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時值櫻花盛開的季節,一批浮世繪精品飄洋過海從日本來到中國北京展出,為國內喜愛浮世繪的觀眾帶來了福音。
展覽海報(圖片:主辦方提供)
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北京中創文旅文化產業集團聯合出品,北京中創寰宇科技有限公司、今日美術館聯合承辦的展覽《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于2021年3月12日到5月6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三號館隆重呈現。
展覽集中展現近100幅國內從未展出、創作于江戶和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原版古畫,并還原了日本茶道空間及櫻花樹林多個美輪美奐的場景供文化愛好者打卡留影。本次展覽還采用數字化方式和觀眾進行交互,以全新的觀察視角、全景互動式的呈現方式,開啟2021年獨具一格的藝術之旅。
“神奈川沖浪里”和“紅富士”等近100幅浮世繪真跡全面展示江戶時代風貌
相州江之島,二代歌川廣重(圖片:主辦方提供)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所謂浮世意指虛浮的現實世界,它最初描繪花街柳巷,之后擴展為美人、役者、英雄、鬼怪、名所風景和節日等社會方方面面,被譽為“江戶時代形象的百科全書”。浮世繪的主要形式是傳統木板畫。
浮世繪不僅書寫了17到19世紀的整個日本文化和藝術史,其對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和潮流文化具有深遠影響。19世紀中期,浮世繪受到梵高、莫奈、塞尚等一大批法國印象派藝術家的高度推崇,從此進入世界藝術史。
近年來,浮世繪的展覽在國內外屢見不鮮,葛飾北齋、歌川廣重、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等浮世繪大師漸漸被中國觀眾所熟悉。
神奈川沖浪里,葛飾北齋
本次展覽帶來了兩幅浮世繪最經典的作品,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凱風快晴》,其中《神奈川沖浪里》巨浪的形象成為了藝術史上最經典的造型之一,被包括梵高等大批藝術家臨摹重構。《神奈川沖浪里》描繪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在洶涌翻卷的巨浪中,遠方的富士山若隱若現,有三條奮進的漁船在狂風中激蕩顛簸,動與靜構成了強烈對比。
凱風快晴,葛飾北齋
《凱風快晴》描繪在暮夏初秋,當南風吹拂,天空晴朗時,富士山的斜坡在陽光下呈現出赤紅色,因此也稱為“紅富士”。其遼遠開闊的空間及艷潤動人的色彩令人嘆為觀止。
據主辦方介紹,兩幅版畫原版為1831年,展覽中的兩幅為1832年版,極為接近原貌。
東京府御酒頂戴,二代歌川國輝
但浮世繪不是幾位名家名作所能概括,除了浮世繪自身的藝術價值,浮世繪的社會歷史文獻價值亦不能忽視,浮世繪可以稱為照相技術之前最有效的日本社會圖像記錄工具,堪稱日本前現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隅田川花海,落合芳幾?三代歌川広重(圖片:主辦方提供)
本次展覽圍繞江戶城的風貌、以百張反映日本江戶時期的風土人情、節慶活動、日常生活、英雄鬼怪、民間傳說的浮世繪作品,描繪了一幅繁華絢爛的日本江戶版的“清明上河圖”。堪稱近年來最全面細致展示江戶時代生活原貌的浮世繪展覽之一。
展覽現場(圖片:主辦方提供)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設置了“入城”“入室”“入魂” 三大板塊,通過三個時空維度結合藝術與文化,帶領觀眾深入解讀日本江戶文化。
東京江戶品川高輪風景,二代歌川國輝
17世紀初,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政權,舉全國之力建設江戶城,江戶城中,水文交錯,水路既是防御也是商賈通衢,以日本橋為起點的公路網絡使附近地區商事繁華,使城市充滿活力。
“入城”帶領觀眾俯瞰江戶全貌。通過展現水路交錯的街巷、熙然喧嘩的商街、櫻花散漫的節慶,共同編織出完整、立體的江戶風貌。
參宮上京道中一覽之圖,初代歌川廣重
這幅罕見的地圖畫是風景畫大師歌川廣重的作品,他以雙陸游戲地圖的形式描繪了從江戶到伊勢和京都的地圖,中央有富士山,江戶時代,掀起了參拜伊勢神宮的熱潮,人們大量來往于東海道。也是在當時這股熱潮的基礎上繪制了這幅畫卷。
東京日本橋風景,歌川芳虎(圖片:主辦方提供)
東京兩國大橋之圖,勉水(圖片:主辦方提供)
江戶城堪稱日本水之城,日本橋和兩國橋成為地景標志,從江戶時代起,日本橋就是全國公路網的起點,成為商賈云集之地,許多浮世繪作品喜歡描繪日本橋地區整潔、熱鬧的街巷。兩國橋附近有相撲院,西岸的茶水屋和各類雜耍藝人,夏秋之季,江戶人乘游船納涼、觀煙火、賞月,使這一地區夜明如白晝。
東京名所之內兩國橋大花火之真圖,豐原周春
這幅作品描繪了兩國橋的開河儀式,人們在夜空中燃放焰火的盛景。在畫家筆下,兩國橋上的人頭攢動、橋下船只密集令人倍感震撼,天空中綻放的煙花和火球是這幅畫中點睛之筆,這是一件非常精美的描繪橋上觀花火的作品。
三國第一山之圖,歌川貞秀(圖片:主辦方提供)
1830年代,日本民間旅行熱潮興起,浮世繪師也在旅途中記錄著江戶城周邊的旖旎風景。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百余公里處的富士山。歌川貞秀描繪了很多精彩的鳥瞰圖,所以也被稱為“空中畫師”。他筆下的富士山與葛飾北齋相比充滿細節。
對自然的崇敬根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繁花秋葉,暑夏冬寒,自然景觀的變幻萬千在日本文學、繪畫作品中被詳細的記錄。春季賞櫻花、秋季賞紅葉為文人貴族鐘愛之舉。對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季節變化與記錄,表達著江戶時代人們對自然的美妙感受,反映著日本審美中對于短暫和永恒的理解。
淺草寺櫻奉祭盛景,三代歌川豐國?二代歌川國久(圖片:主辦方提供)
這幅畫是歌川豐國和歌川國久兩人共同繪制的淺草寺櫻花盛開的浮世繪。在淺草寺境內,春天櫻花盛開,人們樂在其中,一派熱鬧景象。
雪月花之內一 淺草金龍山之圖,井上探景
這幅畫的作者井上探景跟隨浮世繪大師月岡芳年和小林清親學習繪畫,是風景畫的天才畫家,然而他年僅26歲就英年早逝,因此留存于世面上的作品極為稀少。這幅畫以鳥瞰的視角記錄了冬日寧靜幽雅的淺草寺雪景,是一件明治初期十分精美的的浮世繪藝術作品。
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上巳之圖,楊洲周延
節日慶典是日本民俗生活的重要內容,其中上巳節(亦稱桃花節)與農歷1月7日人日,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組成日本五大民間節日。同時日本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慶典儀式,儀式感已經深入日本民眾的意識深處。
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之圖,楊洲周延
在中國,農歷5月初5是端午節,中國的端午節習俗在奈良時代傳入日本。在日本習俗中,端午節時人們把菖蒲插在頭發上,又因菖蒲的葉子形狀與劍的形狀相似,所以端午節也逐漸成為了祈愿男孩身體健康的一個節日。
江戶砂子年中行事 重陽之圖,楊洲周延
日本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同樣也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而衍生的節日活動。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賞菊花、喝菊花酒的風俗。這幅畫中色彩鮮艷的菊花遍地盛開,花叢中穿插著衣著華麗的女子,這種顏色明亮歡快的作品非常具有楊洲周延的個人風格。
初春消防組出初之圖,歌川芳虎
這幅畫是江戸時代末期的浮世絵師歌川芳虎所描繪的“出初式”盛大活動的狀況。當時由于江戶地區頻繁發生火災,因此每年的1月4日都在上野東照宮舉行“出初式”消防儀式,消防隊員在現場豎起高梯在民眾面前表演,像耍雜技一樣確認火災的狀況和風向。
入室”將把觀眾拉入到江戶浮靡的市井生活,在劇院、相撲、閨閣、家居等不同生活情景當中體會朝氣蓬勃、及時行樂的江戶精神。
新富座本普請落成初興業看客群集之圖,四代歌川國政
這幅畫描繪了新富座劇場演出的盛況,觀者可以看到觀眾席中各種各樣有趣的風俗,比如有很多男性看客仍留有發髻,但還有一些客人戴著帽子,這體現了江戶和明治時代背景的交匯融合。此外舞臺的部分被設計成了可翻頁的結構。
歌舞伎表演是日本民眾非常喜愛的戲劇表演形式,浮世繪里這類作品為役者繪,內容以歌舞伎演員、表演舞臺,大小道具,沉浸在歌舞伎欣賞中的人們為主。在所有浮世繪作品中,數量可與美人圖的數量相匹敵。
菅原道真卿 天拜山祈圖 市川右團次,豐原國周(圖片:主辦方提供)
此畫描繪了初代市川右團次在歌舞伎中扮演的菅原道真變身為雷神的樣子。
繪本太閣記 尼岬之階 武智光秀,豐原國周
這幅畫描述了第四代中村芝玩主演的武智(明智)光秀本欲刺殺仇敵,卻失誤以竹槍刺中母親的故事。
奧御殿泉水游覽圖,二代歌川國貞
這是二代歌川國貞所描繪的在江戶城里,宮廷中的女官們給池塘里的鯉魚喂食的場面,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池塘里的鯉魚、鯰魚、烏龜、青蛙等等竟然長著一張張人臉。藝術家將它們比喻成這個時代的歌舞伎的演員們。
女性生活自然是室內題材的主角。在江戶時代,女孩子從小就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練習舞蹈、樂器、禮儀與教養,家長也希望能通過教育使女子出入大名武士府邸,以此改變人生。
佳人雪見之清樂,楊齋延一
這幅畫描繪了雪景中明治時代音樂會的樣子。琵琶、琴、二胡、橫笛等中日樂器混合演奏。進入明治時代后,音樂演奏作為一項學習技藝被納入女性教育之中。這幅畫作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樂器對日本樂器的深刻影響。
小野小街詠歌之圖,楊齋延一(圖片:主辦方提供)
小野小町是平安初期的女詩人,而且是一位絕世美女,和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中國的楊貴妃并稱為世界三大美女。這幅畫很好地展現了小町的美麗動人之處。
入魂展區現場(圖片:主辦方提供)
“入魂”展示了江戶時代人們充滿想象和信仰的精神世界,通過展現各種英雄傳說、歷史軼聞的作品,反應日本民間信仰及精神文化。
相馬的古內里,歌川國芳
其中展出的歌川國芳作品——《相馬的古內里》,以光怪陸離的想象力描繪了平安時代中期,京都中央政權的軍隊與瀧夜叉公主操縱的妖術叛亂軍團作戰的神話傳說。畫面構圖沖擊力十足,巨大駭人的骷髏形象令觀者矚目難忘。
展覽現場(圖片:主辦方提供)
此次展覽展出的是淺井家族的收藏品,這是他們第一次在中國進行展出。由于疫情的原因,這次展覽從策劃到展出也頗費周折。淺井家族代表毛強表示:“淺井家族的浮世繪收藏一共有3萬多幅,他們不同于其他的收藏家,以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名家的作品收藏為主,他們更多是以歷史題材、和整個社會真實狀況進行的收藏,所以更多地能反映當時社會面貌。”
展覽現場
茶室區(圖片:主辦方提供)
打卡區
同時本次展覽在展陳方面精心設計,展覽的角落布滿了日本美學元素,新增了打卡互動區,以全新的觀察視角邀請觀眾重新欣賞、走進這些原版古畫。
文商旅融合發展打造流動的世界藝術博物館
展覽剪彩儀式(圖片:主辦方提供)
開幕式當天,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北京博物館秘書長哈俊、日本國大使館參贊伊藤直人、北京中創文旅集團董事長秋童、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繡華、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原烽、淺井家族代表毛強、嘉德藝術中心副總經理王彤、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榮明等領導及嘉賓出席了開幕儀式。
據悉,展覽已于3月1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共展出兩個月,將持續到5月6日,未來還將在上海等國內其他城市巡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