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廣告是彩電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不僅很多品牌和產品會將“沒有開機廣告”作為賣點,不少網友也將開機廣告視為選購的重要參考因素。而與此同時,近日發布的《2021年智能電視開關機廣告調研報告》中顯示,超過89.9%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家智能電視含有“開關機廣告”。為什么大家在網上一致聲討開機廣告,可在現實中卻難逃“真香”的命運呢?
一、價格確實“真香”
彩電行業是個十分成熟的市場,產品60%-70%以上的成本來自于顯示面板,電視廠商能獲得了利潤不僅有限而且比較固定。通俗來講,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開機廣告十分常見的當下,一臺電視機的真實價格實際上等于消費者的購買價格加上廣告提供的利潤之和。而當產品選擇沒有廣告之后,由于失去了廣告方面的“補貼”,產品的售價相對就要高一些。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今年魅族在今年喊出了手機“零廣告、零推送、零預裝”的“三零”概念,但隨后發布的魅族18手機起售價高達4399元,顯著高于業界平均水平。半年后,魅族不得不宣布取消“三零”策略,在之后的手機中重新加入廣告。可見,雖然廣告給用戶使用造成了不便,但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時,更關注的還是價格因素。
客觀上,開機廣告提供給電視廠商“額外的”利潤,以沒有廣告作為賣點吸引來的消費者能否超越這部分利潤,是所有廠商都需要時刻考量的問題。事實上,電視品牌當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些過去沒有廣告,而在系統更新后出現廣告的情況。
二、開機廣告其實“感知不強”
不可否認,在智能電視野蠻生長時代,開機廣告的時間偏長、不能跳過等等都是實際存在的問題。但經過消費者的投訴與反饋,以及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政策要求下,絕大多數廠商都在開機廣告頁面搭載了一鍵關閉的按鈕,消費者在著急觀看電視時可以迅速關閉開機廣告。
另一方面,電視機的芯片性能相比手機和要弱得多,開機時還要進行自檢,因此即使在沒有開機廣告的情況下,開機時間也都在半分鐘左右,換句話說,消費者哪怕選擇一鍵跳過廣告,只是比開機廣告少等待了幾秒鐘。
另外,開機廣告和系統內廣告屬于電視廠商內置的廣告,這些廣告通常都可以設置跳過;相比之下,視頻app的片前廣告以及電視劇、綜藝節目里的貼片廣告長度大多在一分鐘以上,而且還不能輕易跳過。網絡服務訂閱化的現在,哪怕國外的油管也走上了野蠻插播廣告的邪路,相比之下,短短30秒,可以一鍵跳過的開機廣告實在是“清流”。
三、實際用戶與購買者錯位
電視作為一個特定年代具備權威屬性的信息媒介,在特定人群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現在社會的主流娛樂已經向互聯網方面嚴重傾斜,但電視依然是老年消費者必不可少的家電產品。根據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與機構共同發布的《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65歲及以上的老年觀眾人均收視時間為277分鐘,是電視媒體唯一收視量不減的收視群體。
另一方面,隨著90后以及00后逐漸走上社會舞臺,消費人群也在不斷下沉。對于新一代消費者來說,電視從“買來自己看”到“買來送父母”,現在觀看電視的主力軍已經是電視主力購買者的爺爺奶奶輩。這種錯位的情形導致了雖然網上對于電視開機廣告的批判只增不減,但實際使用者對于開機廣告并不過多在意。
沒有人喜歡開機廣告,但它隨著智能電視誕生,也是目前各方妥協下的產物。至少目前來看,能夠推翻這個商業模式的“攪局者”,還羽翼未豐。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