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海上救援重任幾十年的水上飛機,多年來已受到直升機的強力挑戰!
很多擁有大面積海域的都裝備有水上飛機,水上飛機擁有固定翼飛機的航程和速度,而且可以在海面上起降,理論上是執行海上救援的不二之選。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水上飛機也的確承擔了大量的救援工作。
但是在直升機崛起之后,出現在鏡頭前的海上救援航空力量有越來越多的直升機出現,水上飛機雖然在森林滅火、通航運輸等領域仍有大量應用,但在海上救援任務中已不及直升機廣泛。
(相關資料圖)
因此,本文將簡要分析一下在海上救援任務中水上飛機和直升機的優劣所在,看看這兩種飛行器各自適合什么任務。
水上飛機VS直升機
傳統上,海上救援是水上飛機的主要應用之一,其想定是利用航程、速度和載荷的優勢,執行遠海救援,也可以在加裝任務系統后,執行海洋環境和資源監測、海上巡邏、快速補給、客貨運輸等其他用途。利用其兩棲起降功能,水上飛機救援模式主要是著水救援,雖然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也可空投救援,但在空投救援時和普通的固定翼飛機并無差別。
水上飛機按噸位的不同,其航程也不同,大型水上飛機的救援半徑可達1500千米 約850海里以上,可以執行超遠距的海上救援。
US-2水上飛機的應用想定示意。 圖片來源:新明和官網
然而,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一些應用水上飛機較多的在執行海上救援任務時仍然更多的采用直升機,直升機也是最常出現在鏡頭中的執行海上救援任務的飛行器,遠遠超過了水上飛機。因此可以說在海上救援任務中,直升機是水上飛機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具備很多水上飛機所不具備的能力。
水上飛機作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相比速度快、航程遠、載荷大是天然的優勢,但由于它不能像直升機一樣懸停,以至于要從海里把人員救上飛機時必須降落到海面上。而水上飛機在海面上起飛時都有一定的浪高要求,例如即使是抗浪性較好的US-1A/US-2水上飛機可以在3米浪高的條件下起降,但在一些需要航空救援的惡劣天氣下仍然是遠遠不夠的,此時能出動的飛行器也只剩下了直升機。
南海各月平均浪高 單位:米分布圖。 圖片來源: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
不怕風:直升機的優勢
直升機不同,由于直升機可以在空中懸停,絕大多數的救援時不需要著水,因此直升機可以在風浪更大的天氣下工作。而且對于直升機來說,在十分惡劣的天氣下執行救援是它任務是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越是惡劣的天氣,越是需要爭分奪秒地執行救援。
由于直升機不需要著水,因此主要影響飛行的天氣因素就是大風,直升機的抗風能力就成為惡劣天氣下出動的關鍵。
中法聯合研發的H175/AC352直升機的設計文件表明,該機飛行風速限制為60節,約31米/秒,此時風力級別達10級,這意味著H175/AC352可以在10級大風中進行懸停執行救援;而在該機起飛時旋翼啟動的風速限制為任意風向時35節 約7~8級風、在迎風時60節。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的專家表示,諸如直升機飛行時的風力影響主要是來自于側風 機頭正前方成10~350度范圍,例如S-76D最大抗側風能力為35節,AW139的最大抗側風則為45節。而如果在救援懸停時調整機頭方向至頂風,則此時基本沒有風速限制。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