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我國第30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補碘30年,利國利民保健康”。近年來監測結果顯示,深圳人群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范圍,但部分轄區存在合格碘鹽食用率下降、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不足的情況。
深圳市所有社區(居委會)都是碘缺乏地區
據國家衛生行業標準《碘缺乏地區和適碘地區的劃定(WS/T 669-2020)》的規定,以行政村(居民委員會)為單位,在采取了碘鹽等補碘措施的地區,居民飲用水水碘中位數<40μg/ L為碘缺乏地區;居民飲用水水碘中位數≥40μg/L 且≤100μg/L為適碘地區。
(資料圖片)
2022年,深圳市以社區(居委會)為監測單位,監測全市的781個社區(居委會)居民飲水的水碘含量,在每個社區(居委會)采集2份末梢飲用水測水碘含量,以平均數代表中位數。
監測結果顯示,所有社區(居委會)水碘含量中位數在3.0-37.6微克/升之間,換句話說,深圳市所有社區(居委會)都是碘缺乏地區,居民都需要食用碘鹽補碘。
雖然深圳是沿海城市,紫菜、海帶等海藻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碘,但往年的調查表明,深圳市民從除碘鹽以外的普通食品中獲取的碘量遠遠未達到碘的參考攝入量的要求。因此,深圳市民要長期堅持補碘。而食用碘鹽是補碘最常用的方法,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部分轄區合格碘鹽食用率下降,孕婦等重點人群碘營養不足
2022年,深圳在全市9個行政區(含大鵬新區)分別抽樣監測200名8~10歲兒童家庭食鹽碘含量和兒童尿碘含量,抽樣監測100名孕婦食鹽碘含量和尿碘含量,共監測1800名兒童家庭食鹽碘含量和尿碘含量,900名孕婦食鹽碘含量和尿碘含量。
監測結果顯示:全市8~10歲兒童家庭食鹽合格碘鹽覆蓋率為93.6%,各區合格碘鹽覆蓋率均大于90%,碘鹽中位數為24.2毫克/千克;全市孕婦食鹽合格碘鹽覆蓋率為95.6%,各區孕婦合格碘鹽覆蓋率均大于90%,碘鹽中位數為24.3毫克/千克。
深圳市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為235.9微克/升,各區兒童尿碘中位數在100~299微克/升之間,表明深圳各區8~10歲兒童碘營養處于適宜水平。
深圳市孕婦尿碘中位數為157.4微克/升,羅湖、福田、寶安、龍崗、鹽田、光明、坪山、龍華8個區孕婦尿碘中位數大于150微克/升,表明這8個區孕婦碘營養處于適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南山區孕婦尿碘中位數為139微克/升,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孕婦碘適宜量標準,表明南山區孕婦可能存在碘營養不足風險。
2022年,羅湖、福田、南山和寶安采用B超分別測量200名8~10歲兒童甲狀腺容積,全市共檢測800名,計算甲狀腺腫大率。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和寶安區受檢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分別為3.5%、4.0%、1.0%和1.5%,該結果達到我國消除碘缺乏病標準的要求。
食用碘鹽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嗎?
碘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其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胎兒期和嬰幼兒期(1-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嚴重者會造成流產、早產、死產、克汀病、聾啞、智力損傷等。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于普通人群,必須及時地補充適量的碘。
兒童和青少年缺碘會引起精神功能受損和體格發育遲緩。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有不少人害怕食用碘鹽,是因為害怕甲狀腺癌的發生。對此,深圳疾控表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徑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相關研究表明,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于甲狀腺篩查,并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
碘鹽的正確購買與科學保存及使用
市民應到有食鹽零售許可證的商店(或大超市)購買碘鹽,不買私鹽販子的鹽,不食用散裝鹽(非碘鹽)。
購買的碘鹽應妥善保存:盛放碘鹽的器皿應加蓋,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受日光直射,不能太靠近灶臺避免高溫影響;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應隨用隨買,適當儲備。為防止碘丟失,食用碘鹽時應注意:不能用水淘洗鹽,在加工烹調食物時不宜過早放鹽(須等快熟時才放鹽);不要把碘鹽放在鍋里炒或放在油鍋里煎炸。
深圳哪些人不宜食用碘鹽?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因治療需要遵醫囑不能食用碘鹽的人不宜食用碘鹽;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者可適當食用碘鹽,但應限制紫菜、海帶等高碘食物攝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