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姿綽約,步伐旖旎,鉤花華美,盤扣錯落,婉轉樂聲中,中國傳統旗袍服飾與現代時尚元素的交融與碰撞,在粵港澳大灣區女職工的舉手投足間,盡顯女性的優雅與風韻。
1月1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旗袍巾幗風采大賽決賽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舉行。參加決賽的21支隊伍,來自各行各業,跨越不同年齡段,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以昂揚的奮斗姿態詮釋著使命擔當,以多彩的追夢故事書寫著時代華章。
灣區交流
旗袍大賽展示灣區女職工的風采
廣東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偉東,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杜玲,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會長何雪卿,香港工會聯合會內地咨詢服務中心副總主任兼廣州中心主任邵建波,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黃銳等出席并觀看比賽,廣東省文聯、省港澳辦、省審計廳、省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
杜玲在開場致辭中表示,本次大賽從灣區女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時代特點出發,著眼于提升灣區女職工內涵素養及生活品質,豐富灣區女職工的文化生活,展現灣區女職工巾幗不讓須眉的良好精神風貌。
決賽現場,一群靚麗的“中國路姐”身著時尚感十足的改良時裝旗袍,融說唱音樂、動感舞蹈、旗袍走秀于一體絢麗開場;醫護、教師、審計、財政、海關、建筑等行業的佳麗們換下工裝身著旗袍,舉手投足處盡展雅致瀟灑,一顰一笑間盡顯古典韻味和新時代灣區女性的魅力。
經過激烈角逐,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選送的《就在這里》獲得特等獎;廣東廣播電視臺《粵韻?芳華》、華南師范大學選送的《桃李芳園 博雅馨香》、廣東省財政廳選送的《四季流轉 百年風華》獲得一等獎。
“特別感謝工會讓我們有一個學著放慢腳步和感受旗袍優雅的機會和舞臺,緩解工作高度緊張狀態之余,還能與來自大灣區的各行各業女同胞一起交流學習。”來自珠海市衛健系統代表隊的醫護人員秦海麗說,一直身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工作時不敢有任何松懈,通過此次大賽讓她們內修心靈外修形體,放松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中華傳統服飾的魅力與灣區女職工的風采。
女性之美
她們詮釋新時代女性的自立自強
來自廣東交通集團的鏗鏘玫瑰團隊隊員平均年齡24歲,她們當中有高速公路一線崗位的收費員,也有幕后的監控員、稽核員。為更好地呈現旗袍之美,舞蹈零功底的10位“路姐”下足了功夫,壓腿、下腰、踩著高跟鞋跳舞……排練之初,她們的腳趾經常磨出水泡,崴腳、摔跤也是常事。
援鄂醫護人員、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辦護士長寧靜告訴記者,醫護人員平日總是以快速的腳步穿梭于各個病房之間,穿旗袍步伐緩慢輕柔的特點,讓大家起初有些不習慣。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旗袍秀的要領,她們自編了一則口訣,每當排練時,隊員們便在心中默念,領會演繹旗袍的獨特韻味。
工藝之美
一件旗袍需要縫上九萬針
決賽現場設置了旗袍展示長廊,展出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旗袍設計競賽的部分獲獎作品。本次設計大賽中,運動旗袍的設計成為一大亮點,是一個大膽的創新。穿著旗袍跑馬拉松,可謂是非常酷炫。
“旗袍制作的一針一線都是匠心的體現。參賽作品中有一件旗袍主要由手工縫制,需要縫上九萬針。編織一個精巧的盤扣通常需要花上2—3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整個制作過程極其考驗制作者耐心、專注、精益求精的態度。”首屆粵港澳旗袍設計大賽金獎獲得者、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老師包艷萍說。
灣區之美
為大灣區女職工提供展示交流平臺
近年來,廣東省總工會攜手港澳工聯會積極作為,為港澳臺青年們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切實解決他們在創業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本次大賽就是工會為豐富灣區女職工文化生活的具體舉措。
“灣升明月,在這人間銀河,多少心心相聚,多珍重……”在借用了廣東粵語童謠創作的《灣》的歌聲中,港澳臺聯隊手捧紅心氣球,表達對祖國虔誠的赤子之情,致敬心中的那一抹紅。“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旗袍大賽,在旗袍文化的熏陶中,深深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參賽隊員在粵香港職工張麗詩激動地說。這是她第一次穿上旗袍,并在專業導師指導下提升了自己的品位與氣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