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影春節檔以78億元票房與累計1.6億觀影人次雙雙突破歷史紀錄。這一方面顯示了因疫情防控而深受影響的電影業迎來了全面轉暖,另一方面也間接地反映中國防疫工作讓更多消費者對線下消費更加放心。
不過,不少媒體報道也注意到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普遍比平日高出很多。不僅一線城市出現票價百元以上還一票難求的情況,一些低線城市,甚至縣城電影院也出現電影票價普遍高于70元的現象。粗算下來,2021年春節檔電影票均價48.75元,比2017年的37.85元高出28%以上。
電影票價走高,固然有一些合理因素存在,例如:2021年春節黃金周疊加情人節,加上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觀影需求會比往年都要高。而且,為配合疫情防控,大多數電影院都要對上座率進行不同程度的限制。按照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的《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原則上每場電影上座率不得超過75%,電影放映期間不得飲食。有些城市要求春節期間上座率不得超過50%。這些疫情防控措施客觀上也會影響市場供給和院線在爆米花等食品銷售上的收入,同時增加院線保潔、消殺工作的成本。
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在電影行業的資本布局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電影票務平臺、電影院線之間的競爭。
作為電影出品、電影院線市場主要參與者,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納影業、大地院線,均與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后者參股的美團,通過少數參股建立起了資本上的聯系,形成同氣連枝、一榮俱榮的合作格局。
同期,由于反壟斷執法的滯后,票務平臺市場的激烈競爭也伴隨一系列并購整合,成為淘票票和貓眼兩大陣營,并且通過阿里巴巴對貓眼實控人光線傳媒的參股,也失去了開展補貼票價的競爭動力,轉而開始發力參與電影出品與發行業務。在這一背景下,2018年春節檔,票務平臺對電影票的補貼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19.9元的最低電影票價,以及淘票票、貓眼平臺的影片評分與豆瓣等第三方平臺的影片評分差距進一步拉大,使得部分觀眾擔憂票務平臺同時參與電影出品是否會影響其對電影評分的客觀性。
上述微妙的格局在2021年春節檔7部電影的出品與發行中也有著充分的體現。例如,2021年春節檔排片率靠前的三部電影均有阿里巴巴的身影?!赌倪钢厣返穆摵铣銎贩桨ò⒗镉皹I、阿里巴巴參股的博納影業、騰訊參股的嗶哩嗶哩影業。《人潮洶涌》的出品方包括阿里巴巴參股的光線傳媒。而《熊出沒:狂野大陸》《侍神令》則均有光線傳媒控股和美團、騰訊參股的貓眼參與制作或出品。
騰訊和阿里巴巴雖然被外界普遍視作競爭對手,但是至少在電影業通過共同參投電影公司,共同參與電影出品與發行走向了合作,實現了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12年半,中國互聯網行業大量并購因為涉及協議控制架構(VIE架構),而沒有依據《反壟斷法》事前向原商務部反壟斷局或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且至今絕大部分也沒有被反壟斷執法者事后公開查處。
2020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對涉及VIE架構的三個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案件。這是繼2012年原商務部反壟斷局附條件批準美國沃爾瑪公司收購存在VIE架構的鈕海一號店后,首次公開明確涉及VIE架構的所有并購案、合營企業新設案件都受到《反壟斷法》的約束。
但是,上述三個并購案件實質上還是主要涉及傳統經濟領域。前述提及的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光線傳媒對貓眼的控股,以及后者通過換股收購騰訊旗下微影公司的在線票務業務,都還有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根據《反壟斷法》進行深入調查。
此外,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最新印發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第十九條,即便是騰訊、阿里巴巴先后收購的在線平臺格瓦拉、大麥網,也可能由于相關并購可能導致排除和限制在線票務市場競爭,而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立案調查。
盡管《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沒有明文強調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對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案件予以拆分。但是,《反壟斷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實施集中的,由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可以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然而,相比交易價格動輒幾十億、上百億元的并購案,區區50萬元罰款顯然無法震懾經營者。這也是過去12年半,幾乎所有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參與的并購案,以及可能構成控制權變更的少數參股案件,都沒有事前依法經過反壟斷審查的原因。
因此,只有依據《反壟斷法》,對一些嚴重限制、排除相關市場有效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進行拆分,使之恢復到經營者集中行為發生前的狀態,才能一方面恢復相關案件所涉市場的有效競爭,另一方面震懾其他意圖不遵守《反壟斷法》就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行為。
另外,《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還對平臺企業可能實施軸輻協議的反壟斷法適用問題做出了說明:“具有競爭關系的平臺內經營者可能借助與平臺經營者之間的縱向關系,或者由平臺經營者組織、協調,達成具有橫向壟斷協議效果的軸輻協議。分析該協議是否屬于《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制的壟斷協議,可以考慮具有競爭關系的平臺內經營者之間是否利用技術手段、平臺規則、數據和算法等方式,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排除、限制相關市場競爭。”
換言之,如果票務平臺涉嫌通過技術手段、平臺規則、數據和算法等方式,促成電影院線在電影票價上實施價格串謀,也會因為違反《反壟斷法》,面臨上年度銷售額1%~10%的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而受到壟斷協議等限制競爭行為損害的廣大消費者,則可以依據《反壟斷法》第五十條請求民事賠償,或者通過中國消費者協會發起公益訴訟。
也不排除在一些省份,或者個別城市,存在某些電影院聯合組織壟斷協議,串謀操縱電影票價的情況,但相關經營者都可以依據《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通過向反壟斷執法機構自首,爭取罰款減免。
如果是電影出品方要求電影院以不低于特定價格銷售電影票,則實際上等于變相地組織各地電影院達成了最低價格上的壟斷協議,一樣具有限制競爭的效果,一樣可以依據《反壟斷法》第十四條有關禁止限制最低轉售價格的規定予以處罰,進而保護電影院之間在電影票價上的有效競爭。如果同一家企業參與出品、發行不同電影,并促成不同電影作品給電影院設定的最低票價、排片率上存在限制競爭行為,則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十三條,一樣難逃行政處罰。
綜上,2021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復蘇,無疑是積極的。但積極的發展勢頭不能掩蓋電影行業在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參與下,無論電影出品、放映,還是票務平臺,均出現資本布局盤根錯節,競爭對手同氣連枝的現象。如果電影票價上漲幅度較大,與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的限制競爭行為有關,則急需反壟斷執法機構及時公開立案調查,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工作要求,保障所有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一律平等,讓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護。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