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北京冬奧會,來自廣東的“冰雪人”為廣東增色不少:中國女子冰球隊隊員大部分是來自廣東的女豪杰;湛江雪橇小伙彭俊越賽后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鼓勵;在冰壺、冰球賽場上都有來自廣東的裁判……昨天羊城晚報記者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還遇到一位來自廣東的技術官員——國家跳傘跳臺滑雪隊教練翟曉猛。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又名“雪如意”,來到張家口賽區人們第一眼就能看到它——在大雪覆蓋的崇山峻嶺中,如一把玉如意倒臥其上。在場館建設以及賽事進行過程中,有一項技術作業標準和精細度最高,那就是助滑道的制冰鋪冰,這也正是翟曉猛的工作內容之一。
助滑道是跳臺滑雪運動員出發的地方。在這里運動員要以超過90公里的時速下滑,然后飛行,出臺的速度以及滑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跟助滑道的制冰是否平滑和均勻有很大關系,“雪如意”也是冬奧會歷史上首個使用冰面助滑道的跳臺場館。
早在去年的一次洲際比賽中,翟曉猛便已參與到“雪如意”的鋪冰工作中。當時天氣還沒這么冷,為了防止雪化,翟曉猛和伙伴們需要凌晨兩三點上賽道把冰制好。冬奧會期間天氣比較“給力”,每天的氣溫大多在零下二十攝氏度左右,翟曉猛雖然不用早起可以睡個好覺了,但賽前的制冰細節一點不能馬虎,日常的維護同樣要求精細。
“我們助滑道技術官員會在官方訓練前三天完成助滑道的制冰和鋪設冰面,并用專業的切冰機把冰面刻出凹槽,便于運動員的雪板在上面滑行。此外還要用刷子把冰面拋光、除塵,保證賽道的光滑。這個過程還是比較艱苦的,需要達到國際雪聯的一系列技術參數要求,兩個雪槽的制冰厚度要在3厘米到3.5厘米之間,并要保持一致。另外冰面不能有氣泡和裂痕。”翟曉猛說。
冬奧會期間,幾乎每一天,翟曉猛都會在陡峭度接近40度的助滑道上,拿著吹雪機清潔助滑道。前幾日天降大雪,給他們增添了不少麻煩。沒有比賽的時候,翟曉猛和伙伴們會用隔熱墊和覆蓋面把助滑道遮蓋好,一來防止雪融化,二來保證雪道清潔。比賽時如遭遇大雪,就要安排23名志愿者,每人背著一個除雪機在賽道邊待命,“每一名運動員跳完后,我們都會馬上吹一次雪,以保證賽道清潔。”
翟曉猛年輕的時候是一名跳臺滑雪運動員,曾經拿過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也曾幻想過能征戰冬奧會,但那個夢想在當時可望而不可即。“國內在這個項目上起步晚,當時沒有太好的能力和條件,場地少,訓練水平也不高。”
不過,每屆冬奧會翟曉猛都會關注。退役后他曾到深圳開了一家滑草公司,滑草和滑雪類似于冰雪項目中的“輪轉冰”,也是冰雪運動夏季訓練的一種手段。后來,作為廣東冰雪協會教練員的他,在冰雪跨界跨項選材和組隊的浪潮中,成為國家跳傘跳臺滑雪隊的一名教練,并作為國內NTO的技術官員加入到本屆冬奧會中來。
這次除了參與制冰鋪冰,他還帶來了9名隊員,作為本次冬奧會跳臺滑雪比賽的試跳員。在他看來,這是非常榮幸的一項工作:“這批運動員年齡在17-19歲之間,他們的遠期目標就是參加下一屆冬奧會!”
在“雪如意”,翟曉猛每一天的工作都很充實,除了負責賽道的維護、指揮試跳員試跳外,他還會跟其他國家的教練員、運動員交流,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國外教練員也會豎起大拇指,對這個場館贊不絕口,這時候翟曉猛會感到非常自豪。“這確實是世界頂級場地,非常非常震撼,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場地。看到這么多優秀的國外選手,從我們自己的臺子上跳下去,感覺很驕傲!”
雖然中國隊目前在這個項目上的成績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翟曉猛相信,在國家強勁的經濟實力以及良好的訓練條件支撐下,中國隊會迎頭趕上。“下一屆冬奧會,我更希望我能以教練員的身份參與其中”。
令翟曉猛有點遺憾的是,這次他所帶的9名試跳員中,還沒有廣東運動員的身影。但下一屆全運會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跳臺滑草已經被列為比賽項目,這對促進這個項目的發展是個利好。“希望通過兩年時間,我們能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其實孩子們進步很快的,我帶的這些孩子,目前的水平已經能和國內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一爭高下了。”
在翟曉猛看來,以前都是東北三省在玩冰雪項目,自從跨界跨項選材的概念提出來后,越來越多的南方孩子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比如這一屆雪橇運動員彭俊越,他帶的九名跳臺運動員中也有來自成都、云南的運動員身影。這次有不少廣東“冰雪人”參與到冬奧會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來,他相信這對廣東冰雪運動的發展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