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外的話,今年將迎來一個寒冬。據氣象部門報道,今年10月份時就已經出現拉尼娜現象,在10月至11月兩個月之內更是迎來了4次大范圍的寒潮降溫過程,以此預測,今年冬季大幾率要比往年冬季更冷一些,可以稱之為“寒冬”。
同一時間,家電行業市場也在迎來一場“寒冬”。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9月,全國家用電器行業利潤總額822.2億元,同比下降1.8%;而2020年1-9月,全國家用電器行業利潤總額833.4億元,同比下降2.8%。
奧維云網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5414億元,比2020年同期提升7.7%,但較2019年同期下滑8.7個百分點。奧維云網指出,2021年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消費者信心不足,更新換代需求釋放緩慢,家電消費也不是居民消費主要的支撐點。雖然同比規模提升,但與疫情前水平相比仍未恢復。
若觀察今年的家電市場,可以發現市場變化很大:產業鏈上游供需失衡,原材料價格高漲,芯片產能供應不足,壓力傳導至生產端,促使家電產品價格普漲;面對價格普漲的家電市場,消費者逐漸失去購物熱情,對剛需以外家電需求采取冷處理,保持理性和觀望態度;廠商和電商平臺方面,全年傳統促銷期較為平淡,唯有618和雙十一成績較好,呈現雙極化趨勢……
不難看出,家電廠商面對的這個寒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形勢的變化。從產業鏈形勢、售價控制、用戶需求、促銷周期,甚至是市場大環境方面,變化程度之劇烈是較為罕見的,令許多廠商措手不及,難以招架,甚至常見手段用盡,也難以改善處境,實際上,還是對當前現狀認識不足。
市場環境正在經歷深刻變化,市場格局在裂變,用戶需求在煥新,行業生態在升級,營銷模式在履新……種種因素之下,家電行業也要一起改變,才能追上市場趨勢。那么如何應對新市場,迎接這場寒冬?行業專家的建議是,先從審視自身做起。
還在打價格戰嗎?全線普漲之下,舊有價格因素成為次要指標,傳統價格戰失靈,高端家電產品和新興家電產品走在品質升級的前列,引領行業升級,指望低價優勢吸引消費者并不現實,絞盡腦汁壓縮價格,也只是與大趨勢背道而馳,不如順應趨勢,奉行精品路線,用品質引爆需求。
還在全年促銷轟炸嗎?用戶需求放緩,更加集中和專注,全年促銷也只是徒增資源內耗,促銷模式需要改進,抓大放小,聚焦重要節點,適當做好分散,策劃更多促銷玩法,減緩消費者購物疲勞感,優惠折扣更加務實,這些舉措都能增強對用戶的吸引力,而不是依賴狂轟濫炸。
還在用老一套營銷方式嗎?在新媒體時代,發力單一渠道往往獨木難支,不如將線上線下渠道加以整合,發揮乘數效應,聯合作戰,以“新零售”進駐新賽道,營銷的方式也可以改改,與網紅主播合作,甚至是自己培養網紅,為自家家電產品直播帶貨,接著流量經濟的東風,盤活新營銷。
說了這么多,其實核心還是在于:拋棄舊觀念,自我革新,才能大步向前。就算是寒冬,也可以走過去,但如何走很重要。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