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南山區在基層治理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不斷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民生的高質量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月4日下午,在南山區檔案服務大廈,南山區第六屆民生微實事大賽總決賽暨小社區大舞臺第六季總決賽圓滿舉行。經過評委現場打分,按照分數高低,最終決賽出街道統籌項目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4名;社區治理案例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現場還展演了區級統籌項目。深圳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領導,南山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領導,市、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相關區直部門、各街道、相關社區負責同志出席活動。
(資料圖片)
◇
沙河街道整理收納師創新創業項目
獲得街道統籌項目一等獎
“現在,由我來介紹本次總決賽的比賽規則”,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總決賽正式開始。路演現場,由區級統籌項目負責人、街道統籌項目負責人、社區黨委書記分別進行路演,每個項目路演4分鐘,評委評分1分鐘。區級統籌項目和街道統籌項目采用PPT或者視頻方式進行現場展演,社區治理案例則采用PPT+視頻的方式進行現場展演。
最終經過激烈角逐,沙河街道整理收納師創新創業項目獲得街道統籌項目一等獎;蛇口街道困境兒童成長項目等2個項目獲得二等獎;桃源街道大學城社區花園項目等4個項目獲得三等獎;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區打造“僑胞之家”項目獲得社區治理案例一等獎;桃源街道長源社區的老村新城“好青年”、活力和諧新長源等3個項目獲得二等獎;招商街道文竹園社區無物業無業委會華達小區自治管理案例等5個項目獲得三等獎。
南山追求的從來不只是“一畝三分地”的“小豐收”,而是大發展大格局下的“大幸福”。南山區副區長韋鋒同志強調,社區無小事,民生微實事和社區治理都是關乎執政根基的大事,只有把居民的小事當作社區的大事,從居民關心的“小事”做起,才能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大家要盡心謀事、盡力干事,一起把難事辦易、好事辦精;要用繡花功夫,力爭把舞臺變成凝心聚力的大平臺。
未來,各方要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以民生服務的“專業度”、社區治理的“精準度”換取居民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打造先行示范區中心城區“幸福南山”標桿。
◇
探索“區街統籌”與“居民點單”
相結合的民生微實事運行模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南山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民生七優”目標,不斷推動民生微實事工作高質量發展。
與往屆相比,第六屆微實事大賽持續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區街統籌”與“居民點單”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按照“區級廣覆蓋、街道謀重點、社區聚特色”原則,區、街道、社區分級實施一批解決居民實際問題的民生微實事項目,有效探索出自上而下的民生工作通過民生微實事在基層落地的方式方法,切實推動解決居民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
比如由區委組織部牽頭推進的全區長青老齡大學服務項目,聚焦“老有頤養”,依托民生微實事,推進全區長青老齡大學建設與發展,出臺民生微實事項目專項標準,引導全區95所街道、社區長青老齡大學項目規范運營,逐步提升教學管理水平,豐富學習內容,培育校園文化品牌,為老年人搭建學習活動、展示交流與作用發揮平臺,打造家門口的老齡大學。2022學年,各校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共開設班級510個,服務學員達16萬人次。
由區民政局深入摸排全區428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家庭情況,針對老年人家庭“照顧難”問題,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免費提供為期7天的家庭護老者喘息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健康護理、生活照料、外出陪伴、精神慰藉4大類38項。通過替代照護,讓家庭護者得以喘息、紓解壓力、減輕照顧負擔、促進家庭和諧。目前已經為105名老人提供491人次服務,累計服務時間達4900小時。
由南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實施的“退伍不褪色,紅星耀南山”公益活動項目,引導南山區退役軍人紅星志愿服務隊,圍繞著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紅色基因傳承等主題,開展系列公益活動。
累計開展活動89場,共有1020人次退役軍人參與。南山區婦聯聚焦“幼有善育”,開展《春夏秋冬 安心陪伴》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項目,聯合7所學校,為有心理輔導需求的在校學生、家長、老師提供咨詢輔導服務。
◇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了
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南山區民生微實事大賽暨小社區大舞臺活動,歷經6年賽事沉淀,重點關注轄區弱勢群體,聽民聲、察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進入今年總決賽的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困境兒童關愛到家庭護老者照護,從老舊小區治理到社區環境改造,琳瑯滿目、精彩紛呈,是南山區民生微實事助推基層治理、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居民的生動體現。
比如街道統籌項目,蛇口街道開展陽光行·暖童心——困境兒童成長項目,聚焦“弱有所扶”,針對全街道的困境兒童進行摸排,為139名單親、貧困、精神及肢體殘障等困境兒童單獨建立服務檔案,提供個案管理服務。聯動企業、高校、社區等社會資源,搭建社會幫扶網絡,為較少走出家門的困境兒童及家長提供陽光游學服務。
沙河街道聚焦“弱有所扶”開展“民微創業有大愛,整理收納幸福家”整理收納師創新創業項目。對全街道失業群眾進行摸排,掌握全職、單親媽媽560人,困難群眾220人等信息,根據調研結果開展整理收納二次就業扶持系列活動,每個社區開展2場動員沙龍活動,4場空間收納師技能培養活動,推選5戶家庭學員實習實操等服務,形成了一個培育、實踐、就業、創業、服務的閉環系統。
南頭街道聚焦“老有頤養”,開展特困老人居家關愛照護服務項目,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通過智能智護設備+專業養老護理員送服務上門的方式,為39位特困老人提供家居清潔、居家探護等服務。通過日常門到門一對一的服務讓晚年生活不再孤獨,提高老人的生命救護保障水平,提高老人的生活幸福感。
南山街道圍繞“住有宜居”,組建食品安全自治會組織隊伍,在街道范圍內開展多樣化的食品安全服務。招商街道聚焦“老有頤養”,為轄區內200名70歲及以上老齡、孤寡、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中度及以上失能、低保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六個一”居家養老服務。
西麗街道則為轄區400名常住居民、志愿者、黨員提供專業家庭護老知識和技能培訓,組建一支86人的專業為老服務志愿隊伍。桃源街道聚焦“住有宜居”,開展大學城社區花園項目,為轄區居民提供一個散步、聊天以及鍛煉的微型公園場地,營造和諧宜居的社區氛圍。
此外,在社區層面,各社區黨委圍繞居民實際需求也開展了特色鮮明的民生微實事工作,比如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區打造了“僑胞之家”;招商街道文竹園社區開展無物業無業委會華達小區自治管理;粵海街道大沖社區開展黨建“三字訣”探索暖蜂新路徑;南頭南聯社區探索“小區黨支部+樓棟長+業主之家”無業委會住宅小區治理路徑。
責任編輯:Rex_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