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dx300_大顯DX300好用嗎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dx300_大顯DX300好用嗎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大顯DX300好用嗎:外觀可以,但是功能不是很好!
【資料圖】
2,dx300發熱會死機么:會。顯卡過熱會死機,因為dx300過熱死機損害了系統文件就會導致死機。在dx300或者是主機箱上加一個風扇可緩解。
3,德爾瑪dx300和dx700區別: 這二款區別不是很大的哈,款式和配置是差不多的,看個人喜歡吧,不過我自己用的是更精致的德爾瑪DX700,款式是我喜歡的,質感蠻強的,性價比也蠻高。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創新,各類家用工具也搖身一變,變成了家用電器,這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因為它們的便捷,所以讓人們很難拒絕該類產品。以前打掃,我們更多的會使用掃把,而現在,我們會選擇吸塵器。如今吸塵器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家用電器了,這款德爾瑪DX300吸塵器,小小的身體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德爾瑪DX300吸塵器非常的小巧,可以置于各種角落,完全不占地方。直線幾何設計的外觀,完全可以當作一件裝飾品融入家中。非常簡易的白色外觀,無論是使用還是放置,都同樣賞心悅目。操作方面,首先60手柄的存在決定了在使用它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疲勞,推拉動作簡單易行,符合人體工學。電機后置,能平衡吸塵器的重心,對女性來說清理高處的灰塵也不會非常疲憊。性能方面,600w的電機功率,15000pa的電機真空度,能輕松吸附各類灰塵,不用反復清理同一處,省時省力。側旋濾風道可以將大顆粒灰塵迅速沉淀,防止堵塞濾芯,保持吸力的持續強勁。三重深度過濾凈化,能在吸附各類灰塵的同時防止回流、形成二次污染。三種刷頭配件,滿足你的不同清潔需求。地刷、毛刷和扁嘴吸,能在相應的家庭場所發揮長處。3.8cm薄的地刷,可以進入大部分地方,不用挪開家具也能進入清潔盲區。可以150拐彎的地刷,不需要使用者持續大幅度移動它,更加省力。
4,55300鏡頭怎么樣:攝影初學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選一個性價比高、適合自己、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鏡頭。我將把這一個問題延展來講,希望讀者可以解決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當然最適合初學者、初學者一般也都會選擇的往往是廠家配套出售的kit鏡這一類,也就是相機盒子里自帶的鏡頭。這一類鏡頭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重量輕:一般做工比較簡單,而且光圈不會超過f/2.8,因此重量可以大大減輕,這不僅對于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而且在旅行、爬山、野營過程中,相機(鏡頭)重量真的很影響拍攝心情與拍攝狀態。焦段適用廣:套裝鏡頭的焦段通常廣角能達到18mm(APS-C)/24mm(Full-frame),而長焦一端最少到達55mm(APS-C)/70mm(Full-frame),在拍攝風景時有廣角可以使用,在拍攝人像時有中焦段可以用。雖然在拍攝非常遠的景物(像月亮,遠方建筑物)會力有未逮,但是能拍這類場景的鏡頭實際上也非常少見。防抖功能:很多套裝鏡頭都內置了防抖功能(例如Nikon的VR,Canon的IS等),防抖功能可以讓你在比安全快門還慢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相片,這對沒有習慣端相機姿勢的新手來講是很實用。多數人滿意的畫質:kit鏡的畫質還是很不錯的。事實上現在大多數作品也只會放在社交網絡或在電子屏幕上觀看,手機畫質貌似是夠了,但是當開始印刷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會出現不自然的過度,而kit鏡拍出來的畫質足夠印刷,至于能印多大,還要看相機里的感光元件的質量了。高性價比:好鏡頭雖然對色彩把控、畸變控制、分辨度等方面把握極好,但往往價值不低,對于初學者或業余玩家來說負擔很重。而kit鏡素質還可接受,價格也可以負擔的起,性價比會很高。因此kit鏡一直是銷量最多的鏡頭。但是越玩越深入,想要的也就越多,kit鏡由于有局限的焦距與光圈,無法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此之前你就看到別人在玩大長焦或者大廣角,那種可以拍攝的內容和特殊的效果讓你動了心,也就燃起了擁有別的鏡頭的小火苗,這團小火苗自從燃起就未曾熄滅,你止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配備第二個鏡頭。而正是從這第二個鏡頭開始,你就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你也要開始判斷哪個鏡頭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哪個鏡頭更好。至于如何選擇第二個鏡頭,可以做如下的考慮。首先考慮的是類型。在這之前,你已經玩了有段時間的攝影了,也嘗試拍了各類的題材,你需要知道自己最喜歡拍什么題材與你更需要哪個焦段。你先看看自己,是比較偏好旅游攝影、風景攝影、夜間攝影、靜物攝影、人像攝影、還是掃街?風景攝影:在外拍攝風光,常常會遇到需要拍攝大場景或遠處場景的需求。盡管大多數套頭都有廣角端或中長焦端,但對于風景攝影來說似乎還不夠,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們,往往還會選擇一個更廣的廣角,例如16-35mm(Full-frame)或10-24mm(APS-C)這樣的超廣角,讓超廣角來滿足你拍攝大景的成就感。而有些攝影師則會配置70-200mm(Full-frame)或55-250mm(APS-C)這樣的鏡頭來滿足將遠處風光拉到眼前來的現況。人像攝影:人像攝影要求很高,廣角容易把人拍變形,而長焦又容易把人“壓胖(透視壓縮導致的人面部扁平狀態)”,而且對攝影新人來講利用小景深虛化背景制造背后的光斑效果確實很有魅力,但是kit鏡虛化有限。一些常聽說的50mm、85mm的定焦鏡頭,不僅焦距合適,而且光圈也大,是許多人像攝影師的不二之選。體育攝影:體育攝影不用多講,拍攝都是在很遠的位置,需要長焦距;而拍攝的內容都是在運動的物體,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而大光圈就可以保證快門速度。看看奧運會攝影席的那些記者的架勢,長槍大炮幫助他們更加方便地捕捉運動員或參賽者的神情舉止。掃街:掃街最主要是不夸張。拿著很大的相機去,最后攝影師自己倒成了街道的重點,人人關注攝影師,攝影師就什么都拍不到了。28mm、35mm、50mm的焦段都有很多掃街大師經常用,不僅貼近被攝者,又不會導致畫面變形。旅行:旅行中什么題材都有,近處遠處都要拍,而且長途跋涉,最重要的就是輕便,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鏡頭裝在機子上。所以常有一些品牌打造出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例如18-200mm鏡頭、18-270mm鏡頭。這種大焦段的鏡頭雖然方便,但是畫質真的要差一點。就好比佳能的18-200mm鏡頭素質確實要比自己的18-135mm鏡頭差點,但是由于焦段廣,價格反而還高了點。而你所選的55-300mm鏡頭是一個中焦到長焦端的鏡頭,可以通過鏡頭把較遠的東西拉近,但是同時由于焦段變化范圍廣,畫質不會太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其實老練的攝影師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相機選購方面是一條最簡單的真理。同級別,貴的鏡頭一定是好的,貴的鏡頭往往有著大光圈、恒定光圈等優點。至于光圈,也是影響鏡頭成像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大光圈的外在價值表現在弱光情況下,大光圈有利于在較暗條件下精確聚集,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也能手持相機不開閃光燈拍攝人像。另一個價值在于大光圈能無拘無束地虛化背景,并且確保虛化質量。而隱藏的價值就在于畫質,舉個例子,最大光圈F1.4的鏡頭當光圈減少到F2時,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對背景的虛化質量都要強于最大光圈是F2的鏡頭。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這款鏡頭的信息。MTF曲線每當新鏡頭發布的時候,官方肯定要配一張MTF圖,各大鏡頭廠商都會用MTF曲線來表現鏡頭素質,用戶憑它就能對鏡頭素質做一個大概的判斷。曲線是對鏡頭分辨能力精確、量化評價的可視化表現,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鏡頭的光學分辨率和反差。但是必須強調,這并不是鏡頭的全部,像畸變、抗眩光、近攝能力、對焦速度都是MTF所不能表現的,所以曲線完美并不代表鏡頭完美,更多可以參照法國DxO實驗室的數據,可信度比較高。下圖就來自于你提到的“尼康AF-S DX 尼克爾 55-300mm f/4.5-5.6G ED VR”鏡頭。在MTF曲線中,X軸代表距離鏡頭中心的距離,也就是視場中點到邊緣的距離,Y軸代表畫質,1是最高分,0.6分是及格線。曲線衰減要盡量緩慢,這意味著邊緣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MTF圖中的實線代表徑向,是指從鏡頭中心向外放射。虛線代表切向,是指與徑向垂直的線,虛線實線越接近,代表鏡頭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越背離,表示嚴重。變焦鏡頭一般有兩張MTF圖,一張是廣角端,一張是長焦端。所以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鏡頭從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表現。此外,再去看看該鏡頭的論壇,看看其他人用這個鏡頭拍的片子,自己也去店里試試。主要可以看:畸變度、清晰度、影調過度、邊緣暗角和分辨率。如何選鏡頭就先說到這里,但是不得不加倍提醒,一個人的攝影修養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拍出來的照片。
攝影初學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選一個性價比高、適合自己、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鏡頭。我將把這一個問題延展來講,希望讀者可以解決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當然最適合初學者、初學者一般也都會選擇的往往是廠家配套出售的kit鏡這一類,也就是相機盒子里自帶的鏡頭。這一類鏡頭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重量輕:一般做工比較簡單,而且光圈不會超過f/2.8,因此重量可以大大減輕,這不僅對于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而且在旅行、爬山、野營過程中,相機(鏡頭)重量真的很影響拍攝心情與拍攝狀態。焦段適用廣:套裝鏡頭的焦段通常廣角能達到18mm(APS-C)/24mm(Full-frame),而長焦一端最少到達55mm(APS-C)/70mm(Full-frame),在拍攝風景時有廣角可以使用,在拍攝人像時有中焦段可以用。雖然在拍攝非常遠的景物(像月亮,遠方建筑物)會力有未逮,但是能拍這類場景的鏡頭實際上也非常少見。防抖功能:很多套裝鏡頭都內置了防抖功能(例如Nikon的VR,Canon的IS等),防抖功能可以讓你在比安全快門還慢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相片,這對沒有習慣端相機姿勢的新手來講是很實用。多數人滿意的畫質:kit鏡的畫質還是很不錯的。事實上現在大多數作品也只會放在社交網絡或在電子屏幕上觀看,手機畫質貌似是夠了,但是當開始印刷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會出現不自然的過度,而kit鏡拍出來的畫質足夠印刷,至于能印多大,還要看相機里的感光元件的質量了。高性價比:好鏡頭雖然對色彩把控、畸變控制、分辨度等方面把握極好,但往往價值不低,對于初學者或業余玩家來說負擔很重。而kit鏡素質還可接受,價格也可以負擔的起,性價比會很高。因此kit鏡一直是銷量最多的鏡頭。但是越玩越深入,想要的也就越多,kit鏡由于有局限的焦距與光圈,無法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此之前你就看到別人在玩大長焦或者大廣角,那種可以拍攝的內容和特殊的效果讓你動了心,也就燃起了擁有別的鏡頭的小火苗,這團小火苗自從燃起就未曾熄滅,你止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配備第二個鏡頭。而正是從這第二個鏡頭開始,你就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你也要開始判斷哪個鏡頭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哪個鏡頭更好。至于如何選擇第二個鏡頭,可以做如下的考慮。首先考慮的是類型。在這之前,你已經玩了有段時間的攝影了,也嘗試拍了各類的題材,你需要知道自己最喜歡拍什么題材與你更需要哪個焦段。你先看看自己,是比較偏好旅游攝影、風景攝影、夜間攝影、靜物攝影、人像攝影、還是掃街?風景攝影:在外拍攝風光,常常會遇到需要拍攝大場景或遠處場景的需求。盡管大多數套頭都有廣角端或中長焦端,但對于風景攝影來說似乎還不夠,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們,往往還會選擇一個更廣的廣角,例如16-35mm(Full-frame)或10-24mm(APS-C)這樣的超廣角,讓超廣角來滿足你拍攝大景的成就感。而有些攝影師則會配置70-200mm(Full-frame)或55-250mm(APS-C)這樣的鏡頭來滿足將遠處風光拉到眼前來的現況。人像攝影:人像攝影要求很高,廣角容易把人拍變形,而長焦又容易把人“壓胖(透視壓縮導致的人面部扁平狀態)”,而且對攝影新人來講利用小景深虛化背景制造背后的光斑效果確實很有魅力,但是kit鏡虛化有限。一些常聽說的50mm、85mm的定焦鏡頭,不僅焦距合適,而且光圈也大,是許多人像攝影師的不二之選。體育攝影:體育攝影不用多講,拍攝都是在很遠的位置,需要長焦距;而拍攝的內容都是在運動的物體,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而大光圈就可以保證快門速度。看看奧運會攝影席的那些記者的架勢,長槍大炮幫助他們更加方便地捕捉運動員或參賽者的神情舉止。掃街:掃街最主要是不夸張。拿著很大的相機去,最后攝影師自己倒成了街道的重點,人人關注攝影師,攝影師就什么都拍不到了。28mm、35mm、50mm的焦段都有很多掃街大師經常用,不僅貼近被攝者,又不會導致畫面變形。旅行:旅行中什么題材都有,近處遠處都要拍,而且長途跋涉,最重要的就是輕便,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鏡頭裝在機子上。所以常有一些品牌打造出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例如18-200mm鏡頭、18-270mm鏡頭。這種大焦段的鏡頭雖然方便,但是畫質真的要差一點。就好比佳能的18-200mm鏡頭素質確實要比自己的18-135mm鏡頭差點,但是由于焦段廣,價格反而還高了點。而你所選的55-300mm鏡頭是一個中焦到長焦端的鏡頭,可以通過鏡頭把較遠的東西拉近,但是同時由于焦段變化范圍廣,畫質不會太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其實老練的攝影師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相機選購方面是一條最簡單的真理。同級別,貴的鏡頭一定是好的,貴的鏡頭往往有著大光圈、恒定光圈等優點。至于光圈,也是影響鏡頭成像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大光圈的外在價值表現在弱光情況下,大光圈有利于在較暗條件下精確聚集,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也能手持相機不開閃光燈拍攝人像。另一個價值在于大光圈能無拘無束地虛化背景,并且確保虛化質量。而隱藏的價值就在于畫質,舉個例子,最大光圈F1.4的鏡頭當光圈減少到F2時,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對背景的虛化質量都要強于最大光圈是F2的鏡頭。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這款鏡頭的信息。MTF曲線每當新鏡頭發布的時候,官方肯定要配一張MTF圖,各大鏡頭廠商都會用MTF曲線來表現鏡頭素質,用戶憑它就能對鏡頭素質做一個大概的判斷。曲線是對鏡頭分辨能力精確、量化評價的可視化表現,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鏡頭的光學分辨率和反差。但是必須強調,這并不是鏡頭的全部,像畸變、抗眩光、近攝能力、對焦速度都是MTF所不能表現的,所以曲線完美并不代表鏡頭完美,更多可以參照法國DxO實驗室的數據,可信度比較高。下圖就來自于你提到的“尼康AF-S DX 尼克爾 55-300mm f/4.5-5.6G ED VR”鏡頭。在MTF曲線中,X軸代表距離鏡頭中心的距離,也就是視場中點到邊緣的距離,Y軸代表畫質,1是最高分,0.6分是及格線。曲線衰減要盡量緩慢,這意味著邊緣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MTF圖中的實線代表徑向,是指從鏡頭中心向外放射。虛線代表切向,是指與徑向垂直的線,虛線實線越接近,代表鏡頭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越背離,表示嚴重。變焦鏡頭一般有兩張MTF圖,一張是廣角端,一張是長焦端。所以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鏡頭從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表現。此外,再去看看該鏡頭的論壇,看看其他人用這個鏡頭拍的片子,自己也去店里試試。主要可以看:畸變度、清晰度、影調過度、邊緣暗角和分辨率。如何選鏡頭就先說到這里,但是不得不加倍提醒,一個人的攝影修養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拍出來的照片。我有一個賓得55-300的長焦鏡頭,總體來說用的還算得心應手!拍人像時能完全虛化背景,突出人物主體。拍攝風景時能拍到自己想要的局部重點區域,能壓縮空間后呈現不一樣的效果,這個頭也能拍出風景大片。拍攝靜物也不錯,比如拍荷花一類,完全可以避免因鏡頭不夠而拍不到荷塘遠處漂亮荷花的尷尬,恰恰漂亮的荷花往往都在荷塘深處。最后來說下用這個鏡頭拍攝鳥類,如果你是專業打鳥愛好者,那這個鏡頭肯定不夠,但對于普通愛好者平時打打鳥也足夠了,如果你選的位置恰當,你也能拍到比較好的鳥片!回答完畢,希望能幫到你!最后貼幾張我我這個鏡頭拍到的貓群!
攝影初學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選一個性價比高、適合自己、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鏡頭。我將把這一個問題延展來講,希望讀者可以解決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當然最適合初學者、初學者一般也都會選擇的往往是廠家配套出售的kit鏡這一類,也就是相機盒子里自帶的鏡頭。這一類鏡頭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重量輕:一般做工比較簡單,而且光圈不會超過f/2.8,因此重量可以大大減輕,這不僅對于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而且在旅行、爬山、野營過程中,相機(鏡頭)重量真的很影響拍攝心情與拍攝狀態。焦段適用廣:套裝鏡頭的焦段通常廣角能達到18mm(APS-C)/24mm(Full-frame),而長焦一端最少到達55mm(APS-C)/70mm(Full-frame),在拍攝風景時有廣角可以使用,在拍攝人像時有中焦段可以用。雖然在拍攝非常遠的景物(像月亮,遠方建筑物)會力有未逮,但是能拍這類場景的鏡頭實際上也非常少見。防抖功能:很多套裝鏡頭都內置了防抖功能(例如Nikon的VR,Canon的IS等),防抖功能可以讓你在比安全快門還慢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相片,這對沒有習慣端相機姿勢的新手來講是很實用。多數人滿意的畫質:kit鏡的畫質還是很不錯的。事實上現在大多數作品也只會放在社交網絡或在電子屏幕上觀看,手機畫質貌似是夠了,但是當開始印刷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會出現不自然的過度,而kit鏡拍出來的畫質足夠印刷,至于能印多大,還要看相機里的感光元件的質量了。高性價比:好鏡頭雖然對色彩把控、畸變控制、分辨度等方面把握極好,但往往價值不低,對于初學者或業余玩家來說負擔很重。而kit鏡素質還可接受,價格也可以負擔的起,性價比會很高。因此kit鏡一直是銷量最多的鏡頭。但是越玩越深入,想要的也就越多,kit鏡由于有局限的焦距與光圈,無法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此之前你就看到別人在玩大長焦或者大廣角,那種可以拍攝的內容和特殊的效果讓你動了心,也就燃起了擁有別的鏡頭的小火苗,這團小火苗自從燃起就未曾熄滅,你止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配備第二個鏡頭。而正是從這第二個鏡頭開始,你就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你也要開始判斷哪個鏡頭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哪個鏡頭更好。至于如何選擇第二個鏡頭,可以做如下的考慮。首先考慮的是類型。在這之前,你已經玩了有段時間的攝影了,也嘗試拍了各類的題材,你需要知道自己最喜歡拍什么題材與你更需要哪個焦段。你先看看自己,是比較偏好旅游攝影、風景攝影、夜間攝影、靜物攝影、人像攝影、還是掃街?風景攝影:在外拍攝風光,常常會遇到需要拍攝大場景或遠處場景的需求。盡管大多數套頭都有廣角端或中長焦端,但對于風景攝影來說似乎還不夠,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們,往往還會選擇一個更廣的廣角,例如16-35mm(Full-frame)或10-24mm(APS-C)這樣的超廣角,讓超廣角來滿足你拍攝大景的成就感。而有些攝影師則會配置70-200mm(Full-frame)或55-250mm(APS-C)這樣的鏡頭來滿足將遠處風光拉到眼前來的現況。人像攝影:人像攝影要求很高,廣角容易把人拍變形,而長焦又容易把人“壓胖(透視壓縮導致的人面部扁平狀態)”,而且對攝影新人來講利用小景深虛化背景制造背后的光斑效果確實很有魅力,但是kit鏡虛化有限。一些常聽說的50mm、85mm的定焦鏡頭,不僅焦距合適,而且光圈也大,是許多人像攝影師的不二之選。體育攝影:體育攝影不用多講,拍攝都是在很遠的位置,需要長焦距;而拍攝的內容都是在運動的物體,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而大光圈就可以保證快門速度。看看奧運會攝影席的那些記者的架勢,長槍大炮幫助他們更加方便地捕捉運動員或參賽者的神情舉止。掃街:掃街最主要是不夸張。拿著很大的相機去,最后攝影師自己倒成了街道的重點,人人關注攝影師,攝影師就什么都拍不到了。28mm、35mm、50mm的焦段都有很多掃街大師經常用,不僅貼近被攝者,又不會導致畫面變形。旅行:旅行中什么題材都有,近處遠處都要拍,而且長途跋涉,最重要的就是輕便,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鏡頭裝在機子上。所以常有一些品牌打造出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例如18-200mm鏡頭、18-270mm鏡頭。這種大焦段的鏡頭雖然方便,但是畫質真的要差一點。就好比佳能的18-200mm鏡頭素質確實要比自己的18-135mm鏡頭差點,但是由于焦段廣,價格反而還高了點。而你所選的55-300mm鏡頭是一個中焦到長焦端的鏡頭,可以通過鏡頭把較遠的東西拉近,但是同時由于焦段變化范圍廣,畫質不會太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其實老練的攝影師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相機選購方面是一條最簡單的真理。同級別,貴的鏡頭一定是好的,貴的鏡頭往往有著大光圈、恒定光圈等優點。至于光圈,也是影響鏡頭成像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大光圈的外在價值表現在弱光情況下,大光圈有利于在較暗條件下精確聚集,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也能手持相機不開閃光燈拍攝人像。另一個價值在于大光圈能無拘無束地虛化背景,并且確保虛化質量。而隱藏的價值就在于畫質,舉個例子,最大光圈F1.4的鏡頭當光圈減少到F2時,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對背景的虛化質量都要強于最大光圈是F2的鏡頭。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這款鏡頭的信息。MTF曲線每當新鏡頭發布的時候,官方肯定要配一張MTF圖,各大鏡頭廠商都會用MTF曲線來表現鏡頭素質,用戶憑它就能對鏡頭素質做一個大概的判斷。曲線是對鏡頭分辨能力精確、量化評價的可視化表現,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鏡頭的光學分辨率和反差。但是必須強調,這并不是鏡頭的全部,像畸變、抗眩光、近攝能力、對焦速度都是MTF所不能表現的,所以曲線完美并不代表鏡頭完美,更多可以參照法國DxO實驗室的數據,可信度比較高。下圖就來自于你提到的“尼康AF-S DX 尼克爾 55-300mm f/4.5-5.6G ED VR”鏡頭。在MTF曲線中,X軸代表距離鏡頭中心的距離,也就是視場中點到邊緣的距離,Y軸代表畫質,1是最高分,0.6分是及格線。曲線衰減要盡量緩慢,這意味著邊緣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MTF圖中的實線代表徑向,是指從鏡頭中心向外放射。虛線代表切向,是指與徑向垂直的線,虛線實線越接近,代表鏡頭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越背離,表示嚴重。變焦鏡頭一般有兩張MTF圖,一張是廣角端,一張是長焦端。所以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鏡頭從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表現。此外,再去看看該鏡頭的論壇,看看其他人用這個鏡頭拍的片子,自己也去店里試試。主要可以看:畸變度、清晰度、影調過度、邊緣暗角和分辨率。如何選鏡頭就先說到這里,但是不得不加倍提醒,一個人的攝影修養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拍出來的照片。
攝影初學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選一個性價比高、適合自己、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鏡頭。我將把這一個問題延展來講,希望讀者可以解決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當然最適合初學者、初學者一般也都會選擇的往往是廠家配套出售的kit鏡這一類,也就是相機盒子里自帶的鏡頭。這一類鏡頭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重量輕:一般做工比較簡單,而且光圈不會超過f/2.8,因此重量可以大大減輕,這不僅對于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而且在旅行、爬山、野營過程中,相機(鏡頭)重量真的很影響拍攝心情與拍攝狀態。焦段適用廣:套裝鏡頭的焦段通常廣角能達到18mm(APS-C)/24mm(Full-frame),而長焦一端最少到達55mm(APS-C)/70mm(Full-frame),在拍攝風景時有廣角可以使用,在拍攝人像時有中焦段可以用。雖然在拍攝非常遠的景物(像月亮,遠方建筑物)會力有未逮,但是能拍這類場景的鏡頭實際上也非常少見。防抖功能:很多套裝鏡頭都內置了防抖功能(例如Nikon的VR,Canon的IS等),防抖功能可以讓你在比安全快門還慢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相片,這對沒有習慣端相機姿勢的新手來講是很實用。多數人滿意的畫質:kit鏡的畫質還是很不錯的。事實上現在大多數作品也只會放在社交網絡或在電子屏幕上觀看,手機畫質貌似是夠了,但是當開始印刷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會出現不自然的過度,而kit鏡拍出來的畫質足夠印刷,至于能印多大,還要看相機里的感光元件的質量了。高性價比:好鏡頭雖然對色彩把控、畸變控制、分辨度等方面把握極好,但往往價值不低,對于初學者或業余玩家來說負擔很重。而kit鏡素質還可接受,價格也可以負擔的起,性價比會很高。因此kit鏡一直是銷量最多的鏡頭。但是越玩越深入,想要的也就越多,kit鏡由于有局限的焦距與光圈,無法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此之前你就看到別人在玩大長焦或者大廣角,那種可以拍攝的內容和特殊的效果讓你動了心,也就燃起了擁有別的鏡頭的小火苗,這團小火苗自從燃起就未曾熄滅,你止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配備第二個鏡頭。而正是從這第二個鏡頭開始,你就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你也要開始判斷哪個鏡頭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哪個鏡頭更好。至于如何選擇第二個鏡頭,可以做如下的考慮。首先考慮的是類型。在這之前,你已經玩了有段時間的攝影了,也嘗試拍了各類的題材,你需要知道自己最喜歡拍什么題材與你更需要哪個焦段。你先看看自己,是比較偏好旅游攝影、風景攝影、夜間攝影、靜物攝影、人像攝影、還是掃街?風景攝影:在外拍攝風光,常常會遇到需要拍攝大場景或遠處場景的需求。盡管大多數套頭都有廣角端或中長焦端,但對于風景攝影來說似乎還不夠,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們,往往還會選擇一個更廣的廣角,例如16-35mm(Full-frame)或10-24mm(APS-C)這樣的超廣角,讓超廣角來滿足你拍攝大景的成就感。而有些攝影師則會配置70-200mm(Full-frame)或55-250mm(APS-C)這樣的鏡頭來滿足將遠處風光拉到眼前來的現況。人像攝影:人像攝影要求很高,廣角容易把人拍變形,而長焦又容易把人“壓胖(透視壓縮導致的人面部扁平狀態)”,而且對攝影新人來講利用小景深虛化背景制造背后的光斑效果確實很有魅力,但是kit鏡虛化有限。一些常聽說的50mm、85mm的定焦鏡頭,不僅焦距合適,而且光圈也大,是許多人像攝影師的不二之選。體育攝影:體育攝影不用多講,拍攝都是在很遠的位置,需要長焦距;而拍攝的內容都是在運動的物體,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而大光圈就可以保證快門速度。看看奧運會攝影席的那些記者的架勢,長槍大炮幫助他們更加方便地捕捉運動員或參賽者的神情舉止。掃街:掃街最主要是不夸張。拿著很大的相機去,最后攝影師自己倒成了街道的重點,人人關注攝影師,攝影師就什么都拍不到了。28mm、35mm、50mm的焦段都有很多掃街大師經常用,不僅貼近被攝者,又不會導致畫面變形。旅行:旅行中什么題材都有,近處遠處都要拍,而且長途跋涉,最重要的就是輕便,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鏡頭裝在機子上。所以常有一些品牌打造出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例如18-200mm鏡頭、18-270mm鏡頭。這種大焦段的鏡頭雖然方便,但是畫質真的要差一點。就好比佳能的18-200mm鏡頭素質確實要比自己的18-135mm鏡頭差點,但是由于焦段廣,價格反而還高了點。而你所選的55-300mm鏡頭是一個中焦到長焦端的鏡頭,可以通過鏡頭把較遠的東西拉近,但是同時由于焦段變化范圍廣,畫質不會太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其實老練的攝影師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相機選購方面是一條最簡單的真理。同級別,貴的鏡頭一定是好的,貴的鏡頭往往有著大光圈、恒定光圈等優點。至于光圈,也是影響鏡頭成像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大光圈的外在價值表現在弱光情況下,大光圈有利于在較暗條件下精確聚集,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也能手持相機不開閃光燈拍攝人像。另一個價值在于大光圈能無拘無束地虛化背景,并且確保虛化質量。而隱藏的價值就在于畫質,舉個例子,最大光圈F1.4的鏡頭當光圈減少到F2時,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對背景的虛化質量都要強于最大光圈是F2的鏡頭。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這款鏡頭的信息。MTF曲線每當新鏡頭發布的時候,官方肯定要配一張MTF圖,各大鏡頭廠商都會用MTF曲線來表現鏡頭素質,用戶憑它就能對鏡頭素質做一個大概的判斷。曲線是對鏡頭分辨能力精確、量化評價的可視化表現,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鏡頭的光學分辨率和反差。但是必須強調,這并不是鏡頭的全部,像畸變、抗眩光、近攝能力、對焦速度都是MTF所不能表現的,所以曲線完美并不代表鏡頭完美,更多可以參照法國DxO實驗室的數據,可信度比較高。下圖就來自于你提到的“尼康AF-S DX 尼克爾 55-300mm f/4.5-5.6G ED VR”鏡頭。在MTF曲線中,X軸代表距離鏡頭中心的距離,也就是視場中點到邊緣的距離,Y軸代表畫質,1是最高分,0.6分是及格線。曲線衰減要盡量緩慢,這意味著邊緣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MTF圖中的實線代表徑向,是指從鏡頭中心向外放射。虛線代表切向,是指與徑向垂直的線,虛線實線越接近,代表鏡頭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越背離,表示嚴重。變焦鏡頭一般有兩張MTF圖,一張是廣角端,一張是長焦端。所以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鏡頭從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表現。此外,再去看看該鏡頭的論壇,看看其他人用這個鏡頭拍的片子,自己也去店里試試。主要可以看:畸變度、清晰度、影調過度、邊緣暗角和分辨率。如何選鏡頭就先說到這里,但是不得不加倍提醒,一個人的攝影修養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拍出來的照片。
攝影初學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選一個性價比高、適合自己、滿足自己使用需求的鏡頭。我將把這一個問題延展來講,希望讀者可以解決以后遇到的類似問題,并可以舉一反三。當然最適合初學者、初學者一般也都會選擇的往往是廠家配套出售的kit鏡這一類,也就是相機盒子里自帶的鏡頭。這一類鏡頭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重量輕:一般做工比較簡單,而且光圈不會超過f/2.8,因此重量可以大大減輕,這不僅對于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而且在旅行、爬山、野營過程中,相機(鏡頭)重量真的很影響拍攝心情與拍攝狀態。焦段適用廣:套裝鏡頭的焦段通常廣角能達到18mm(APS-C)/24mm(Full-frame),而長焦一端最少到達55mm(APS-C)/70mm(Full-frame),在拍攝風景時有廣角可以使用,在拍攝人像時有中焦段可以用。雖然在拍攝非常遠的景物(像月亮,遠方建筑物)會力有未逮,但是能拍這類場景的鏡頭實際上也非常少見。防抖功能:很多套裝鏡頭都內置了防抖功能(例如Nikon的VR,Canon的IS等),防抖功能可以讓你在比安全快門還慢的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相片,這對沒有習慣端相機姿勢的新手來講是很實用。多數人滿意的畫質:kit鏡的畫質還是很不錯的。事實上現在大多數作品也只會放在社交網絡或在電子屏幕上觀看,手機畫質貌似是夠了,但是當開始印刷的時候,手機拍攝的內容會出現不自然的過度,而kit鏡拍出來的畫質足夠印刷,至于能印多大,還要看相機里的感光元件的質量了。高性價比:好鏡頭雖然對色彩把控、畸變控制、分辨度等方面把握極好,但往往價值不低,對于初學者或業余玩家來說負擔很重。而kit鏡素質還可接受,價格也可以負擔的起,性價比會很高。因此kit鏡一直是銷量最多的鏡頭。但是越玩越深入,想要的也就越多,kit鏡由于有局限的焦距與光圈,無法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而在此之前你就看到別人在玩大長焦或者大廣角,那種可以拍攝的內容和特殊的效果讓你動了心,也就燃起了擁有別的鏡頭的小火苗,這團小火苗自從燃起就未曾熄滅,你止不住自己的欲望想要配備第二個鏡頭。而正是從這第二個鏡頭開始,你就多了許多不同的選擇,你也要開始判斷哪個鏡頭是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哪個鏡頭更好。至于如何選擇第二個鏡頭,可以做如下的考慮。首先考慮的是類型。在這之前,你已經玩了有段時間的攝影了,也嘗試拍了各類的題材,你需要知道自己最喜歡拍什么題材與你更需要哪個焦段。你先看看自己,是比較偏好旅游攝影、風景攝影、夜間攝影、靜物攝影、人像攝影、還是掃街?風景攝影:在外拍攝風光,常常會遇到需要拍攝大場景或遠處場景的需求。盡管大多數套頭都有廣角端或中長焦端,但對于風景攝影來說似乎還不夠,喜歡拍風景的朋友們,往往還會選擇一個更廣的廣角,例如16-35mm(Full-frame)或10-24mm(APS-C)這樣的超廣角,讓超廣角來滿足你拍攝大景的成就感。而有些攝影師則會配置70-200mm(Full-frame)或55-250mm(APS-C)這樣的鏡頭來滿足將遠處風光拉到眼前來的現況。人像攝影:人像攝影要求很高,廣角容易把人拍變形,而長焦又容易把人“壓胖(透視壓縮導致的人面部扁平狀態)”,而且對攝影新人來講利用小景深虛化背景制造背后的光斑效果確實很有魅力,但是kit鏡虛化有限。一些常聽說的50mm、85mm的定焦鏡頭,不僅焦距合適,而且光圈也大,是許多人像攝影師的不二之選。體育攝影:體育攝影不用多講,拍攝都是在很遠的位置,需要長焦距;而拍攝的內容都是在運動的物體,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而大光圈就可以保證快門速度。看看奧運會攝影席的那些記者的架勢,長槍大炮幫助他們更加方便地捕捉運動員或參賽者的神情舉止。掃街:掃街最主要是不夸張。拿著很大的相機去,最后攝影師自己倒成了街道的重點,人人關注攝影師,攝影師就什么都拍不到了。28mm、35mm、50mm的焦段都有很多掃街大師經常用,不僅貼近被攝者,又不會導致畫面變形。旅行:旅行中什么題材都有,近處遠處都要拍,而且長途跋涉,最重要的就是輕便,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鏡頭裝在機子上。所以常有一些品牌打造出所謂“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例如18-200mm鏡頭、18-270mm鏡頭。這種大焦段的鏡頭雖然方便,但是畫質真的要差一點。就好比佳能的18-200mm鏡頭素質確實要比自己的18-135mm鏡頭差點,但是由于焦段廣,價格反而還高了點。而你所選的55-300mm鏡頭是一個中焦到長焦端的鏡頭,可以通過鏡頭把較遠的東西拉近,但是同時由于焦段變化范圍廣,畫質不會太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價格。其實老練的攝影師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相機選購方面是一條最簡單的真理。同級別,貴的鏡頭一定是好的,貴的鏡頭往往有著大光圈、恒定光圈等優點。至于光圈,也是影響鏡頭成像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最大光圈的外在價值表現在弱光情況下,大光圈有利于在較暗條件下精確聚集,即便在光線較弱的地方也能手持相機不開閃光燈拍攝人像。另一個價值在于大光圈能無拘無束地虛化背景,并且確保虛化質量。而隱藏的價值就在于畫質,舉個例子,最大光圈F1.4的鏡頭當光圈減少到F2時,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對背景的虛化質量都要強于最大光圈是F2的鏡頭。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關于這款鏡頭的信息。MTF曲線每當新鏡頭發布的時候,官方肯定要配一張MTF圖,各大鏡頭廠商都會用MTF曲線來表現鏡頭素質,用戶憑它就能對鏡頭素質做一個大概的判斷。曲線是對鏡頭分辨能力精確、量化評價的可視化表現,能夠從整體上衡量鏡頭的光學分辨率和反差。但是必須強調,這并不是鏡頭的全部,像畸變、抗眩光、近攝能力、對焦速度都是MTF所不能表現的,所以曲線完美并不代表鏡頭完美,更多可以參照法國DxO實驗室的數據,可信度比較高。下圖就來自于你提到的“尼康AF-S DX 尼克爾 55-300mm f/4.5-5.6G ED VR”鏡頭。在MTF曲線中,X軸代表距離鏡頭中心的距離,也就是視場中點到邊緣的距離,Y軸代表畫質,1是最高分,0.6分是及格線。曲線衰減要盡量緩慢,這意味著邊緣和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MTF圖中的實線代表徑向,是指從鏡頭中心向外放射。虛線代表切向,是指與徑向垂直的線,虛線實線越接近,代表鏡頭的色散和色差控制的很好,越背離,表示嚴重。變焦鏡頭一般有兩張MTF圖,一張是廣角端,一張是長焦端。所以通過這個曲線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鏡頭從中心到邊緣的畫質表現。此外,再去看看該鏡頭的論壇,看看其他人用這個鏡頭拍的片子,自己也去店里試試。主要可以看:畸變度、清晰度、影調過度、邊緣暗角和分辨率。如何選鏡頭就先說到這里,但是不得不加倍提醒,一個人的攝影修養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拍出來的照片。我有一個賓得55-300的長焦鏡頭,總體來說用的還算得心應手!拍人像時能完全虛化背景,突出人物主體。拍攝風景時能拍到自己想要的局部重點區域,能壓縮空間后呈現不一樣的效果,這個頭也能拍出風景大片。拍攝靜物也不錯,比如拍荷花一類,完全可以避免因鏡頭不夠而拍不到荷塘遠處漂亮荷花的尷尬,恰恰漂亮的荷花往往都在荷塘深處。最后來說下用這個鏡頭拍攝鳥類,如果你是專業打鳥愛好者,那這個鏡頭肯定不夠,但對于普通愛好者平時打打鳥也足夠了,如果你選的位置恰當,你也能拍到比較好的鳥片!回答完畢,希望能幫到你!最后貼幾張我我這個鏡頭拍到的貓群!
5,斗山DX300的行走力怎么樣:斗山DX300具有強勁的行走能力有效改善行走裝置,增強行走驅動力,大幅提高在斜坡、濕地工況下的通過性。
6,sp1000和dx300哪個好:dx300好數模分離的優勢我們在DX220max身上已經領教了,確實可以帶來更迅猛的動態和更深的背景表現,這次出現在DX300身上屬于同宗同源
7,布料300DX300D是不是跟600D 一樣的只是表述的不同 :當然不能等同!300DX300D分別是面料經向、緯向的紗織密度,600D表示一種紗支規格,比300D的更細。
8,DX300手環用什么app:下載H.Band就行。你購買手環的時候有一個說明書,上面掃碼可以直接下載app,或者是去應用商店搜素h。band就行。下載好之后連接手機使用。大顯DX300智能運動手環心率律血壓記計步睡眠監測防水男女手表心率血壓監測來電短信智能提醒這些功能。大顯dx300智能手環數據調整設置需要在手機APP管理端進行設置,打開已綁定的APP管理軟件,進入設置,根據自身的需要修改設置參數即可。
9,幾十塊錢的頭戴式耳機是不是都不怎么樣索尼的DX300怎么樣:由于價格不高,所以不會用造價高的材料,效果別指望音質效果有多好這種價位主要看做工、質量和品牌,帶著舒服、用著方便就好。索尼在低端做的還可以,就是假貨比較多,買時注意,看看線的軟硬度、耳機的做工。
只要是正規店購買的飛利浦、索尼等品牌的都很不錯的。貴的只是在重低音等方面加強而已。音樂產品只能選進口正牌的才能保證質量,
10,dx300古典怎么樣:還不錯的,這個是ibasso旗下的,音質一直很好較好地還原大編制古典的場面。DX300,在產品的完成度上比起200和220又有了質的飛躍:高清全面屏+高通驍龍660SoC+CS43198旗艦芯片+FPGA-Master+雙控雙電設計,無一不體現出它作為“旗艦”所受到的偏愛。而最讓蛋蛋驚喜的是,像系統卡頓,審美直男之類的老毛病在DX300身上都得到了改善,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臺iBasso。DX300的聲場規模適中,空間的營造較為到位,可以較好地還原大編制古典的場面,但不會有“假大空”的感覺。樂器的定位準確,各個聲部層次分明,動態表現中規中矩,瞬態響應也毫不拖泥帶水
11,2013年的DX300現在值多少錢 :你好。不知道你當初購車的發票是多少錢的。汽車通常的折舊率是通常折舊率為:前3年為11%,第4年起為10%,后3年為9%。前3年每一年折舊率為11%,3年的總折舊率為33%;第4年起,每年折舊率10%,總折舊率40%;后3年每一年折舊9%,總折舊率27%。你可以按照這個自己計算一下,不會差很遠。
根據中國銀行外匯匯率信息庫查詢起始日是1994年09月01日,而32年前,也就1985年的外匯匯率信息現在無法查詢到,請采納!
12,se200和dx300:音質不同,適用場景也不一樣,se200聲音更緊密,AKM 的人聲更突出,音場寬闊一點,聲音寬松舒服,dx300聲底干凈,具有素質解析的同時,各頻段不會纖薄,人聲順滑有一定甜潤度,兩端延伸非常自然且瞬態出色,高頻華麗具有空靈的透明感。se200采用自家以 Android 為基礎的播放系統,支持安裝 MOOV、TIDAL 等流媒體平臺。時尚的曲線配搭梯形的鋁合金外殼,更設有幾搶眼的 LED 發光環指示燈設計,會根據音量調校、解碼運作而變色。提供 AK「傳統」的 2.5mm 平衡和 3.5mm 非平衡輸出,也支持 USB DAC 功能。dx300表現下管樂\弦樂及打擊樂位置明確,整體層次分明,在跌宕起伏的變調下收放自如,毫不拖泥帶水,充分提現了曲目的氣勢。
13,日立HCPDX300怎么樣日立HCPDX300好嗎 :光學參數產品類型: 商務投影機,教育投影機 投影技術: LCD 顯示芯片: 0.63英寸 投影機特性: 互動 亮度: 3000流明 對比度: - 標準分辨率: XGA(1024*768) 光源類型: 超高壓汞燈 燈泡功率: 210W 燈泡壽命: 經濟模式:6000小時 投影參數變焦方式: 手動變焦 聚集方式: 手動聚焦 變焦比: 1:1.2 梯形校正: 自動垂直梯形校正 視頻兼容性: RGB輸入:VGA,SVGA,XGA,WXGA,WXGA+,SXGA,SXGA+,MAC16 揚聲器: 16W 2
你看使用vga,還是hdmi鏈接。插上筆記本同時按fn+f幾(圖標像個顯示器)就出圖像了
14,艾巴索dx300一代和二代區別: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回答dx300一代是單函數程序。而二代是雙函數程序。提問在音質上有什么區別?回答DX200延續了DX100的傳統——配置拉滿。主控部分,DX200上首次內置了安卓6.0及iBasso自研發的Mango系統,4.2寸IPS屏,64位8核處理器,2G ram。音頻部分,DX200采用了當時讓人驚訝的兩顆ES9028pro,兩顆來自Accusilicone超低相位噪聲飛秒晶振等,支持PCM 32bit/384kHz、支持原生DSD512硬解。DX200的另一個創新是首次推出了專利可更換耳放卡,大大增強了機器的可玩性和生命周期,300無疑是我評測過的最大的便攜播放器了——除了DX 220 Max之外。它的尺寸當然不能說是非常便攜的,但是,它的外觀是非常現代的,握持手感也非常不錯300無疑是我評測過的最大的便攜播放器了——除了DX 220 Max之外。它的尺寸當然不能說是非常便攜的,但是,它的外觀是非常現代的,握持手感也非常不錯提問我只問艾巴說dx300。一代和二代的區別在哪里?回答DX300的設計語言更為極簡,正面是一整塊6.5寸的全面液晶屏幕,屏幕上方有一個條狀呼吸燈,可以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不同格式的音頻文件。中框和后蓋都是鋁合金材質,不但邊緣有圓潤的弧度,后蓋也是曲面的設計,右側還有輕微的斜坡,音量滾輪和三個物理按鍵依次放置在斜坡上。提問文不對題難道說d×300,1代和2代只區別于數字?回答就是甜甜潤潤那種水滴聲,基本一個調性,只是解析更細致,音場更宏大,結像更凝實,定位更清晰,分離度更明確,背景更通透提問購買價格上有沒有變化?回答請問你想問1代還是2代的價格浮動128G的艾巴索音頻播放器大概是7500到7700之間,每個平臺給的價格不一樣。提問1代和2代聽感和音質上的區別你沒正面的回答我,1代和2代的區別,感覺你還是沒有解釋清楚回答整體音色 :220的聲音是中性的直白但大氣不畏縮,而300的聲音是細膩的溫潤還帶著點富麗堂皇的貴氣,音色就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無法比較只能看喜好 。推力 :300內部耳放部分是單有電池的獨立供電,相當于內部捆綁便攜耳放,所以這一點220沒有可比性,220完敗。控制力 :220和耳放獨立供電的300也是沒法比,220完敗。聲場 :228的聲場公認的大而有氣勢,但300的聲場更是龐大通透貴氣襲人。定位結項細節:怎么說呢聽完300后感覺220聲音有點擠,所以我是223捆綁MG3來比較的。捆綁下的220分離度勝了,細節輸了,結項定位略遜300一籌。高頻 :和300比220顯得直白一些,300更圓滑華麗一些。中頻 :人聲220和300的密度都不錯,只是30只是300更飽滿一些,220的感覺就像清澈的溪水,甘洌清爽還帶著一絲纏綿,300的人聲如冰種美玉清透溫潤,如肌如脂纏綿如斯。低頻 :228的低頻發散不如300的凝聚,下潛也不如300的深。300是拳拳到肉,下潛襲胸,速度適中再說說300伺候的幾個耳機的聽感,七赫茲的披頭士加楊仕的紫衫龍王升級線,300低增益,聲音安定,背景寧靜,細節清晰,整體溫潤,聲場龐大。形容一下,聲音很穩,不散不亂,不驕不躁,干凈如無云夜空,細節如繁星清晰閃亮,歌唱者就像你篝火旁的另一半親切呢喃,暖到心房。推大耳sonyZ7加楊仕魔獸升級線,300中增益,聲場大而規整,氣勢磅礴,清澈貴氣,很多人都說Z7糊低頻遮天蔽日,其實都是線的鍋,題外話這魔獸挺配Z7的。推HD650還別說300還真有兩把刷子,推的出骨架也有血有肉,能打得開收的住,但和推的好還是有差距的,那是臺機的活。像HD800之類更多22條
15,斗山DX300挖掘機質量怎么樣 :不推薦買斗山產品不要唄外表蒙騙!DX300 LC 好看是吧!性能還不如DH300-7可以買三一 價格也合理!我是在斗山工作了好久的工人辭職有幾個月了斗山的品質我是知道的!起碼主架上所有的東西我都是知道的!底盤不太清楚!2010年打造品質年純粹是浮云,整天抓油漆表面的品質!就是怕客戶以為是返修機器!最早是大宇的時候所有零部件包括螺栓都是進口的!現在斗山全部國產而且是國產中的最便宜的之一目的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包括工人在內成本一壓在壓!今年年初的時候斗山一個外協廠一下辭職了40多人 導致停產了....都是壓縮成本導致的!外協和斗山尤其是斗山的外協幾乎都用還沒畢業的學生生產降低成本能有好東西嗎?(因為斗山給外協廠的錢太少了)明明不良還都不開不良,都是我們強行按上去的!像一些首鋼的分公司什么的都不愛給提供了目前除了發動機 主泵 馬達 控制閥 駕駛室操作機構 其他都是國產最次的就是發動機和控制閥了!主泵和馬達也很垃圾!控制閥 全都是疤 全是膠 和 油漆 為什么斗山的漏油嚴重 機器不耐用 疤太多了!線上工人發現有疤痕然后告訴品質管理的品質管理的管不了進口件然后就“合格”只要在公司不漏油就完全 “合格”然后到了客戶手中只要工作了在想退貨就很難了!對了控制閥220-7 目前停產了!有200來臺吧全是進口洋垃圾 返修了好幾次的控制閥在裝到新機器上工人一看就知道用過了! 我不是嚇唬你!油箱里手套水箱里焊渣鐵塊什么的不小心你就可能買的到!液壓部件里面有蒼蠅你肯定不知道的!
質量不錯就是挖太硬的土挖不了,你可以找個斗山開一下試試,找人開也行開挖掘機的基本上都能試出來。
還行吧,力氣也大,,我開的那部到了2000多小時后就開始燒機油,200個小時燒了10升,現在廠家還再搞呢,頭都大了,還有一部258就是力氣不大,硬點的就挖不動
DX300屬于礦山機型,起初是針對國外出口的,主件都是進口的,用德國曼發動機,比DH300高一個檔次。只要不是挖太硬的石頭,干活沒有問題。大部分零部件都能與DH300通用。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