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話是吳語中的一支,享有吳儂軟語的美稱,但現在還有多少本地的孩子能熟練掌握蘇州話呢?這段吳儂軟語難道要成為博物館里的老古董了嗎?本月22日,訊飛輸入法、科大訊飛(蘇州)聯合中國文化IP工作室蜃樓志studio發布了首支方言保護計劃短片《姑蘇瑣記•金縷衣》,這支短片的旁白由訊飛的AI吳語語音完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專訪了訊飛輸入法總經理程坤、蜃樓志studio團隊吳炫,聊一聊這支短片的故事。
這是首支“方言保護計劃”短片
訊飛輸入法,大家都很熟了,這家多年來深耕智能語音的公司近期發起了“方言保護計劃”。總經理程坤介紹到:“我們的優勢是具有核心技術,但是我們在內容呈現方面有所不足,而這方面正是蜃樓志工作室所長。”蜃樓志工作室是一個發源于福州,專注于中國古代民間生活復原的團隊,此前拍攝的短片《滿庭芳》、《三山舊夢》引起過較為廣泛的討論,在方言短片方面有教好基礎?!豆锰K瑣記•金縷衣》由素人出演,主演玉姑就是蘇州廣電的主持人俞熙雯,也是吳炫的好友,而旁白則是訊飛的AI吳語語音系統配音而成。
“這是第一支方言保護計劃的短片,后續我們還會有上線《懶畫眉》,也是蘇州話。”吳炫說。據吳炫介紹,《金縷衣》從今年10月8日開始策劃到11月20日正式開拍,籌備時間不過短短一個月,“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各方朋友的幫助。”從明末的服飾、妝容到拍攝所用的器皿、園林,這部短片的細節講究得不行。旁白AI吳語也是相當講究,“我們在訓練中也請教了蘇州話的專家學者。”程坤表示。
用愛發電,我們全是多面手
如此精致的短片,其打造者蜃樓志工作室卻并非“專業團隊”,吳炫笑言“我們都是一個人當幾個人用的。”吳炫本職工作為電視編導,在團隊中既做策劃也做編劇,還做剪輯,“大家都是各有本職工作,工作之余大家伙在一塊來做蜃樓志的工作。”團隊中的人全都是多面手型人才,“比如吳奕成,他做了多年的傳統服飾研究和還原的工作,自己也做造型;吳傳捷自己是攝影師,也負責妝發造型,研究學習了傳統發型的梳法;陳材做古代家具器物研究,又負責團隊的道具、拍攝場地的接洽等等。”
“除了各路朋友的鼎力相助,我們自己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吳炫說,《嘉靖吳江縣志》是參考文獻之一,“我們團隊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會明確出非常具體的年代時期?!督鹂|衣》設定在明末崇禎年間,片中展現了當時流行的豎領大袖的服飾廓形,并且我們有特意表現當時出現的、富庶人家婚服禮制僭越的社會現象。”片中大戶小姐的姓氏也不是隨便來的,“我們請教了民俗歷史專家,了解到了當時蘇州幾個主要的大戶人家姓什么。”要打造復原一個時代并不容易,這些遙遠的古代生活雖然能從考古和文物中拼湊出大致的形態,可始終是停留在人們的想象之中,“就像是海市蜃樓一樣,夢幻又遙不可及。”吳炫說,這也是蜃樓志工作室命名的由來。
方言保護,我們想做的還有很多
古代的生活成為一片海市蜃樓,而從古傳下的方言也面臨這般尷尬境地,“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孩子只能聽不能說,也有不少連聽方言都做不到了,蘇州話一直面臨著代際傳承的難題。我想我們有語音技術,不如用技術來保護一下方言,這也是我們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所在。”程坤表示,盡管在吳語語音數據收集中遇到較大的挑戰,但經過三年不斷的算法調整,AI吳語順利誕生了。
“我們有一個美好想法,也許未來AI吳語可以用在虛擬人物上,可以用在公共場所里,也可以為想要學方言的人提供一個學習途徑,我們的訊飛輸入法上也能直接用吳語輸入。讓這一技術真正出現在生活的各方各面,而不僅僅停留在冷冰冰的發音上。”程坤說。
方言傳承的現狀令人擔憂,正如吳炫所言,“我們團隊對于方言的未來還是比較悲觀。”同樣,程坤也表示,“或許未來,很多地方的方言傳承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甚至于消失。”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濃縮,也是非物質文化的呈現方式。當前民間存在很多年輕人自發組織起來的方言保護小組,努力延續方言生命,訊飛輸入法的AI吳語則從技術上保留方言鄉音,“為世界留下多彩鄉音,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