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見家長、結婚……孩子們的婚姻是大部分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之一。當這些事發生在潮汕家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在2022年1月7日上映的潮汕方言電影《帶你去見我媽》中,觀眾或許會看到一個有趣的樣本。
繼《爸,我一定行的》后,潮汕導演藍鴻春帶著原班創作團隊,打造了一部講述潮汕家庭母子關系的電影《帶你去見我媽》。為何持續關注潮汕家庭的親情關系?影片中全能又“犀利”的鄭媽媽在現實中能接受“外來媳婦”嗎?充滿南澳風情的多首潮汕話歌曲是怎么誕生的?近日,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影片導演藍鴻春,主演鄭潤奇、鐘少賢,以及影片音樂總監——玩具船長樂隊主唱李奕瀚,聽他們講述電影創作的幕后故事。
潮汕家庭不“可怕”
《帶你去見我媽》的情節一如片名所示:潮汕人鄭澤凱在深圳打拼多年,結識了外省女孩盧靜姍。兩人情到濃時打算結婚,鄭澤凱帶著女友回家見家長,其母親卻難以接受這名準媳婦,母子倆爆發了激烈的沖突……這部影片中,潮汕地區話題度較高的婚戀題材成為家庭沖突的燃料:男主人公鄭澤凱是鄭家長子,他的女友盧靜姍不僅不是潮汕人,而且還離過一次婚;當鄭母得知靜姍的過往經歷時,潮汕家庭里傳統與現代兩種婚戀觀的對峙開始了。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導演藍鴻春坦言,他曾看到現實生活里有不少因偏見或觀念不合造成的婚姻失和和家族分離:“我覺得我們可以關注類似的故事,并放在銀幕上講一講。”至于將女主人公盧靜姍設定為離婚女性,藍鴻春表示:“因為‘離婚’這個話題在潮汕地區是個典型話題,我們或許能從這個方向往下講。”
片中的盧靜姍是一名浙江女孩,這個人物其實還充當了非本地人的敘事視角,帶領觀眾走進一個普通的潮汕家庭。在那里,她遇到過尷尬,也遇到過不理解,但遇到更多的還是包容和溫暖。“可能社會上有不少人對潮汕男人和潮汕家庭有一種刻板印象,但現實生活中的潮汕家庭其實有很多溫暖的故事,現實的潮汕家庭也沒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古板。”藍鴻春笑著說,“我們很想通過影片,帶大家看看潮汕人和潮汕家庭真實的樣子”。
“潮汕媽媽”是素人
影片中,鄭媽媽“入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她不但要操持整個家庭的一日三餐,還掌管鹵鵝店的日常生意;每逢傳統節慶活動,更要操辦家族的祭拜儀式……現實中的潮汕媽媽形象,在她身上活了過來。而飾演鄭媽媽的演員鐘少賢,原來是一名素人。
影片編劇之一、“兒子”鄭澤凱的扮演者鄭潤奇透露了劇組“尋媽”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媽媽這位演員很喜歡看我們的短視頻賬號。有一次,我們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了招募演員的消息,她就來參加試鏡。我們發現她的鏡頭感還不錯,就從眾多‘媽媽’中挑了她”。
面對記者的采訪,鐘少賢顯得有些緊張和靦腆。但導演藍鴻春介紹,她是一個難得不怕鏡頭的素人:“‘媽媽’在拍攝的時候NG次數不多,在鏡頭前放得開,有演戲的天賦。反而‘媽媽’的閨蜜‘齙牙嬸’是包袱最重的,總是不停問我們她的頭發是不是亂了——我說拜托,您演的是個丑角好不好!”
現實生活里的“媽媽”鐘少賢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她承認,自己跟眾多潮汕母親一樣,將一生的青春奉獻給了家庭。本色出演潮汕媽媽的鐘少賢,在影片里反對兒子與外省女孩的婚事,如果現實中的兒子也想娶“外來媳婦”,她會同意嗎?鐘少賢毫不遲疑地回答:“他想娶哪個地方的女孩都沒關系!畢竟是他跟媳婦過日子,不是我跟媳婦過日子!”
藍鴻春表示,他在片中展現了部分潮汕家庭父母輩的兩難心情:“就如影片里的鄭媽媽,一方面,她信奉和堅守傳統的家族觀念;但另一方面,她也在學習接納孩子們的新世界。其實,鄭媽媽的痛苦和掙扎也是很多潮汕父母正在經歷的,我們想通過這個角色讓年輕人理解父母——他們一直用樸實無華的方式踐行著對兒女的愛。”
“玩具船長”做配樂
“拜老爺”、節日做粿、騎著摩托走親戚……接地氣的潮汕生活圖景在影片里高度還原。除了充滿煙火味的生活片段,影片中的配樂同樣充滿濃郁的潮汕風味,每首歌曲都用了潮汕方言演唱。
影片主創都是潮汕人,其中包括音樂總監李奕瀚,他來自南澳島云澳鎮。對于這部在“家門口”拍攝的電影,李奕瀚直言:“就像是看現實生活中鄰居家發生的故事,而我是會彈吉他的鄰家哥哥,音樂飄到了鄭家人的故事里。”
本土演員搭配本土樂隊,這種合作契機從何而來?李奕瀚說,他最初是被電影團隊的一張采風照打動了:“我收到他們在南澳采風的照片,我一看,嗯,不就是我家嗎?拍得挺好!”李奕瀚立刻向導演藍鴻春表示:“電影的配樂我來做!”
十多年來,李奕瀚堅持用自己的母語潮汕方言創作音樂。談到和藍鴻春的合作,李奕瀚表示:“從《爸,我一定行的》合作到《帶你去見我媽》,我們也算是原班人馬。大家心里都有一股熱情在燃燒,有一種為了宣傳家鄉文化而形成的創作氛圍。”
李奕瀚說,電影、書籍、音樂……多種媒介的融合才能全面鮮活地呈現南澳島的人文景象。“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怎么將淳樸的南澳生活呈現出來,這部影片和音樂或許能激發家鄉的年輕人拿起身邊的設備,記錄當下美好而樸實的生活。”
受眾不止“膠己人”
潮汕方言電影在市場上并不多見。在很多人看來,它們似乎只是拍給“膠己人”(潮汕話,意為“自己人”)看的。沒有語言優勢,沒有明星加持,如何讓觀眾對一部本土制作的方言電影“買賬”?“以真心換真心。”藍鴻春回答,“《帶你去見我媽》不僅僅是一部潮汕方言電影,我們更希望通過喜劇形式吸引非潮汕方言的觀眾去觀看,傳遞真摯的家庭情感”。
2018年上映的《爸,我一定行的》曾引起不錯的反響,累計票房4706.6萬元。有了第一部電影的成功經驗,藍鴻春期待《帶你去見我媽》同樣也能打動觀眾,“潮汕方言不是觀眾接受電影的阻礙,未來我們依舊會堅持用潮汕話創作電影,關注潮汕家庭的溫情”。
藍鴻春還向記者透露了未來的創作計劃:“《爸,我一定行的》《帶你去見我媽》分別講述父子和母子關系,但是這兩種關系只是潮汕家庭關系的一部分,我們未來還會繼續潮汕家庭這個主題,或許下一部電影會聚焦兄弟姐妹情。”
[對話]
多哄哄媽媽,像對女朋友一樣
羊城晚報:請問潤奇,在現實生活中,你和爸媽的相處方式是如何的?
鄭潤奇:我爸爸媽媽的性格比較內斂,現實中我和媽媽的關系沒有片中那么親密。但拍了《帶你去見我媽》后,我自己也在反省,以后回家要多摟摟媽媽,和她多聊天。其實對媽媽就像對女朋友一樣,要多哄哄她。
羊城晚報:如果現實生活中的爸媽不同意你交往非潮汕本地女孩,你會怎么勸服他們?
鄭潤奇:我肯定會和他們好好溝通,比如說:爸,媽,你們趁我現在有心思談戀愛就讓我好好談吧,等我沒心思談了,你們豈不是更著急?
羊城晚報:片中的奶奶很可愛,她還勸自己的媳婦向兒子讓步。現實中奶奶的扮演者也是那么開明嗎?
鄭潤奇:是的!“奶奶”是朋友推薦的素人。在現實中,“奶奶”有三個兒子,都娶了“外來媳婦”。電影里呈現出來的奶奶形象,其實比劇本還要鮮活!
一場“打仔戲”,打斷雞毛撣子
羊城晚報:片中臺詞很有真實生活的質感,是否有即興表演的成分?
藍鴻春:劇本里的對話都是潤奇寫的,潤奇有編潮汕方言臺詞的天賦,能將那種“土味”寫出來。
鄭潤奇:一開始有設定臺詞,但現場排練的時候,會根據演員搭戲的反應再進行二次創作。
羊城晚報:影片中有一段戲份是媽媽打兒子,在演這段戲的時候,媽媽代入感強嗎?
鐘少賢:代入了,我當時真的很氣憤!因為我說的話兒子不聽,后來我才發現,雞毛撣子都被我打斷了……
藍鴻春:這是一段情感爆發戲,我當時準備用一天的時間去拍。結果拍到第五條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落淚了,我就知道這條肯定行。
下一部電影,片名繼續直白
羊城晚報:這次的創作團隊大部分沿用了《爸,我一定行的》的原班人馬,跟上一部相比,這一部最大的“長進”在哪里?
藍鴻春:我以前對自己的職業期待是當記者,還想過大學畢業后到羊城晚報實習。(笑)對于非科班出身的我來說,拍電影是一個自我推翻的過程,邊打磨邊學習。第一部可能是嘗試,第二部感覺做得更專業了。但我們始終是將身邊發生的事做成電影,用電影來展現生活經歷。
羊城晚報:《爸,我一定行的》《帶你去見我媽》兩部影片的名字都很直白,下一部片子取名還會這么直白嗎?
藍鴻春:會努力做到直白。我覺得直白真好!《帶你去見我媽》這個片名挺好的,是潤奇取的。
鄭潤奇:沒什么文化,但很“粗暴”。(笑)
藍鴻春:挺好的,我覺得符合當下的表達。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