度傳出小米攜手比亞迪聯合造車,不過小米多方人員已進行辟謠,并表態沒有造車計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