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景展現偉大抗美援朝戰爭的史詩電影《跨過鴨綠江》正式上映,這是2021年繼《長津湖》后又一部關于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大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作為首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銀幕巨制,電影《跨過鴨綠江》不僅具備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的全時空格局,宏觀勾畫兩水洞、黃草嶺、飛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長津湖、漢江、鐵原、上甘嶺等標志性戰役和戰斗的全貌,還呈現了突襲戰、防御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坑道戰等多場不同特質的戰斗場面。
抗美援朝對于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命題意義的事件。很多觀眾反映《跨過鴨綠江》觀影后仍讓人意猶未盡,那么不妨來讀一讀《決戰朝鮮》《血戰長津湖》等真實記錄抗美援朝戰場的紀實作品。
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風云的經典作品
《決戰朝鮮》可以說是一部全景式再現抗美援朝戰爭歷史風云的經典作品,它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戰前國際國內形勢、重要戰役戰況、雙方將帥決策過程及這場戰爭中涌現的堪稱“軍神”級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決戰朝鮮》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抗美援朝戰爭臺前幕后的諸多歷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愿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
這部書曾被廣大軍迷譽為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國內品質扛鼎之作,暢銷幾十萬冊,書中還附有百余幅抗美援朝戰爭歷史照片,給讀者以極強的歷史現場情境感。
據悉,該書不僅入選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推薦書目,而且圖書版權已輸出至韓國。同時,這部作品還得到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和作家喬良、王湘穗、戴旭、薩蘇、方軍等人的傾情作序或推薦。
名家贊賞力薦,堪稱關于這段歷史的必讀書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喬良說:“這是一場給美國人留下深刻歷史記憶的戰爭,正是這場戰爭使得此后半個世紀,中美之間不再兵戎相見。為什么?《決戰朝鮮》同時從宏觀和微觀的雙重角度,給了世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決戰朝鮮》可以成為回顧和認識這段歷史的必讀書。”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退役空軍大校王湘穗評價道:“《決戰朝鮮》是一曲英雄之歌,它穿越時間隧道,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大校戴旭在為本書所作的序言中寫道:“抗美援朝戰爭是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掃近代史上中國屢敗于西方列強的屈辱紀錄。尊嚴在勇者的劍鋒之上。一個真正的劍客,可以倒在對方的劍下,但決不能跪在對方的劍下。一個國家和民族也必須敢于亮劍,在這個叢林法則盛行的世界上贏得起碼的尊嚴和生存。”
著名軍事評論家、作家薩蘇在另一篇序中如此感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這部《決戰朝鮮》,就是為這些犧牲在朝鮮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心底樹立起這樣一座紀念碑。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
著名抗戰口述歷史研究者方軍則認為:“原來,我對抗美援朝是有誤解的。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變了看法。李峰寫的《決戰朝鮮》一書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翔實的史料,全景式再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歷史。”
本書作者李峰談及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說道:“正因為我深深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靈,所以我能寫好他們,這也就是《決戰朝鮮》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根本原因吧。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要想被人看得起,總還是需要一點精神的。真的,不是我寫得好,是先輩們打得好!”
美軍將領評中國軍隊:最強硬的對手
《決戰朝鮮》一書除了全景式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始末和臺前幕后真相,也記述了美軍將領對中國軍隊的全新認識和由衷評價。
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范弗里特說:“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中國軍人在駐北韓兩年半中,他們發動許多次進攻,并作長距離推進……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所攜帶的數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及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里,必要時可維持十六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后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的,奮不顧身……”
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沃克說道:“聞到中國飯菜的味道就撤退……中國軍隊肯定在一個什么地方等著我們。”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四星上將泰勒道:“敵人是非常狡猾的,他們很會運用戰術,以減低我們的火力優勢……當他們與我們緊纏在一起的時候,又會像鼬鼠一樣到處挖地洞,在許多地方掘開許多泥土,使我們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尋找他們……他們有無限的耐心和勤勞……”
美國中情局局長、準將弗農·阿·沃爾特斯說:“在朝鮮時我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的志愿軍是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最強硬的對手。”
北約北歐軍隊總司令、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抓獲的英國俘虜法勒·霍利克上將把中國步兵對世界其他軍事強國的士兵做了比較,不無佩服地得出一個結論:“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步兵、中國步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步兵、蘇聯步兵打仗。德國兵很優秀,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步兵。”
抗美援朝電影圖書題材成為2021大熱IP
據悉,《決戰朝鮮》一書出版方現代出版社,今年也恰逢其時地推出《血戰長津湖》一書。據2021國慶長假微信數據報告,隨電影《長津湖》熱映,《血戰長津湖》一書也成為網友熱捧圖書。
《血戰長津湖》這部作品的最大特點在于,親歷者口述實錄,記載了豐富的歷史細節。作者團隊歷時兩年多,走訪居住全國各地的 28 名志愿軍老兵,他們多數是參加長津湖之戰的志愿軍九兵團第二十、二十六、二十七軍的當事人。這些老兵大多現在已經去世,這就使得他們的留下的這些口述史料有著特別珍貴的意義。該書已入選中版好書榜2021年第五期主題出版類好書,入選第七屆浙江書展最受歡迎圖書。
該書在多家書城、地面店、網店,甚至是電影院線都有重點展陳和相應公號推送,在各類榜單上銷量都名列前茅;同時,這部作品的紙制書出版和電子書出版、有聲圖書出版,在各大數字出版平臺、喜馬拉雅有聲平臺上對本書都進行了重點推薦,有很好的反響。實現了主題出版作品的多媒體融合出版,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