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鎮圍繞‘三個一’目標,通過多種渠道挖掘引進優秀人才,以人才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取得了良好成效。”4月18日,通許縣委常委、四所樓鎮黨委書記吳鵬向記者介紹說:“‘三個一’即重點引進一批高層次、高端‘三農’人才,改善鄉村人才結構、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團隊;著重培育一批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的職業農民、能工巧匠等鄉村人才,適應鄉村振興發展需求;傾力打造一個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環境。”
發展壯大“先鋒隊”。四所樓鎮實施鄉村人才技能培訓計劃,大力開展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引導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和返鄉下鄉創業。鼓勵有條件的村結合自身特色產業,主動與轄區非公企業晟豐機械、上都實業、偌大農業對接,因地制宜開展多層次、小范圍、針對性強的訂單式實用技術培訓。王景陽村黨支部與開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上都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通過訂單式培訓,形成“黨支部+非公企業+脫困戶”合作經營模式,簽訂合作協議,實現每年增收16萬元,實現人均年收入增長2500元,逐步提高了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實現鄉村振興的能力,探索出一條“支部引領+企業主體+農戶聯動”的發展路。
選優配強“領頭雁”。四所樓鎮通過黨員推薦、黨小組長把關、黨委會評議的形式層層選拔,挖掘出一批致富能人、種植大戶、經營人才、能工巧匠,按照生產經營類、技能帶動類、社會服務類等不同類型對鄉土人才進行分類,建立起四所樓鎮鄉土人才信息庫。該鎮新一屆“兩委”班子學歷層次較往屆明顯提高,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14%,較往年提高11%。高中及以上學歷120名,占比63%,較往屆學歷提高30%。前羅、陳子侯等10個村的黨支部書記由返鄉能人擔任。同時優先安排優秀年輕干部和后備干部,分“領導”和“指導”全覆蓋擔任包村干部,新培養后備干部51名,推動實現“頭雁隊伍”能上能下、“雛雁隊伍”比學趕超,科學梯次建立一支鄉村振興生力軍。
回引育優“田秀才”。四所樓鎮一方面通過搭建鎮域鄉土人才交流平臺、環境平臺、創業創新平臺,構筑鄉土人才集聚高地。另一方面組織成立鄉土人才專業合作社,將有技藝傳承力的鄉土人才集聚起來,使大家擰成一股繩,實現鄉土人才工作與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進。四所樓鎮充分發揮農村五老、鄉村規劃師、致富帶頭人、土專家“田秀才”等鄉賢能人作用,搭建全鎮鄉村振興人才庫。深入開展“百名專家興百村”活動,在產業發展一線評選“土專家、‘田秀才’”54名。大力開展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培訓、農民創業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32人,農民專業合作社148家,家庭農場26家,示范帶動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精心挖掘“帶頭人”。重點把優秀的年輕鄉土人才發展成為黨員,并列入干部后備人才庫,為村干部隊伍的及時更新提供人才保障,給予鄉土人才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品種、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幫助鄉土人才把產業做大做強。27歲的年輕帶頭人陳洋洋,2017年進入開封市晟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擔任研發部負責人,帶領團隊研發申請了發明型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研發出了全自動噴淋式腐竹生產線,提高了20%的產量,并且生產時不需要使用任何添加劑。開發出了酸辣粉、麻醬面皮等速食產品,年產值2000萬元,2020年實現納稅120余萬元。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吳鵬表示,下一步,四所樓鎮將持續構筑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美麗小鎮”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關鍵詞: 四所樓鎮 能工巧匠 實用技術 大力開展 擰成一股繩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