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未來趨勢就是要通過數據交易所規范合規的場內交易、流通帶動場外,通過降低成本讓更多企業進入場內來”,深圳數據交易所董事長李紅光最近在媒體見面會上坦言,目前場內交易相較于整體規模比例太低,需要在實踐中充分驗證,找到最優的交易規則。時下,各地數據交易所建設如火如荼,但數據要素流通交易始終障礙重重,如何破局?深圳數據交易所在全國首創“動態合規體系”,希望通過改革創新打通數據交易入場難的最大堵點,構建起數據交易的信用體系。
場內交易仍存局限需系統性改革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發現,當前各地數據交易所一般都要求企業在入場交易前,為每筆交易提供專業律師出具的合規評估證明,即所謂“進場一次評估一次”。但是,這極大增加了企業入場交易的成本,再加上相關監管機制不完善,導致企業“不敢入場交易”“不愿入場交易”。大量數據通過場外“黑市”完成交易,進一步限制正規數據交易市場的交易規模,想要改變現狀就要進行系統性改革創新。
【資料圖】
“如果大家不來場內交易,就很難發揮場內交易數據權益保護的監管優勢”,深圳數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吳會才是較早一批進入場內交易的數商之一,對數據交易市場發展有著切身感受。他說,企業每次都要證明自己合規才能進場,的確比較僵化且有現實難度,但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畢竟交易平臺需要承擔監管責任。場外交易難監管,所以黑灰產盛行,場內交易容易監管,但合規門檻比較高,企業入場積極性難提高,需要多方合力在規則、制度、技術等角度尋求突破。
其實,對于數據交易所而言,如何在保障合規的同時促進更多交易是一個兩難問題。此前有專家提出數據交易應該“重流通、輕交易”,不要說到流通只想到交易,交易只是流通的一個特殊形式。李紅光對此深表認同,他認為目前進入場內交易仍然存在很多局限,但不否認場外交易很多在合規方面還達不到場內交易標準。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不同,一定是跨區域、流動的,一方面需要規則制度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落地機制與協同監管,兩個方面同步探索,并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驗證,才能形成最優的交易規則。
深數所在全國首創動態合規體系
在媒體見面會上,李紅光透露,深數所正在全國首創動態合規體系,推動數據流轉及交易共識計劃,構筑數據交易四道防線。具體而言,基于企業誠信合規的自證,構建一套動態合規審核流程,形成入庫標準;引入第三方律師事務所進行合規評估,制定上市準入標準;通過交易所平臺內部審核,對數據合規進行把關;對于有爭議的數據交易標的,通過數據合規專家委員會給出專業意見進行審核。最終目標是通過四道防線的嚴格審核,促進數據交易的高效流轉。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留意到,深圳數據交易所正在落地的這個動態合規體系,有望在全國率先破局實現數據交易的包容審慎監管。有業內人士坦言,這場改革創新不僅有望打通數據交易入場難的最大堵點,還可能突破性地構建起數據交易的信用體系。
對此,深圳數據交易所合規部負責人王青蘭表示,“動態合規”顧名思義就是將“合規”視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并創造性地引入“信用”工具,打造動態信用評級,構建可信交易環境,實現數據交易的包容審慎監管,“我們的目標是以合規為核心構建數據交易信用體系,再通過數據交易信用體系建設實現動態合規,最終達到法治社會建設與信用社會建設的雙重效果,從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良好數據生態”。
據介紹,截至1月31日,深圳數據交易所已完成登記備案的數據交易共計505筆,累計交易金額超過14億元。其中,跨境交易共14筆,累計交易金額1115萬元。數據提供方、數據商、數據需求方等參與主體共計605家,交易登記備案集中涉及73類應用場景。深圳數據交易所已經提出打造成為全國性數據交易平臺,到2025年預計交易規模超100億元的目標。
首個數據交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落地
在媒體見面會上,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了解到,深圳數據交易所已經與深圳市福田區司法局聯合,將動態合規體系作為數據權益法治保護的改革事項在加速推動。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了解到,全國首個數據交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計劃在福田“數據要素全生態產業園”落地,提供“嵌入式法律服務、互動式普法宣傳、動態式合規體檢”等多維度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該項工作已列入福田區委黨代會、區政府工作報告。
“除了監管協同,我們還將構建起國內首個‘場內數據交易合規師認證’體系,聯合福田區司法局等部門制定并持續發布《場內交易第三方合規評估指引》,解決場內數據交易第三方評估標準缺失、評估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在王青蘭看來,律師作為數據交易合規師的主力軍,將成為數據交易合規審核的重要防線,深數所也會在全國首創發布《場內交易律所/律師動態評級方案與實施細則》,解決數據交易合規評估人才激勵的問題。
這場由數據交易所主導的“法治+信用”改革,釋放出數據交易合規難題破局的最強勁信號。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