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大型銀行已經公布了最新季報,最引人注目的是貸款損失準備金從第二季的330億美元銳減至9月30日的僅50億美元。
一些人認為,貸款損失準備金下降是因為銀行風險管理人員預計經濟不會再次大幅下滑,但如果第二波公共衛生事件導致新的銀行倒閉,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除了貸款損失準備金下降以外,美國金融業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首先,觀察摩根大通(JPM.US)、花旗銀行(C.US)、美國銀行(BAC.US)和富國銀行(WFC.US)等4家大型銀行,可以發現它們的貸款總額在第一季度的激增之后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銀行貸款標準最近飆升至金融危機以來所未見的水平,因此,貸款會隨之下降并不奇怪。畢竟,銀行仍對包括消費和投資、信用卡和汽車貸款、住宅和商業房地產在內的大多數垂直領域的貸款感到恐懼。
盡管美國各大銀行的貸款下降似乎有充分的理由,但這仍然令人不安,畢竟,如果貸款既沒有供給也沒有需求,經濟就不會增長。這也是為什么貨幣的流通速度將是災難性的,并且有史以來第一次接近1。
銀行存款同樣值得注意。事實上,在最近幾個季度甚至幾年內,存款繼續激增。
為什么這一點值得注意?首先,它粉碎了現代貨幣理論(MMT)支持的觀點。從現代貨幣理論的角度來看,私人銀行貸款在任何時候都不受銀行準備金數量的限制。顯然在現實中并非如此。
下圖顯示了美國金融體系(包括美國銀行和外國銀行)內的合并存款和貸款。
僅比雷曼兄弟破產的那個季度多出3000億美元。十多年后,美國商業銀行貸款機構仍處于休克狀態……
銀行持有的消費者存款總額持續激增,達到創紀錄的6.35萬億美元,本季度增加了500多億美元,并將存款與貸款的差額推至2.7萬億美元的新紀錄!
但是,為什么銀行不增加放貸呢?畢竟,正如所有專家說的那樣,貸款是刺激經濟的主要途徑之一。很簡單,它不需要。正如上面的綠線所示,存款已經足夠多了,已經不需要銀行通過放貸來創造存款。
當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之后,紅色和綠色線之間的缺口也開始擴大。
從圖表中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下一張美國商業銀行體系內過剩存款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對比圖表,相當清楚地顯示出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也意味著銀行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分配這些多余的資金。例如,在2012年左右,摩根大通正是利用“超額存款”為其自營交易部門提供資金,并借助“倫敦鯨”(London Whale)交易員壟斷各種衍生品市場。
上述情況表明,一旦美聯儲的儲備變成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過剩存款,它們最終是如何被用來操縱市場的。大多數人仍錯誤地認為,美聯儲的儲備對美國商業銀行毫無影響。
另一個后果是,在量化寬松的支撐下,風險資產繼續被哄抬至紀錄高位,而美聯儲的“財富效應”在經濟中的實際流動因為新增貸款的徹底崩潰而停止。
換句話說,通過持續加大量化寬松力度,美聯儲給了銀行創造貨幣的所有好處(激增的存款),而沒有任何風險(在創紀錄的低凈息差環境下創造貸款)。美國大型銀行對這種政策感到十分滿意,它們不需要像12年前那樣尋求放貸。這意味著那些希望通過貸款為企業和其他增長策略提供資金的消費者運氣不佳,因為美聯儲最新的高級信貸員意見調查顯示,通常向他們提供這種風險資本的銀行已經停止了放貸。
分析師表示,這正是美國金融體系崩潰的癥結所在,也是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讓情況變得更糟的原因,它正在逐步摧毀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阻礙美國經濟的增長,而所有剩余財富集中到那些僅從資產價格上漲中獲益的人手中。據媒體報道,現在50位最富有的美國人的財產比最貧窮的1.65億人所擁有的財富總額還要多。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