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品牌,交易遍布世界各地。我國又是外貿大國,有數以萬計的企業依靠此平臺生存。在以前,國內的跨境電商行業一度是‘一夜暴富’的代名詞,但是今年5月份開始到如今,亞馬遜封禁了超5萬家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損失預估超千億元。為何亞馬遜要自斷雙臂呢?被封禁的賣家今后何去何從?”
亞馬遜的線上零售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品搬到線上銷售,原本的線下零售生存空間也逐漸被壓縮。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品牌,早早就布局了線上零售業,它的創始人就是前段時間上太空的貝索斯,身價1859億美元的世界首富。根據FactSet 公司數據,2020年消費者在亞馬遜平臺花費6100多億美元,而沃爾瑪零售的銷售額僅為5660億美元,成為除中國之外最大的零售銷售商。
亞馬遜2004年進入中國,但由于當時我國網絡并沒有大規模普及,亞馬遜的發展并不如意。隨后我國誕生了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等多家實力強勁的中國企業,亞馬遜從原本20%的市場份額只剩0.6%,營收慘淡,無奈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但這并不代表著亞馬遜失敗,在世界上亞馬遜的市值規模也遠超過國內巨頭阿里巴巴。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亞馬遜以3860.64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3,僅次于中國電網6億美元的營收。但是受此次關店影響,亞馬遜Q2的財報表現并不佳,第二季度凈銷售額為 1130.80 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27%,凈利潤 77.78 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48%。線上商鋪凈銷售額531.6億美元,同比增近16%,增速明顯放慢。財報一出,亞馬遜股價應聲下跌。
亞馬遜上的中國賣家
2012年,亞馬遜在我國正式推出了“全球開店”,給中國賣家開啟了全新的海外市場。此后一大批賣家涌入這個新藍海。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在過去的10年內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5年同比增長97%,2020年注冊量最高,共有6145家,同比增長58%。目前全國共有2.9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其中北京和廣東地區的企業最多,分別是9445家和9098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5367家,同比增長113%。其中超過60%的企業注冊資本都集中在500萬元以內,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比6%。
根據我國中國電商商務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這得益于2020年疫情的蔓延助推了線上消費行為的轉變,線上購物成為了主流購物方式,也就迎來了快速增長期。如今亞馬遜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國賣家,2017年-2020年,中國賣家在亞馬遜電商的占比由23%升至42%,到了今年已經上漲至63%。
我國的外貿窗口以廣東為主,目前廣東的賣家近39萬家,占全國的68.2%。廣東的大部分又來自于深圳,今年上半年以外向型經濟為支撐的深圳進出口增長19.3%,出口增長19.4%,兩年平均增長6.0%,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首位。上半年深圳海關監管的跨境電商貨物貨值超過1千億,遠超去年。其中由賽維、傲基、通拓、有棵樹組成的“華南城四少”和“坂田五虎”早已成為跨境電商的代表商家,進入B輪融資、開豪車的人數不勝數。
火熱跨境電商遭受封店重擊
今年5月以來,不少跨境電商企業接連出現亞馬遜賬號被封的情況,資金和貨物都被凍結。其中不乏頭部大賣,以及腰部賣家,但是由于之前亞馬遜也曾小規模對違反規則的店鋪進行過警告和封店操作,因此有一部分店家并不重視。但是很快,被封禁的店鋪越來越多,暴風雨仍在持續中。有超過5萬家中國賣家被亞馬遜封店或者暫停銷售,開店死亡率從原來的8%迅速飆升至35%,引來了跨境電商行業的一片哀嚎。
7月份天澤信息公告稱因為違反平臺規則,旗下的跨境電商“有棵樹”近340個站點被封,被凍結資金1.3億元,經營額從原本的4500萬迅速下滑至100萬元左右。A股上市公司ST華鼎旗下的深圳市通拓科技被關閉54個店鋪,凍結資金4143萬元。雷霆手段下,還有更多的中小賣家慘遭滅頂之災。帕拓遜作為A股第一上市賣家,去年營收49.47億元,遭遇封號后,研發技術人員停崗6個月,只發80%左右的最低工資。
究其原因,亞馬遜官方給出的解釋是“賣家濫用評論”,說白了就是我國賣家刷旦。
在我國幾乎所有網購過的人都經歷過,收到快遞時包裝內會附帶一張小卡片,只要買家確認收貨并進行好評,就可以聯系商家收到幾塊錢的小紅包。雖然數額不大,但是這樣的行為受到了許多白嫖玩家的追捧。一開始只有部分商家這樣做,現在幾乎每個商家手段都一樣,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但是這樣的“風氣”到了國際上卻遭遇了“水土不服”。在亞馬遜認為,這樣的行為無異于收買消費者,利用金錢和好的評價來誤導其他消費者。之前平臺也對這樣的行為進行處罰,封店率多為8%~10%,但是這次直接凍結資金,對這樣的行為展開大規模的審查。據業內人士預估,接下來還會有更多賬號被亞馬遜查封,至少有20萬-30萬。
亞馬遜這次為什么這么狠?
其一就是在亞馬遜之前一向對中國沒什么好感的《華爾街日報》披露了我國賣家在亞馬遜上使用小卡片收買買家為自己的商品打好評,這一話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沖上了媒體熱搜,隨后亞馬遜不得不樹立企業的正面形象,開始對“向消費者索取虛假評論”的行為進行整治,以保障顧客和賣家的正當權益。自然中國賣家深受其害,整個上下游產業鏈都深受影響。
其二就是中國賣家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國平臺警惕。為了守住美元霸權,美國多次在經濟上制裁我國。亞馬遜近些年推出了自營品牌業務“AmazonBasics”,6年擴張了10倍,產值高達300億美元。但是物美價廉的的中國商品每次都分走了自有品牌的流量,為了自己企業的發展,亞馬遜趁這個機會整治了中國賣家。
結語
“依靠亞馬遜平臺,我國崛起了很多跨境電商企業,但是過于依賴國外平臺是十分危險的。因此深圳目前針對這樣的情況開始鼓勵商家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趁這個機會擺脫對亞馬遜的依賴,可以補貼200萬左右。華為、中興等例子早已提醒過我們,失去了‘獨立性’也就相當于把自己的弱點送入了對方手中,主動權需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