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豬肉價格大幅回落,10月CPI同比漲幅時隔42個月跌破1%。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0.5%,環比下降0.3%。從同比看,10月CPI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
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2%,漲幅比上月回落5.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49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后首次轉降,下降2.8%,影響CPI下降約0.13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下降16.3%,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10月CPI同比漲幅回落到1%以下,其影響如何?是否意味著將進入通縮?后續貨幣政策又將如何演繹?
對此,財信證券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分析稱,“10月CPI同比漲幅跌破1%符合預期,主要原因在于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豬價由升轉降等因素疊加影響。預計年內余下兩個月CPI受豬價同比增速下降影響,CPI或維持在0%左右,全年CPI預計在2.5%左右。”
伍超明認為,貨幣政策更多觀察和分析多種經濟變量,尤其是疫情的發展變化。從中長期來看,未來逐步退出因疫情而采取的非常態貨幣政策可能性較大。一是當前CPI大幅走低,主要是豬周期結構性因素所致,不存在持續的通縮;二是國內經濟復蘇進程的延續是大概率事件;三是前期貨幣政策的副作用將逐步顯現,風險防控在政策制定中的權重在增加。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