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今年的鐵礦石、橡膠、油脂和白銀期貨,隨便抓住一個機會就能賺把大的,但一不小心套進去,虧把大的也是“分分鐘”的事!
不管會不會被懟“事后諸葛”,現在還是想說說橡膠期貨,因為它實在太火了!
從2017年9月份的高點16000元/噸,到2020年疫情危機時的低點9500元/噸,粗略統計,橡膠期貨價格深跌了40%。
“十一”長假之后,橡膠期貨就成了期貨市場投資者的寵兒。據說“一小撮”專業人士探討后認為,其行情是十年不遇的牛市波動性質。當然,與之相對應的,當前來看有點格格不入的熊市論調,依然不會消散……
有一位投資者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的這個十月對他來說,是“金十月”,顯然,他是多頭。
記者也發現,國慶節后天膠可謂是能化板塊里的“明星”品種,短短13個交易日,天膠主力合約大漲逾3000點,創2017年9月15日以來新高。
究其原因,市場人士認為本輪行情主要受益于東南亞產膠國減產預期增大和需求驅動超預期恢復。
寶城期貨能化高級研究員陳棟認為,國慶節后,在多重積極因素共振下,國內滬膠期貨2101合約啟動一輪快速上漲行情,期價自12600元/噸一線連續拉升,并于本周一達到盤中最高價15815元/噸,不僅再創年內新高,而且月度漲幅也為2017年1月以來的最大值。雖然目前多頭熱情高漲,膠市看漲聲一片,但短期繼續追漲風險正在加大。
中信建投能源化工分析師劉洋告訴記者,天然橡膠上漲的“導火索”在于國內外產區的減產。今年受疫情以及天氣因素影響,國內產區開割時間較往年延后了近兩個月,割膠時間的縮短使得國內新膠供給減量成為大概率事件。進入傳統割膠旺季后,國內產區割膠作業又不時受雨水天氣干擾,產區新膠季節性提量不及預期。10月海南產區連續受到臺風“浪卡”“沙德爾”以及“莫拉菲”的影響,連續的降雨令割膠作業停滯,原料產出不足引發了加工廠的搶購現象,當地膠水價格自9月末的11850元/噸快速上漲至18250元/噸,原料端如此巨大的漲幅對膠價上漲的推動效果十分明顯。東南亞各主產區今年同樣受到較多雨水天氣影響,再加上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所導致的膠工短缺問題,使得泰國、印尼等主產國新膠產出同樣存在減量預期。
其實,從7月中旬橡膠原料價格開始上漲,“十一”節后提漲更為明顯。“目前泰國膠水與白片基本平水,膠水升水杯膠價差已經處于歷史極高值。這種價差結構壓制了煙片和標膠的提產和原料分流。另外,截至上周五,馬來西亞的原料同比上漲了26.4%,越南近期的強降雨也導致原料價格出現上漲。”國泰君安期貨高級研究員高琳琳說。
據瑞達期貨化工研究員林靜宜介紹,從下游需求來看,隨著海外經濟活動的陸續恢復,外銷訂單充足,出口及配套市場的改善對輪胎企業開工有較強支撐,目前的輪胎廠開工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終端重卡市場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銷量,其中,9月份銷量同比、環比均繼續增加。考慮到今年9月挖掘機銷量同比達到64.8%的漲幅,按照工程周期的前后順序,后續物流重卡及工程重卡銷量仍有望繼續上升,提振天然橡膠的需求。
不過,隨著北半球秋冬季的到來,歐美國家正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二次反撲的考驗,這無疑會加劇歐美國家經濟在四季度重返衰退的風險。目前歐洲多數國家已進一步上調限制社會活動的預警級別,部分城市甚至采取封城管控的嚴厲措施。隨著疫情管控措施的加強,歐洲多個地區復工復產受阻,工業生產復蘇停滯。據統計,歐元區10月ZEW經濟景氣指數下降至52.3,前值為73.9。
“疫情的大規模暴發將再度沖擊歐美國家的汽車和輪胎工業,不排除重現今年3—4月份停產的境遇。而三季度我國輪胎行業外貿訂單顯著恢復,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需求的回暖提振。一旦歐美汽車巨頭發生因疫情干擾而被迫停產的情況,我國輪胎企業現有的高開工率景象還能否延續將備受質疑,對于橡膠原料的需求拉動恐轉向弱勢預期。”陳棟說。
高琳琳告訴記者,從技術面來看滬膠主力合約再次破位強勁上行,滬膠強勢格局延續,突破15000元/噸后上方空間打開,至少月底前會維持漲勢。12月底前,2101合約目標位16000—17000元/噸。考慮到11月交割因素以及外圍市場如美國大選、冬季疫情反復等不確定因素,11月滬膠可能會出現一波回調。但四季度總體重心仍以向上為主。另外東南亞11月至來年1月的產量情況也值得關注。
“目前滬膠期貨2101合約10月份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25%,前期利多因素逐步消化,期價繼續拉升存在透支嫌疑,甚至將面臨來自產業和政策面的潛在利空風險沖擊。目前步入膠價主升浪的后半場,投資者更應該‘居安思危’,加強風險控制。”陳棟說。
關鍵詞: 期貨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