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注音】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釋】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陳倉,是古代縣名(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本義是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尚仲賢《氣英布》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秦朝末年,國家的政治腐敗,群雄并起,紛紛起兵攻打秦國。其中,劉邦與項羽是當時起義軍中最著名的領袖。劉邦率先攻下咸陽,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政策,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項羽入關晚,但卻是擊敗秦軍的主力。
不久,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因他實力較強,封劉邦為漢王,命令劉邦進駐漢中一帶。
漢中當時是貧困落后的地區,交通極為不方便。劉邦知道項羽想把他一輩子困在那兒,非常生氣,想與項羽拼個勝負,可自身兵力卻沒有項羽強大。
劉邦的謀臣張良獻上一計,讓劉邦帶領將士前往漢中,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當時去漢中只有一條山路,非常崎嶇危險,途中不少地方都是棧道,也就是用木板搭建的小道。張良命人燒掉了棧道,斷了來往的交通,讓項羽以為劉邦安心回了漢中,不再有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打算。
項羽得知劉邦已經把棧道全部燒毀了,果然放松了對劉邦的警惕。
后來劉邦的部隊逐漸強大,拜韓信為大將,派士兵修復原來燒毀的棧道,裝作是要從棧道出擊進攻關中的樣子。修復棧道的進度十分緩慢,項羽根本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可實際上,劉邦和韓信卻暗地里的帶著主力部隊繞路日夜潛行,偷襲了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陳倉縣,進而一步一步占領了關中,最終擊敗了項羽。
所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說話就由此流傳下來,如今我們用來比喻通過制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暗中進行某種活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