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大運河曲藝文化聯盟、江蘇省群眾文化學會、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淮河生態經濟帶公共文化旅游服務促進會共同主辦,江蘇省群文學會曲藝專業委員會、淮安市文化館、南京錦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江蘇阿波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首屆中國大運河曲藝藝術節在歷史文化名城淮安拉開帷幕,來自運河沿線的62家文化館參與了該項活動,共有132個節目參加申報。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馮鞏等藝術家紛紛發來祝賀。
經過組委會專家認真評審,共有25個節目進入最后的展示階段,其中,既有北方的相聲、快板大鼓、墜子,也有南方的評彈、評話、漁鼓、蘇北方言快板等,可以說是曲種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在12月30日舉行的首場“東西南北中、笑星鬧淮安”的專場演出當中,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徐州,鹽城、淮安的眾多藝術家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充滿歡聲笑語的相聲專場,受到淮安觀眾的熱烈歡迎。除《黃鶴樓》、《恭喜發財》等傳統節目,來自南京市鼓樓區文化館的青年相聲藝術家們還特意帶來了最新的作品《初心如磐向未來》、《唱想大運河》等精彩節目,表演藝術家倪明、陳寒柏、趙松濤、高瑞、魔術師趙鎖寶,青年相聲演員倪夏宇、劉亞偉、金昱帆,詹立銘,山東快書名家王曉武等人的加盟,讓整場觀眾笑聲不斷,掌聲不絕。
經江蘇公共文化云等全國18家網絡平臺的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50多萬,極大的擴大了本次邀請賽在疫情防控之下的最大影響力,充分發揮了網絡的作用,讓廣大觀眾不出家門,就能欣賞到相聲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
據中國大運河曲藝文化聯盟主席倪明介紹,受疫情影響,本屆曲藝術節整個活動進行了壓縮,既做到科學有序的防控,也盡可能讓廣大市民分享藝術節的快樂,在元旦到來之前感受到曲藝的魅力。他表示,大運河的文化核心就是“水”的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與傳承過中,“水”是一脈相承的。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大運河的說唱藝術一直繁衍不息,代代流傳。直至今天大運河仍然是連接和溝通中國南北經濟的重要紐帶。因水而生的古代說故事、講笑話,彈唱歌舞、滑稽表演,到唐代大曲作為曲藝的獨立藝術形成,宋代鼓子詞、諸宮調,及至明清民國興起的說唱、鼓詞、快板等數百種文化與曲藝樣式,它們都和“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據悉,本屆藝術節除了東西南北中,笑星鬧淮安之外,江蘇公益相聲團隊“倪夏班”和南京鼓樓區群星相聲藝術團的演員們將走入社區,為普通百姓送上歡笑。“南腔北調大薈萃”、北京曲藝團相聲專場也將同時舉行,首屆中國大運河曲藝民星評選工作也即將啟動。
活動主辦方淮安市文化館館長王淮生對記者表示,“大運河沿線的曲藝文化就好似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我們要用心編織,精心串聯,細心打磨,用心呈現,把它打造得更加璀璨明亮,使大運河曲藝文化永遠唱響在古城淮安的上空。”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