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種做法不利于教育發揮促進兒童發展的主導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
B.教育始終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個體發展
(相關資料圖)
C.教育始終要順應兒童的成長,反映兒童已有的發展
D.教育過程中始終要尊重和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作用。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教育的主導作用的發揮,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目標要反映社會的發展。教育目標的確定,要以真實地反映社會的時代性價值標準和社會發展水平、發展趨勢為基礎。
(2)在成熟的基礎上引導發展。科學的教育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處理好尊重成熟與引導發展的矛盾,科學的教育活動要辯證地對待兒童的成熟與發展的關系。走在發展的前面引導兒童發展的教育,將復雜的知識、技能轉換為兒童能力所能接受的形式交給兒童。沒有成熟作為基礎,兒童的學習對其發展的影響作用很小。
(3)教育始終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個性發展,科學的教育,要處理好注重整體教育與允許兒童個體充分地展現個人發展的獨特性的關系。
(4)在教育過程中,兒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但是,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是尤為重要的特點,因為接受教育也必須以學生主體活動的形式表現出來。
根據以上內容,發揮教育對個體的主導作用,ABD三項說法均正確。故本題答案為C。
2.學制的建立首先取決于( )。
A.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B.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
C.傳統文化
D.其他國家的經驗
2.【答案】B。解析:世界各國在建立教育制度時都會受制于一些共同的因素,表現出一定的普遍性原則。學制的建立首先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現代教育制度中義務教育的基礎地位、職業技術教育的迅猛發展,都是由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所決定的。其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在制約著學制,規定入學年齡和修業年限、確定各類學校的分段與銜接、升學升級制度中的彈性規定等,都要考慮心理與生理科學研究成果。所以在這種普遍性的制約因素之下,即使是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教育制度上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但是各國的教育制度又各具特色,民族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特點及本國學制的發展歷史也是制約教育制度的重要因素。既不能忽視吸取其他國家學制改革的經驗,又不能脫離本國的國情與民族的文化歷史傳統,建立教育制度要堅持民族性。因此在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教育制度也不盡一致,各自具有本民族的特點。【解析來源:史萬兵編著,教育通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01,第157頁】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3.設計課程目標的首要依據是( )。
A.教師的教學水平
B.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趨勢、時代特征及其對人的素質要求
C.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發展需要
D.學校的辦學條件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目標設計的依據。人們認為,課程的基本因素是社會、知識、學生三要素。課程目標與知識因素有內在聯系,所以,在確定課程目標時,首先要考慮人類社會已整理好的知識科目。課程目標是直接指向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的,因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發展需要,是設計課程目標的首要依據。社會因素也是制約課程目標的重要因素。概括地說,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趨勢、時代特征及其對人的素質要求,是設計課程目標的現實依據。【解析來源: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第143頁】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