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量156.4萬輛,同比下降9.9%,今年1-8月累計銷量為1300.1萬輛,同比下降8.9%。這個數據顯示當下國內乘用車市場整體表現持續低迷。
但同時車市消費也正快速向個性化、品質化發展,無論是自主企業還是合資企業都面臨下行壓力。從近期推出新威朗的上汽通用身上可以看到,盡管有產品和品牌的優勢,但在車市結構性調整的檔口下,仍需要有鮮明的差異化特色,與家族產品強化體系優勢,搶占轎車市場高地。
車市動蕩持續,體系競爭時代來臨
當下的汽車市場除了銷量承壓外,也正在發生著演變和分化。從品牌陣營上看,豪華品牌逆勢上揚,銷量持續增長,引導消費升級,而本土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則普遍承壓,呈現出兩級化的態勢,一部分企業經營壓力高企,最終引發優勝劣汰,可以說,當下車市已逐漸從增量市場競爭演變為存量市場競爭。
存量競爭也引發了市場規則的變化,此前打造單一爆款的市場路線如今已經基本失效。無論是輝煌一時的大眾途觀、朗逸、日產軒逸還是長城哈弗H6、吉利博越、寶駿510,合資與自主品牌如今都已經無法復現遙遙領先于市場平均數的量級和增長率。
從車型市場占比上看,轎車市場份額雖然連續下滑,不及SUV、新能源市場表現,但1-8月累計銷量依舊達到了646.8萬輛,占據乘用車市場總量的49.7%,是國內乘用車的主流戰場。另一方面,細分市場逐漸興起,車企可通過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填補市場空白,某種程度上可視為在存量市場中尋找增量,另外,個性化及細分市場產品也能更好地滿足用戶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近期,包括廣汽傳祺、江淮汽車等多家車企都喊出了“重啟轎車”的戰略口號。
整體而言,存量市場的競爭,已不再是產品或品牌的單一競爭,而是車企從技術、產品、品牌、用戶需求乃至渠道等一系列綜合體系能力的競爭。
A級車上下擠壓競爭激烈,體系能力成勝負關鍵
體系能力的強弱雖然無法直接決定市場,但最終會傳導至市場,如今自主品牌產品銷量之所以受合資品牌擠壓,究其根本原因也是綜合體系能力的不足導致的,尤其是進入2019年之后,情況變得更加明顯。
“相比于SUV,轎車競爭更加激烈,市場壓力大,對生產企業的體系能力要求也很高。”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合資企業產品技術可靠,產品成本較低,規模優勢明顯,用戶口碑好,消費者認同合資品牌轎車產品,這也是自主和合資品牌的重大差距,自主如果能在轎車領域做起來,說明企業具備了與合資企業競爭的能力。”
從8月國內汽車細分市場銷量來看,轎車銷量排名前10的產品均為合資產品,其中A級車占7款,可見合資車企的A級車仍是國內汽車市場的主流產品。
但是在合資品牌陣營中,不同的品牌亦存在體系力的差距。整個A級車市場已經形成德系、日系、美系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美系在長安福特銷量持續下滑之后,單靠上汽通用獨撐。上汽通用旗下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三大品牌有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和人群覆蓋,尤其是在轎車產品線上,即便是分品牌來看,其產品矩陣同樣較為完善。
“通用對轎車投入力度大,更新速度快,技術的升級速度也相對較快,此外通過上汽通用核心研發,多品牌使用的方法,從降本增效的角度來看也是很不錯的,對未來的發展有利。”崔東樹分析稱。
從產品線上看,上汽通用完整覆蓋了整個轎車市場,單其中別克品牌就凱越、英朗、威朗、君威、君越由低到高完整地覆蓋了A-級至C級轎車市場,在此基礎上,還擁有主打運動化取向的GS系列和高端豪華取向的Avenir系列產品線,廣泛多樣的車型供應為別克市場競爭提供了基礎。近期新推出的新威朗則是在轎車差異化上再進一步,再次證明合資品牌產品已經從全面化向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布局,通過產品矩陣加強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