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由湛江市文廣旅體局主辦,湛江書畫院、湛江影劇院承辦的“紅土情深——莫各伯從藝50年藝術創作展”在湛江書畫院開幕。開幕當天,大家紛紛為這位湛江紅土地上成長起來的藝術家賀喜,共同分享他50年來耕耘藝苑的豐碩成果。
擅長詩書畫:被譽為“全才”
莫各伯出生在雷州紀家鎮,1975年從廣州美院畢業后回到湛江,先后在湛江博物館、湛江地區文化局創作室、湛江市群眾藝術館工作12年。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曾發起成立湛江國畫研究會,并任首任會長,曾任湛江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和副主席,是湛江地區國畫與書法藝術早期的開拓者。調任廣州后,他歷任省文聯藝術館首任館長,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省書法家協會第二屆常務理事、駐會副秘書長。現為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國畫院副院長、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出版著作、畫冊《詩詞寫作》《墨竹教程》《莫各伯詩詞選》《書法自修指南》《莫各伯書法選》《莫各伯中國畫人物選輯》《莫各伯山水畫選》《中國畫構圖》《中國畫造型》《蘭竹石畫法大全》等。在廣東藝術界,莫各伯被譽為“全才”,就連林墉、楊之光、許欽松、盧延光、梁照堂、劉濟榮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一輩藝術家都對他的多方涉獵、鉆研及成果贊譽有加。透過這次50年藝術創作展,觀眾可以一窺他的藝術面貌。
從藝50年:孜孜不倦求變求新
這次藝術成果展覽,涵蓋了莫各伯詩、書、畫多個藝術領域的優秀成果,跨度近50年。不同時期的作品,展現了莫各伯50年來在藝海中孜孜不倦求變求新的探索精神;展現了他在詩詞、書法、人物、山水、花鳥等方面的造詣;展現了他古稀之年依然保持旺盛創作精力和滿腔熱情。
他的人物系列,刻畫了聞一多、任弼時、張大千、齊白石、屈原等名人,塑其形得其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巨幅山水畫以建筑般的構圖、東方韻味的筆墨形象,筆意直追宋人全景山水,而祥云、潑彩的點綴又讓畫面顯得鮮活靈動;他的花鳥畫,描繪了大量雷州半島的風物,竹子、樹菠蘿、荔枝、椰林、牽?;?、炮仗花、紫荊花、木瓜、楊桃、劍麻等常見花卉果木,色彩明麗,彰顯著蓬勃的生命力。
《紅土系列》:抒發“綠葉對根的情意”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以雷州半島的風土人情創作的《紅土系列》,每一幅都是雷州半島田園生活的寫照,都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定格了一個個生活場景:《摘楊桃》中,一個男孩子仰頭拿竹竿敲樹上的楊桃,婦女在樹下仰著頭舉著衣兜接楊桃,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蹲在地上撿楊桃。《放鵝》描繪了紅土地上的母子三人溫馨有愛的場景,母親肩上扛一根木棍,棍一頭挑著一個大竹筐,里面放著幾只大白鵝,她手牽的稚子手里拿著趕鵝的木棍,另一稚女在背后幫她托筐?!睹耖g故事》發生在曬谷場,奶奶在講著故事,稚子托著腮幫聽得入神?!逗Y米圖》中,母親拿著大簸箕篩米,孩子在母親背后安靜地睡著了?!锻須w》中,背著孩子的母親坐在牛車上趕牛,迎著晚霞回家。番薯曾是雷州半島群眾的主食,過去家家戶戶種番薯,把番薯洗干凈、切絲、曬干,《洗番薯》再現了這一場景……這一批創作于1986年的作品,形象生動地刻畫了當時雷州半島的村居生活,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作品以黑、紅、白作為主色,整體構圖富有現代觀念,具有版畫簡練、概括的強烈效果,風格突出,地方特色濃郁,是畫家為家園鄉土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畫作情感質樸真摯,就連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林墉也為之贊嘆:“雷州令莫各伯醉,而將來的莫各伯,應又會令雷州醉的。”
雷州半島肥沃的土地賦予了莫各伯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他從未停止用筆墨抒寫對家鄉的情感,尤其是近幾年的作品更是眾多,他將后期這些作品歸入到《紅土續篇》中。這些作品依然選取了大量有地域特色的雷州風物入畫,依然關注雷州半島的生活,但風格和色彩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版畫效果已經淡化,水墨風格更加突顯,色彩豐富起來,構圖更具現代感。不變的,是他對湛江這片紅土地的深情,從他反復描繪的扎根于紅土根深葉茂的榕樹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以此自喻,不惜筆墨地深情抒發著一位藝術家“綠葉對根的情意”。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