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正顛覆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加速了大數據技術與醫療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著醫療健康服務轉型升級和新業態的生成。《“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指出,要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通過對數據的創新使用,不斷激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動力和活力。因此,加快發展和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不僅有助于提高居民公共衛生水平,還可以對疾病防控起到重要的監控效果,是以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
首先是疾病預防服務。主要是將大數據與慢性病防控、傳染病防控以及疫苗接種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中的作用。一是慢性病防控平臺。可通過整合家庭醫生隨訪、社區健康小屋監測、醫療機構電子病歷以及穿戴設備實時監測數據,構建區域內全人群慢性病健康管理數據平臺。平臺包含慢性病預防、慢性病監測、患者管理、高危人群管理等功能。具體而言,利用采集到的大數據,分析慢性病分級以及發病趨勢;根據慢性病分類建立慢性病管理專題庫,例如高血壓專題庫、糖尿病專題庫等;對全區所有高發慢性病進行預防管理,將針對性的危險性警示反饋到家庭醫生和健康小屋等健康服務系統,進行定期健康教育、健康宣傳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導,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參與度,提升全區人群自我監測能力,最終達到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延緩疾病發展的目的。另外,可通過對區域內慢性病患者藥物使用情況分析,開展區域內藥品資源優化配置等工作。
二是傳染病防控平臺。構建多部門聯動,以疾控中心和醫院為主,集傳染病主動監測、預警、應急管理于一體的傳染病防控大數據平臺。疾控中心可基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實時采集相關數據(如住院、門急診病例信息),由系統自動分析篩選與傳染病相關信息,實現傳染病疑似病例主動監測功能。收集整合與系統監測到的傳染病個案有關的健康數據、社會環境、氣候、地理信息等可能的影響因素,分析傳染病流行趨勢,對傳染源以及傳染病輕重程度進行初步判斷,并進行傳染病早期預警,以供公共衛生人員進一步對傳染病信息做出分析和預測。同時可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構建應急管理系統,實施疫區消毒等措施,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三是疫苗接種管理平臺。該平臺旨在實現接種相關信息統計分析、疫苗安全管理、免疫決策分析等功能,主要納入各醫療機構活產兒及家長基本信息,建立電子接種證,記錄兒童接種種類、接種時間、接種地點,可進行兒童出生率、死亡率等相關信息統計分析,與醫療機構兒童患病情況進行關聯性分析;采集接種疫苗的生產信息、接種醫生信息、接種者信息等,實現疫苗接種全程追溯、疫苗接種安全管理等功能;納入各類疫苗使用數量以及接種情況等信息,進行接種率分析與疫苗資源優化配置;在與健康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序中為家長設計智慧免疫部分,實現接種提醒、主動預約、育兒知識宣傳等功能,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
其次是醫療科研服務。區域醫療聯合體可以整合一個區域內的醫療信息,因此在醫療服務方面,大數據可以將醫聯體作為載體,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一是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醫聯體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線上醫生服務,建設區域互聯網醫院,提供在線問診、電子處方、藥品配送、遠程診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實現醫療資源與診療能力的深度整合,全方位滿足人群醫療健康需求;通過收集醫聯體內互聯網醫院電子病歷等信息,用熱力圖等方式標注疾病分布情況,針對特定發病原因進行精準預防。二是多中心大數據庫。建設龍頭醫院的醫學影像、檢查檢驗、病理診斷和消毒供應等中心,為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提供同質化、一體化服務,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資源利用效率。三是醫院管理信息化平臺。主要收集三級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基本信息、工作量信息、薪酬信息等,結合各科室工作性質與內容,創新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各級醫院管理決策水平。四是臨床科研平臺。利用醫聯體內收集到的臨床數據,構建科研專題庫,例如以高血壓為基礎的各類并發癥專題庫,便于相關研究的分析與利用(如新藥研發),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最后是健康養老服務。一是智慧養老平臺。主要收集老年人群人口學特征信息、診療信息、醫療保險信息、健康行為、興趣愛好等,為老年人建立個人檔案,根據其養老模式及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有針對性地提供醫療養護服務;通過智能穿戴設備收集其呼吸、心率、體動次數以及睡眠質量等健康信息,實時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監控,做好風險防范、照料應對和服務保障;按養老模式對區域老年人群進行分類統計,了解區域老年人基礎數值,做好家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和醫院的對接,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在線診療、藥品配送、定位救助、社會照料、專項護理等全方位服務,逐步建立精細化醫養服務體系。此外,還可以按此思路構建其他特殊人群的服務防控系統。二是健康體檢信息平臺。收集整合醫療系統、健康小屋、穿戴設備、家庭醫生等渠道的體檢信息,為區域內人群建立健康體檢檔案。根據歷次體檢信息分析健康隱患,有針對性地提供健康咨詢與健康指導,提高人群健康管理意識;分析研判區域內人群健康狀況,如某疾病患病率以及對年齡、性別進行異質性分析等。三是飲食飲水安全平臺。收集食品生產銷售過程中不同環節的流通數據以及企業經營信息,實現食源追溯、食品安全管控功能;收集政府監測數據以及各商家食品制作環境等數據,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進行預警,降低食源性疾病發生概率;收集水質信息,可與醫療數據結合,做關聯性分析。四是“健康細胞”平臺。該平臺由健康社區、健康家庭、健康學校和健康企業共同構成。其中,健康社區納入社區地理信息和人口數據,以及社區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健康小屋與家庭醫生端數據,分析小區疾病“三間”分布,實現精準預防、精準醫療。健康家庭與健康社區信息互聯互通,收集每個家庭心理健康、醫療、生活習慣、飲食等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完成疾病早診早治、病因研究。健康學校納入學生基本信息、成績、作業量以及飲食、生活習慣、心理健康數據等,通過對學生健康狀況和在校情況進行關聯性分析,制定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個人健康水平,同時納入校園視頻監控數據,了解校園運行狀況,提供智能教育環境。健康企業收集員工基本信息、工作量信息、薪酬信息、工作環境信息、心理健康信息,通過分析員工個人特征與工作績效的關系,及時了解員工需求,有針對性地改善工作環境,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五是健康宣傳服務平臺。該平臺包括來自健康小屋、智能穿戴設備、智慧步道等渠道的信息收集與宣傳指導,針對重點人群(慢性病患者)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開展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服務,構建心理健康在線測評系統和健康教育信息推送平臺等。
上述服務模塊和信息系統,一方面相互獨立,具有動態監測、統計分析功能,滿足對應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在健康信息集成平臺構架下,實現健康多因素綜合分析,為制定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提供依據。最終,通過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的運用,切實解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診斷信息利用度低、分級診療不完善等問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此外,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除了大量數據支撐,更重要的是保障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以實現平臺的長效發展。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