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德勝工作室打造的湖南衛(wèi)視大型民歌競唱節(jié)目《春天花會開》于上周五晚播出了第二期。繼上半場的選手們帶來不同風格的民族歌曲之后,下半場競唱的選手們也逐一亮相,用不同的曲風和唱腔演繹民歌。《春天花會開》中,選手們對于歌曲的演繹,不僅體現(xiàn)了青年一代在民歌文化傳承中勇于試錯、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還展現(xiàn)了民歌文化對于創(chuàng)新的開放、包容之姿。
龔爽。 民歌是有歷史的,它為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在生產(chǎn)、生活活動中口口相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音樂之聲,而《春天花會開》中所展現(xiàn)的民族音樂正與之一脈相承。學院派杰出代表龔爽以一首《長江之歌》,唱出了波瀾壯闊與激蕩豪邁,譚維維評價其“完美地說明了好的技術(shù)支撐了最好的情感”。周義晨為觀眾帶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永在》,用醇厚的嗓音與飽滿的情感贏得了“滿堂彩”,讓伯樂團和臺下的知音團一起與之共情并深受觸動。同樣令人驚艷的還有陳瀅竹帶來的新疆民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其哥特搖滾風與民歌的融合讓譚維維直呼“學廢了”,給知音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陳瀅竹。 民歌作為傳統(tǒng)文化除了要傳承,還要學會怎么去“用”。但如果讓年輕人開口唱,就要賦予其創(chuàng)新的自由,在“玩”和“耍”中傳承。“世界百大DJ”郭曲改編的《那以后的事情》是最為典型的改編思路——既保留了《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原曲辨識度最高的旋律部分,同時又加入了溫柔細膩的電子樂,并且通過留聲機這個具有年代感的“介質(zhì)”,完成過去與現(xiàn)在的時空嫁接,讓華晨宇激動到“手舞足蹈”。此外,由楚笛全新演繹的《南屏晚鐘》,則加入了戲腔和音樂劇元素,歌聲道盡了初戀情愫的朦朧與美好,讓這首歌變得耳目一新、京韻十足。
節(jié)目舞臺上,還有多個民族的競唱選手用本民族語言將本民族的民歌以最地道的方式演繹出來,通過聲音展現(xiàn)民族風情、推廣民族風俗。云南納西族姑娘吉薩莎瑪以空靈純粹的聲音,帶來一首極具民族特色的《帶我到山頂》,這首歌加入了納西族本民族的音樂,一曲一調(diào)中都在訴說著思鄉(xiāng)之情,直擊游子的心。正如雷佳所說,民族的瑰寶有很多,音樂創(chuàng)作人去尋找挖掘會發(fā)現(xiàn)巨大的寶藏。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