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都是各大電視廠商集中發布新品或者新技術的時期,前段時間給大家介紹了索尼電視2021年產品線的情況,有不少網友在看了文章后提出了疑問,很多廠商都在今年發MiniLED屏幕了,為啥索尼電視還是液晶+OLED的組合,是擠牙膏嗎?
不可否認,MiniLED確實是今年最大的趨勢之一,其實早在去年,雷鳥、小米等品牌旗下已經有MiniLED電視在售,到了今年TCL、創維、海信、LG、三星等廠商也陸續公布了相關產品。
比如創維在2月1日正式發布維Q70系列,這是創維首款采用MiniLED背光技術的高端電視,MiniLED背光技術相比傳統LED背光,具備高對比度、高亮度以及超薄等諸多明顯優勢。據了解,75吋的創維Q70集成了15120顆燈珠,可以實現252分區獨立控光,;86吋則會配備20736顆燈珠,實現288個分區控光,均帶來了約100萬:1的動態對比度。
在CES2021上,三星推出了電視新品,在旗艦系列電視中引入了一項全新的顯示技術——NeoQLED,雖然名字很陌生,但本質上還是MiniLED光源技術,只不過三星還加入了量子矩陣技術以及NeoQuantum處理器,將QLED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據了解,三星新設計的量子MiniLED的體積僅有傳統LED發光元件高度的1/40,無需透光鏡片放光且不需要透過組件將LED固定在面板上,能讓更多的MiniLED排列在纖薄的面板上。通過量子矩陣技術即可超精細地控制密集排列的LED,防止泛光問題。
無獨有偶,同一時期國際大廠LG也發布了2021年新品QNED電視,采用“QuantumNanocellminiLED”背光,初步看起來和三星的技術非常接近,相比傳統液晶電視擁有更好的畫質表現,但當時并沒有公布產品價格及上市時間。
從應用角度來看,MiniLED可分為RGB顯示和背光兩個方向。前者面臨良率偏低、成本居高等難點,于是將MiniLED做背光結合液晶面板來顯示畫面,成為其當下主流應用方向。相較于傳統LED背光的LCD電視,采用MiniLED背光技術的LCD電視在動態對比度、亮度、色域、可視角上的表現更佳,且具有輕薄、高畫質、低功耗和節能等優勢。
說了這么多優點,我們再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同樣作為國際頂級電視廠商,索尼為何在液晶電視上繼續堅持傳統LED背光,沒有在今年跟進MiniLED?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索尼公司雖然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但它的產品策略一直偏求穩,不會在某一項技術或者產品上刻意追求“最新”、“首發”;二是索尼非常重視畫質算法,相應地也知道畫質算法對于一臺電視的重要性,而MiniLED又恰好一項特別需要算法調校的背光技術。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去年推出的MiniLED背光電視的表現,圖中左上和右上兩個畫面分別來自于兩個不同品牌的采用MiniLED背光的電視,左下則是普通LED背光的電視。可以看到,雖然MiniLED背光電視可以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多的分區控光數,但實際顯示時會出現星星被頻繁點亮或者熄滅,形成大量閃爍,影響畫面觀感。
另一組場景,采用MiniLED技術的兩款電視由于背光算法過于激進,畫面暗部已經丟失了細節,造成一片死黑。
以上兩個畫面比較有代表性,充分說明了MiniLED需要有強大的控光算法才能實現最佳的顯示效果。畢竟一般LED背光電視燈珠數量只有幾十上百顆,而MiniLED電視少則幾千顆,多則幾萬顆燈珠,對每一顆燈珠的控制能力非常關鍵,稍有不慎,就會讓畫面觀感大幅度下降,甚至不如傳統背光。
索尼今年沒上MiniLED背光電視,不少網友吐槽是擠牙膏,其實我個人認為索尼更多是考慮到MiniLED控制算法的難度,還需要更多時間去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說不定明年索尼的新品就用上了。
當然,MiniLED背光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在MicroLED和OLED仍未大量普及的情況下,它必定是接下來幾年的大趨勢和各家廠商競爭的焦點,對畫質有要求的消費者一定要多多關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