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入168.5億元,上周四、周五兩日分別凈流入60.29億元和24.76億元,三日累計凈流入逾253億元。
早在美國大選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國際機構普遍表示,大量場邊觀望的資金等著回流新興市場,包括A股在內的亞洲股市尤其被看好。這些機構的資金部署目前到了哪個階段?還有多少增量可以期待?年底機構的業績考核和不確定性會否對資金回流造成影響?
資金回流只是剛開始
“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已顯露初步跡象,但倉位遠未達到擁擠的程度,回流只是剛剛開始。不過,年末疫情或因假期旅行而加劇、機構擔心新興市場倉位擁擠和估值過高等可能會導致年末出現回撤,不過我們仍看好2021年的市場表現,包括新興市場股市和商品,弱美元的判斷也沒變。”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之所以說資金回流目前只是在初期階段,是因為場外觀望的資金量仍然巨大。根據渣打的統計,巔峰時期美國貨幣市場(MM)基金大約有1.2萬億美元資金流入,這些資金事實上是在伺機配置新興市場股票等風險資產。時至今日,仍有高達7220億美元的資金還在MM基金中等待配置機會,一旦資金部署進一步啟動,就會有更多資金回流新興市場。
事實上,近階段市場的風險情緒已經較高。渣打外匯、宏觀策略師張蒙對記者稱,全球風險情緒仍非常強。上周,在新興市場股市中,中國股票獲得最高的資金流入(26億美元),而后依次為韓國(19億美元)、印度(14億美元),不過部分新興市場出現資金流出。
最近20年,美股在大部分選舉年的看守總統期間(大選至新總統就任)都會上漲,下跌的年份都有其特殊性。例如,2000年和2008年的大選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金融危機爆發。一般而言,新興市場股市在此期間也是上漲居多。
但之所以目前回流新興市場的資金仍顯得不夠“盡興”,背后也有多重原因。羅伯遜表示,年末市場開始進入業績考核期,機構更為謹慎,尤其是感恩節、圣誕等假期出行高峰可能導致疫情加重,從而打擊風險情緒。同時,機構也打算在年末獲利了結,尤其是擁擠和盈利頗豐的科技股,因此短期戰術性風險的確存在。
新興市場未來漲幅將趕超發達市場
“未來幾個季度,新興市場股市和標普500的差距會進一步收窄,前者甚至會趕超后者,”羅伯遜稱,“但有機構客戶擔心,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升值幅度較大,央行可能不希望看到進一步的升值,因為這可能會損害貿易競爭力。同時,資金回流新興市場的速度已創下紀錄,因此機構擔心倉位可能比較擁擠,股票估值已經有點高了。”
不過,他認為,當前這種擔憂大可不必。首先,一籃子亞洲貨幣自今年3月以來的升幅高達8.5%,這一幅度與2017年市場環境最好的時期相仿,但例如印尼盾、印度盧比、馬來西亞林吉特等仍遠低于2016年、2017年的水平。即便是引領復蘇的韓國貨幣(韓元),仍相較2018年4月時低了5%。“我們不認為亞洲央行會擔心貨幣升值。韓國央行行長的確提及貨幣升值速度有點快,但也稱韓元升值對于出口的影響并不會像過去那樣大。”
因此,在未來幾個季度,大量在場邊觀望的資金將進一步配置到新興市場。考慮到每個市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占比不同,受益程度是不均衡的,占比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A股和中概股、中國臺灣股市、韓國股市、印度股市、港股、 泰國股市等。
各市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占比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John Wood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歷了困難重重的2020年,亞洲有望沖破陰霾迎來復蘇,經濟增速預計可達4.4%。隨著貿易緊張局勢趨于緩和、美元走軟,科技類上市公司較多且疫情防控相對得力的北亞各國股市有望繼續成為區域投資焦點。“中國是我們在亞洲的投資首選之一。就業狀況改善、可支配收入增加將支撐國內需求復蘇。人民幣升值預期將吸引資本跨境流入,推動資產價格走高。”
機構看好A股明年一季度表現
經歷了近期的反彈,A股陷入盤整。11月27日,上證綜指在銀行股大漲的帶動下突破3400點,收報3408點。11月30日小幅調整,收于3391.76。當日,北向資金大幅凈流入168.5億元。
機構普遍看好A股明年一季度的表現,但年末仍存在擾動因素,主要是基金調倉和年末排名的擾動,“有些機構是在11月中下旬進行換倉,因為一小部分基金的年度考核截止時點是11月中旬,但大部分基金的考核都在12月末,因此第二次換倉是在明年1月的前兩周。但這種基金調倉不會改變中長期市場風格,只會造成短期擾動。”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
“明年一季度,股市上升邏輯沒有變,行情還沒有走完。”吳照銀稱,四季度GDP增速有望高于去年同期,出口增速大幅好于去年。10月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單月同比增長28.2%,企業盈利有望大幅改善。最關鍵的仍是資金,目前基金申購不停,場外資金仍在入市。臨近年末,機構投資者都會爭取更好的排名,可能積極做多各自的重倉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