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韓軍麗
“這個棚里的幾十頭牛前段時間剛賣了,現在場里存欄的還有60多頭牛。”4月19日,尉氏縣大橋鄉孔家村的德隆肉牛養殖場內,工作人員正忙著給肉牛添加草料。
“我家是村里最早養肉牛的,肉牛長成需要一年左右,前期投入大,但是一旦正常運行起來,收入比較穩定,相對風險小一些。”該養殖場負責人孫俊民已有10余年養殖經驗。“這些牛每天要定時放風、活動,肉質較好,價格比較穩定,一頭肉牛能賣1.5萬元左右呢。”說起養殖收入,他高興得合不攏嘴。
據悉,孔家村原來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為主,村民收入結構單一、收入偏低,孔家村村“兩委”干部一直把提高村民收入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以村里有部分養殖戶為基礎,鼓勵群眾發展養殖業。在致富能手、有經驗的養殖戶帶領下,孔家村肉牛存欄數逐年上升。目前,孔家村有養牛場10余個,存欄肉牛800余頭,初步形成以豬、牛、羊養殖為主的養殖業。
“我們村以這幾個養殖場為基礎,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創建養殖小區。一旦養殖小區建好,將更好地帶動群眾擴大養殖規模,增加收入,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水旺說。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據了解,近年來,該鄉以促進群眾增收為重點,在有養殖基礎的行政村大力推進養殖業發展,養殖業已經成為該鄉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