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質子火箭_全球十大頂尖運載火箭 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質子火箭_全球十大頂尖運載火箭 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相關資料圖)
質子火箭(世界十大運載火箭)
世界十大運載火箭
一.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中國)
概述: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CZ-2F或LM-2F)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它是在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研制的運載火箭,旨在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長征二號F火箭從1992年開始研制,1999年11月19日首次發射。它成功地將中國的之一艘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送入了Taitai 空。它因成功發射神舟系列飛船并被中央電視臺直播而成為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明星”火箭。截至2019年4月24日,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正在進行正(試)樣批量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這是空站之間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特點: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一個芯級火箭、一個芯級火箭、一個整流罩和一個逃逸塔(發射空站除外)組成,全長58.34米。是目前中國所有運載火箭中最長的火箭,安全系數為0.97。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由10個系統組成:火箭結構系統、動力裝置系統、控制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故障檢測與處理系統、逃逸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附加系統和地面設備系統。
火箭的“身體”由助推器、之一級核心級、第二級核心級、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助推發動機、一級發動機和二級發動機是火箭的“動力和心臟”。控制系統是火箭的“大腦和神經”。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火箭裝載的燃料,火箭上還設計了推進劑利用系統,可以保證氧化劑和二級火箭的燃燒劑同時燃燒。
——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確保即使在突發事故中,也能成功將航天員從危險的故障火箭中解救出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配備了故障檢測與處理系統,用于參數檢測和判斷。當發現火箭有重大故障時,發出逃逸指令,并根據逃逸方式執行逃逸指令。火箭的逃逸系統是故障檢測與處理系統的執行機構,火箭前端的尖端就是逃逸塔。
——為了測量火箭的彈道,接收地面逃逸指令和安全控制指令,火箭設置了自己的安全系統。為了了解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工作情況,火箭還裝有遙測系統,可以測量、記錄和發送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所有工作參數和環境參數,為故障檢測和處理系統提供檢測參數,并實時為地面故障判斷提供遙測參數。兩個系統都需要與地面測量設備協同工作,地面測控站和太平洋上的王源測量船需要接收火箭發回的信號,并向火箭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
長征二號F火箭增加了自動故障檢測和處理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在等待發射和上升階段自動檢測故障,如果有問題會自動報警。如果宇航員沒有進入塔上的船艙,他們可以跳進附近塔上的逃生布袋。布袋由一種特殊的帆布制成,具有很強的彈性。跳進去后,宇航員利用四肢的阻力控制下降速度,像軟滑梯一樣從上面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區域。如果宇航員已經進入太空艙,這個系統可以命令火箭頂部的逃逸塔自動點火,將飛船的返回艙拖離火箭并安全著陸。
——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長征二號F火箭還取消了其他火箭姿態一旦不穩定就自毀的功能,并配備了逃生系統,一旦發生意外可以隨時啟動。逃逸塔在飛船頂部,8米高,從遠處看就像火箭上的避雷針。它的任務是將軌道艙和返回艙拉離火箭,降落在安全區域,以幫助飛船上的宇航員脫離危險,以防火箭在起飛前900秒至起飛后120秒期間,即飛行高度為0公里至40公里時發生故障。逃逸塔分離后,整流罩拋出前(40~110 km)出現故障,整流罩上的高空分離發動機逃逸。飛船入軌前(110~200公里)拋出整流罩時,出現故障,飛船可直接與二級火箭分離,緊急返回。
在過去的飛行中,地面控制中心是通過相應的遙測參數獲知火箭的關機和分離,但這些參數是間接的,不直觀。第六枚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遙測系統中首次配備了圖像測量系統,用于監控助推器分離、級間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過程,使地面控制中心人員可以直接“觀看”分離過程。
與遙測參數相比,圖像信息需要占用更寬的數據頻段,原本分配給遙測系統的數據傳輸速度不夠。需要從整體上調整遙測參數,以調整圖像信息數據所需的頻帶。同時增加了圖像壓縮處理器,盡可能壓縮圖像信息的數據量。
此外,需要飛上天的CCD相機、圖像壓縮處理器、圖像集成控制器等一系列設備,還要經受火箭飛行環境惡劣的考驗,包括高過載、振動、高溫、真空等。因此,這些設備的設計標準和經驗測試需要通過高標準的審查。
評價:長征二號F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指標達到0.997,也就是說1000次故障采取的救援措施只允許失敗3次。毫無疑問,它已經成為中國航天史上技術最復雜、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數更高的運載火箭。火箭能夠安全可靠地將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同時,在飛出大氣層之前,如果出現重大故障,航天員可以根據救生要求安全脫離故障危險區。長征二號F火箭已成功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空實驗室、神舟載人飛船和可重復使用試驗飛船等四艘無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Tai 空,成功率100%。
二。質子-M運載火箭(俄羅斯)
概述:質子-M運載火箭(俄語:протонм,或質子-M/和風-M)是俄羅斯質子運載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號。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質子號一直是蘇聯/俄羅斯發射大型航天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尤其是冷戰結束后,由于能源運載火箭被廢棄,質子號實際上成了俄羅斯最強大的火箭。
2013年7月2日,搭載三顆GLONASS -M導航衛星的俄質子-M運載火箭在L 空發射后一分鐘內墜落并爆炸。事故原因是關鍵角速度傳感器裝反了。2013年9月30日,搭載歐洲通信衛星“阿斯特拉-2E”的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4個發射臺,2個發射場分別為81和200)成功發射。2014年5月16日凌晨,搭載“快車-AM4R”衛星的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其第三級發動機發生故障,最終導致“質子-M”運載火箭在大氣層中爆炸。
特點: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將質子火箭投入國際市場,最終結果很受客戶歡迎。1996年4月,質子號運載火箭將歐洲Astra 1F衛星送入軌道,完成了首次商業發射。截至2010年1月20日,質子號已經執行了108次商業發射任務。質子號運載火箭是蘇聯研制的大型運載火箭系列,包括各種型號。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質子號一直是蘇聯/俄羅斯發射大型航天器的主要運載工具。
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是質子重型火箭的改進型火箭。“質子-M”火箭曾將美國最新的通信衛星DIRECTV10送入軌道。DIRECTV10多用途商業衛星用于通過電纜和國家 *** 向美國、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廣播高清數字電視。
尤其是冷戰結束后,質子號因為能源火箭被廢棄,實際上成為俄羅斯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然而,質子使用劇毒的可儲存液體燃料,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對發射場周邊地區造成嚴重污染。因此,俄羅斯決定用新研制的安加拉(使用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替代。
評價:質子-M與之前的質子火箭相比有很多改進。它使用的是更先進的鶴峰-M上面級,這個新的上面級在1999年首飛,當時前三級使用的是原來的質子-K火箭體;這種火箭被稱為“質子-K/風-M”或“質子-KM”。質子-KM可能只是替代品,因為火箭的之一級改進很快,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火箭體結構(可能主要是減輕了前三級的質量)。總的來說,只有70%的技術是從以前的質子繼承來的。2001年首次發射了具有新火箭體的火箭,將一顆screen -M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種火箭是2008年俄羅斯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主力。2007年,俄羅斯研制出質子-M增強型火箭。
三。聯盟號運載火箭(俄羅斯)
概述:聯盟號運載火箭(又譯聯盟號運載火箭,歐美縮寫為A-2)是前蘇聯/俄羅斯研制的多用途運載火箭。它起源于R-7洲際彈道導彈和“東方”火箭,有兩種(不算上面級)。自1967年以來,聯盟號火箭作為發射所有聯盟號宇宙飛船的火箭而廣為人知。目前其主要任務是為國際空站運送人員和貨物,同時還進行俄歐合資的Starsem的商業發射。主要發射場有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和俄羅斯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自2008年以來,聯盟U號也在法屬圭亞那的Tai 空中心發射。
特點:自2008年起,聯盟U號也將在法屬圭亞那的Tai 空中心發射。聯盟U號(Synitn)的改進型被稱為。聯盟號于1960年首次發射。它最初是一個三段火箭,帶有有效載荷末端段。它的閃電號演變成四段高橢圓地球軌道,后來演變成U型聯盟號火箭。聯盟號火箭在20世紀80年代初達到頂峰,每年發射60次。它是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火箭,發射次數超過1800次,遠遠超過其他火箭。其設計非常簡單,價格低廉,可靠性高。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Fregat末端部分被重新設計,
FRE發動機由NPO Larochkin公司開發,由火衛一行星探測器系統改進。雖然1993年俄羅斯航天總局空對此表示贊同,俄羅斯國防部也標記了“RUS”以使聯盟號火箭俄羅斯化和現代化,后來改名為聯盟號火箭2型,但由于 *** ,該計劃無法實施。Starsem火箭將于1996年7月建造,除非俄羅斯有足夠的資金和較少的修改。聯盟號火箭Fregat或聯盟號U型火箭主要是改進的聯盟號U型火箭,結合了Fregat火箭的末端部分。
2003年7月,聯合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歐洲航天局空的火星快車。今天,聯盟號Fregat火箭被Starsem公司用作商業有效載荷。它將被一種新的發射裝置取代,命名為聯盟ST(也被稱為聯盟2號)。它有一個自動導航系統和一個改進的第三部分引擎。
之一艘聯盟2號研制的原型機被稱為聯盟2-1a,它配備了自動導航系統。然而,第三枚火箭仍然使用舊發動機。2004年11月4日從普列謝茨克空發射場發射進入亞軌道測試飛行,2006年10月23日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進入亞軌道飛行。
2003年2月1日至2005年7月26日期間,聯盟號火箭因航天飛機墜毀而停飛。從2008年起,聯盟號火箭計劃與歐洲航天局一起參與發射商業衛星,并在法屬圭亞那建造一個發射臺。
當地時間2012年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TMA-06M飛船搭載俄羅斯和美國三名宇航員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向國際空間站空發射L 空。
評價:前蘇聯/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系列曾經是世界上最古老、發射次數最多的多用途運載火箭。前蘇聯以戰略導彈為基礎研制了東方運載火箭,隨后是聯盟號火箭。現已開發出Ascension、Lightning、Soyuz、Soyuz U、Soyuz U/ Hicar、Soyuz U/ Fregate、Soyuz FG、Soyuz 2等10多種型號。,近地軌道更大運載能力8.2t,太陽同步軌道4.8t,地球同步轉移軌道2.4t。
目前主要使用聯盟U、閃電M、聯盟FG和聯盟2號火箭。聯盟U和聯盟FG火箭是兩級結構,都使用液氧和煤油推進劑。它們主要用于發射載人/無人貨船或軍用攝影偵察衛星。他們發射了上升載人飛船、聯盟號載人飛船、進步號貨運飛船和第二代宇宙號攝影偵察衛星。
四。長征3b(中國)
概述:長征三號乙(CZ-3B)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長征三號甲、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基礎上研制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式火箭。其芯級與長征3A火箭基本相同,助推器和捆綁式結構與長征二號火箭基本相同,增加了芯一級和芯二級。
主動增強火箭全長56.3米,一、二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級直徑3.0米,衛星整流罩更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58.97噸,GTO運載能力5.5噸。
長征三號乙于1996年2月15日首次發射國際通信衛星708失敗,1997年8月第二次發射任務成功。主要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也可以一箭多星或發射其他軌道衛星。也是我國用于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發射載荷主要是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北斗導航衛星和月球著陸探測器。
特點:長征三號乙(3b)是一個三級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它以改裝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為核心級,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具有承載力大、適應性強、遺傳性好等優點。它是中國運載能力更大、技術更先進、結構最復雜的運載火箭,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的更高水平,也位居世界航天工業前列。
長征三號乙主要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5.1噸。它是中國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要火箭。整枚火箭起飛質量465噸,全長54.838米,一、二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三級直徑3.0米,衛星整流罩更大直徑4.0米。其之一級、助推器和第二級使用UDMH和N2O4作為推進劑,而第三級使用效率更高的液氫(LH2)和液氧(LOX)。
火箭由火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和輔助系統組成。
評價:長三乙火箭性能優良,安全可靠。總的來說,除了之一次,所有26次發射任務都是成功的,成功率為96%。長征三號乙已成功發射了多顆大型衛星:Mabuhay、APT-II R、ChinaStar-1和SinoSat-1。
動詞 (verb的縮寫)阿麗亞娜-5運載火箭(歐洲航天局)
概述:阿麗亞娜5號是歐洲研制的阿麗亞娜系列一次性運載火箭的最新型號。其主要功能是將人造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或近地軌道。阿麗亞娜-5運載火箭由歐洲航天局和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空資助,中國客車集團空為主要承包商和建造商。它于1996年6月4日首次發射。阿麗亞娜-5火箭自之一次成功發射以來一直在改進,其衍生型號包括G、G+、GS、ECA和最新的ES。
北京時間2019年8月7日3時30分,一枚阿麗亞娜5型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它成功地將兩顆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是阿麗亞娜5火箭在2019年第三次成功發射。
阿麗亞娜-5”火箭原計劃發射各類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哥倫布無人值守自由飛行平臺進入近地軌道,定期發射載人航天飛機“天使”號,支持國際站空哥倫布無人值守自由飛行平臺,支持國際站空哥倫布艙和自由飛行平臺正常運行。
特點:1)發動機:子級采用液氫氧火箭主發動機。由于減少了火箭級和主發動機的數量,簡化了運載火箭的分離控制,從而增加了運載火箭的系統可靠性;此外,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推進劑也有利于環境保護。2)主機:發動機叫EPC(低溫主機)。燃料箱長30.5米,分為兩個罐,分別裝載130噸液氧和25噸液氫。基本型Vulcain發動機可產生115噸推力(113萬牛頓),之一節空重約15噸。3)助推火箭、整流罩和發射裝置:截至2002年,阿麗亞娜5號運載火箭是世界上更大的商業運載火箭。執行單星發射任務時,可將6500公斤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執行雙星發射任務時,可將6000公斤有效載荷送入同一軌道。因為世界上更大的商用通信衛星質量不到5.5噸,而大多數商用通信衛星質量在2.5-4噸之間,
評價:阿麗亞娜5運載火箭不僅具備發射世界上更大的高軌道商業通信衛星的能力,還具備用一枚火箭發射兩顆大型高軌道衛星的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用戶的發射成本。
6.長征7號運載火箭(中國)
概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CZ-7)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作為總體研究單位研制的新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它的前身是長征二號F原型運載火箭(簡稱:CZ-2F/H)。
特點:長征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制的用于發射貨運飛船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采用“兩個半”構型,全長53.1米,芯徑3.35米。它捆綁了四個直徑為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于14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5.5噸。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首次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技術趨于成熟和穩定,將逐步取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長征七號中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敗。2021年3月12日1時51分,長征七號中型運載火箭成功復飛。2021年5月29日,長征七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性能:CZ-7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主要用于載人空站間工程和發射貨運飛船。CZ-7運載火箭是一種全液氧煤油火箭,使用新型YF-100和YF-115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一級直徑3.35m,安裝兩臺推力1200KN的YF-100發動機,雙擺。捆綁4個直徑2.25m的助推器,安裝單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第二階段并聯4臺推力為180KN的YF-115單液氧煤油發動機,采用2臺固定發動機和2個雙擺實現控制。火箭全長53.1m,起飛質量約594噸,起飛推力7200KN。基于200/400 km的軌道高度和42°的軌道傾角,承載能力為13.5噸。
評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中國載人空站項目最新研制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可靠、高安全性的中型運載火箭。未來,它將把載人飛船送入大臺空,成為中國航天發射的主力火箭,以增強進入空空間的能力。長征七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是以往火箭的1.5倍,達到國外同類火箭的先進水平。
長征七號是目前中國發射的最短的火箭。長征七號是中國首次在海洋環境下發射火箭。海南發射場和內陸發射場更大的區別是濕熱海洋氣候,臺風頻繁。火箭上的很多精密儀器對外界環境非常敏感。長征七號具有在海南復雜的氣象氣候環境下全天候發射的能力,形象地說就是“想打就打”。
長征七號火箭最早的原型是長征二號H型,即采用長征二號F型的成熟技術,換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即新發型(H型)。
七。H-IIB運載火箭(日本)
概述:H-IIB火箭是日本大型主力火箭H-IIA的升級版。它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制造,是目前日本更大的火箭。H-IIB火箭長56.6米,重531噸。它是以液氧和液氫為推進劑的兩級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4日凌晨4時48分(北京時間3時48分),日本利用大型H2B火箭成功向國際空間站空發射了一艘無人貨運飛船“鸛”。
特點:H2B是目前日本更大的火箭,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制造。H2B火箭是日本大型主力火箭H2A的升級版。H2B火箭長56.6米,重531噸。它是以液氧和液氫為推進劑的兩級火箭。H-2B火箭的發射重量為551噸,四臺SRB-A改進型發動機,單次推力為2305千牛頓。相比H2A火箭3.7噸的更大發射能力,H2B火箭地球靜止轉移軌道的更大發射能力約為8噸,空站間轉移飛行器軌道的更大發射能力為16.5噸。
H2B火箭的之一級配備了兩個LE-7A液體發動機和四個固體火箭推進裝置,這兩個裝置的數量都是H2A火箭的兩倍。日本研制H2B火箭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結合H2A和H2B火箭,以滿足更廣泛的發射需求。此外,通過增加一枚火箭發射多顆衛星的運載能力,可以削減成本,日本航空航天工業將更具活力。
評價:H-IIB運載火箭可攜帶8噸有效載荷到地球同步軌道,大于H-IIA運載火箭4到6噸有效載荷到地球同步軌道。它將提供足夠的有效載荷能力,使H-II運載飛船能夠到達低地球軌道(16,500公斤)。H-IIB運載火箭是早期H-IIA運載火箭的衍生物。Aerospace 空 R&D機構希望開發一種能夠載人的H-IIC運載火箭——有時還提出H-IIX運載火箭,以便在2025年之前達到發射載人飛船空的目標。
八。宇宙5號運載火箭(美國)
概述:宇宙5系列運載火箭是美國現役運載火箭,可靠性高,運載能力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計劃通過增加核心直徑和開發新的上面級來改進和升級宇宙5號,以滿足空之間未來運輸的需求。
特點:宇宙神5系列運載火箭包括400系列和500系列,共14個型號。宇宙5號運載火箭采用兩級或兩級半結構。每個模型中使用的通用模塊有:直徑為3.81米的宇宙-5共同核心級和直徑為3.05米的半人馬座上面級宇宙共同核心級使用RD-180液氧煤油發動機。該發動機采用分級燃燒循環和雙燃燒室,節流能力為47%和100%。真空推力達到422t,真空比沖3304m/s,無節流。半人馬座上面級使用一臺或兩臺普惠公司的RL10A-4-2液氫液氧發動機。其真空推力達到10t/套,比沖為4415m/s。
評價:宇宙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又稱重型運載火箭)采用三枚標準芯火箭,可用于載荷更重(更大25公噸)的航天器。宇宙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約95%的硬件設備與使用單枚標準芯火箭的宇宙五號運載火箭相同。
神舟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與德爾塔四號重型運載火箭相似。后者采用普惠Rocketdyne公司研發制造的美國RS-68發動機。德爾塔IV重型運載火箭迄今已發射三次。神舟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從接到命令到發射需要30個月。
九。德爾塔-4運載火箭(美國)
概述:德爾塔IV重型火箭是美國現役更大的運載火箭,已執行任務。這枚火箭可以將高達28.79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通信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還展示了它可以向月球發送11噸有效載荷,向火星軌道發送8.8噸有效載荷。
德爾塔-4運載火箭是德爾塔系列運載火箭的型號,由波音綜合防御系統集團(IDS)設計,由位于阿拉巴馬州迪凱特的聯合發射聯盟建造。
特點:德爾塔-4運載火箭有五個衍生型號:德爾塔-4中型運載火箭,德爾塔-4中型+運載火箭(有三個衍生型號:(4,2),(5,2),(5,4),前者數字代表整流罩外徑,后者代表小型固體火箭數量),德爾塔-4重型運載火箭,。
評價:德爾塔IV重型火箭曾經是美國現役更高的運載火箭,是聯合發射聯盟德爾塔IV火箭的重型版本。Delta IV重型火箭的效率非常高,因此它攜帶的燃料可以確保它可以在幾乎所有高度和軌道部署衛星。
由于二級發動機完成了大部分定位工作,能夠準確地將它們的載荷送入軌道,衛星可以消耗較少的能量,利用多余的燃料延長自身功能的運行時間。第二級到達預定軌道后,載荷重量模擬衛星(現在可以保持自己的軌道)被激活,與運載器分離。
“德爾塔-IV重型”運載火箭的載人飛行不會立即給波音公司帶來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它將使波音公司擺脫美國空軍隊,波音公司將因使用從洛克希德公司竊取的“阿特拉斯V”項目文件而受到10億美元的制裁。
X.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中國)
概述: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簡稱:CZ-5B)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系列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
特點:長征五號于2006年正式立項,長征五號乙采用一級半構型,由整流罩、直徑5米的核心級和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組成。它在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25噸,是之前我國相同軌道的2.5倍,用于發射未來中國空站的核心模塊,重量約20噸。
評價: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五號系列最強的運載火箭,用于發射中國空站至關重要的核心模塊!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將核心艙送入太空空,完成了中國空站的核心結構。“長征五號乙”的第二級去掉了,相應的,之一級的芯的長度也加長了。同時,由于需要發射長約17m的空的站艙,其整流罩進一步加長,達到驚人的20.5m,其重量超過20噸,早已超越13噸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再次刷新了我國載荷傳遞質量的新紀錄。
關鍵詞: 運載火箭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