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持續被看好,外資對人民幣債券的追捧程度也在升溫。
據中國債券通公司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達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僅在10月的一個月里,境外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凈買入達到了1202億元。根據統計,自債券通推出以來,境外機構持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以年均40%速度在增長。
目前,全球有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時羅素3家主要債券指數供應機構。2019年1月31日,彭博公司宣布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從2019年4月份起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摩根大通2019年9月宣布從2020年2月28日起,將9只中國國債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GBI-EM),納入后中國國債占比將達10%。2020年9月25日,富時羅素宣布從2021年10月份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富時羅素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并將于2021年3月份進一步確認。
另外,11月5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供應機構彭博公司宣布,11月初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已經完全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目前,中國債券在該指數權重約為6%,人民幣在該指數中成為繼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
在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控制疫情得力、經濟率先復蘇、外貿出口持續增加、人民幣穩步升值等多重利好因素助推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對中國人民幣債券興趣濃濃。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