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彩電市場零售規模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零售額規模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雖然整體彩電行業出現了“量額”大幅下滑的跡象,但是細分品類激光電視卻實現了逆勢增長。
激光電視逆勢增長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0年激光電視銷量同比增長64.5%,2016~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3.7%,激光電視已經成為當下彩電市場的新風口。特別是進入2021年,上半年彩電行業的形式不言而喻,繼續下滑已經是常態。
相反,激光電視行業卻實現了逆勢增長。根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分析季度報告》中顯示,2021年一季度中國大陸激光電視市場共出貨4.7萬臺,同比增長53.8%。
目前來看,作為新興產物,激光電視已經在彩電市場暫露頭就,而且勢頭正旺。激光電視不僅受到年輕用戶群體的追捧,同時也受到來自國內外消費群體的關注。那激光電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呢?這自然與激光電視的功能以及相比傳統電視的優勢特點密不可分。
激光電視的優勢明顯
激光電視健康護眼的優勢,也是最大的核心優勢。從成像原理來看,激光顯示采用反射成像方式,人眼接收到的光線是經過反射的,非常柔和的同時也沒有光線直射入眼造成的傷害。長時間觀看不易引起人眼視覺疲勞,也不會存在傷眼的情況。其次,激光電視的亮度在300~400尼特之間,非常適合人眼觀看,帶來出色的體驗感和細膩的色彩。
激光電視超大屏的性價比優勢非常突出。相比傳統32~85英寸的普通電視,激光電視起步尺寸85英寸,尺寸能覆蓋到150英寸,這個尺寸的覆蓋相比智能電視更加豐富。而普通電視的尺寸集中在32~75英寸,更大80+、90+英寸的產品少之又少,而且價錢還不便宜,動輒上萬、幾萬的價格讓普通消費者望而止步。
激光電視打破技術壁壘
在彩電行業,我國彩電行業起步比較晚,雖然經過六十多年的追趕,已經逐漸與國外品牌縮小了差距,但是依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拿液晶統治彩電行業的近十年中,全球液晶市場幾乎被日韓所壟斷,其他核心技術也掌握在日韓企業手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彩電企業舉步維艱,掌握技術的企業吃肉,國產品牌喝湯。
雖然現在我國已經成為電視生產制造大國,各項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特別是我國已經成為液晶面板生產大國,而且也是出口大國。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國已經掌握彩電行業的關鍵話語權了嗎?其實并沒有。
別看現在液晶電視一片火熱,但是利潤非常低,在疫情漲價之前可能還是虧損狀態。其他日韓企業都已經開始拋售液晶產線,開始轉向更加高端的QLED、QD-OLED以及OLED等領域。目前,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只有激光電視領域。
根據中國視像行業協會激光電視產業分會發布的《中國激光電視產業白皮書》顯示,全球激光顯示技術分布呈現高度集中的狀態,中、日、美、韓占據了技術產出量的約90%。不僅如此,我國的激光領域專利申請量超過國外,已經成為激光顯示領域專利申請的國家。
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中國企業加入激光電視領域,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更是超過100家,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國內海信、小米、長虹等持續發力,三星、LG、索尼等全球主流彩電廠商也在持續跟進,也將開始布局激光電視領域,整個產業呈現出爭春競艷的強勁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在全球激光電視出貨量高達53%的市場份額,那么國產品牌在全球激光電視中的市場份額可想而知,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據,超過半數是板上釘釘的事。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