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曾準確預測,美股會迎來第二波10%的回調,因為“盡管選舉結果不確定,財政刺激無法在大選前通過和第二波疫情,投資者還是過于自滿”。如其所言,10月末,標普500指數下跌了9%,納斯達克和羅素2000指數分別下跌了10%和7%。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回調結束了呢?Wilson回答:
“最糟糕的回調是結束了,但我們仍然認為11月可能仍維持波動,因為我們現在比幾周前更加確定,大選結果會出現爭議,疫情反撲會加劇封鎖帶來的風險。”
Wilson表示,考慮到眼前非常明顯的風險事件,股權風險溢價(ERP)應該更高,而目前的情況確實也符合他的觀點——ERP從10多天前的375個基點上升了約30個基點,達到405個基點。
與此同時,由于利率已維持在零附近,無法像往常股市拋售時那樣再下降,市盈率已縮水了約10%。
綜上,Wilson認為,在選舉期間,ERP應該根據實際波動率再提高50個基點。
上周ERP再漲40個基點,非常接近他50個基點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若再漲10個基點,標普500指數會再跌2%至200日均線附近的3130點水平。
Wilson告訴客戶,預期的回調已經基本結束,本周美股仍會繼續走軟,建議買入。
但標普500指數真正恢復牛市趨勢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股市參與者將需要搞清楚選舉結果的影響、第二波疫情爆發、進一步封鎖的可能性以及最重要的——更高的利率等因素的影響。
Wilson寫道,選舉結果膠著對股市估值來說或許并不是一件壞事,不確定性通常伴隨著更高而不是更低的ERP。
但前方有一盞巨大的警示燈:美債收益率飆升。
一個月前,高盛首次預測,如果出現民主黨大獲全勝的情況,美國國債收益率將飆升50個基點。而摩根士丹利更大膽預測會飆升100個基點。
Wilson指出,大摩押注美債收益率暴漲是有理有據的,其中最有力的證據是,在過去的幾周美股回調10%的時候,10年期收益率上升了10個基點,對股六債四的對沖組合和風險平價組合來說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風險平價是一種投資管理方法,它側重于基于波動性風險的分配,而不是資本的分配。
10年期收益率甚至已經突破了200日移動均線,這是近兩年來的首次。
Wilson認為,這次的大選在很多層面上與2016年非常相似,而且恐慌程度更大。2016年大選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幾周內上漲了120個基點。鑒于Wilson過去的準確預測,他這次預測的暴漲100個基點也不是不可能。
標普500指數中的科技股往往被視作通貨緊縮的有效對沖,收益率這樣的大幅調整將對風險資產產生可怕的影響,Wilson也承認“ERP無法快速回落來抵消利率上升的影響,因此市盈率將會受到打壓。”
收益率大漲對于那些市盈率最高的股票(即像FAAMG這樣非常昂貴的成長型股票)和那些公司收益與高美債收益率的股票(防守型股票)來說應該是最痛苦的。
相反,市盈率較低的公司和那些從高利率中受益的公司(金融股和周期股)受到的傷害應該最小,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科技股的拋售與小盤股、周期股和能源股的飆升往往同時發生。
總結來說,Wilon建議本周應買入股票,但要買入已將美債收益率大幅上漲進行定價的股票,以及預期明年盈利大幅反彈的股票,避開利用倍數估值法進行估值的股票,這些股票會在高利率環境下走低。
倍數估值法是一種基于相似資產以相似價格出售的估值理論。它假設價值與公司特定變量(如營業利潤率或現金流)的比率在類似的公司中是相同的。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