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在深圳召開。
今年的APEC中小企業工商論壇首次聚焦汽車行業數字化機遇,關注汽車產業創新和生態建設的專業平行論壇——未來汽車產業新生態高峰論壇也于同期舉行。就汽車行業數字化機遇與深圳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等話題,梅賽德斯-奔馳、比亞迪、航盛電子、元戎啟行等頭部企業代表展開交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
隨著OTA、智能座艙、高階ADAS等“顛覆性”體驗橫空出世,新一代的智能網聯汽車越發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和市場的認可。而營收與利潤遭遇斷崖式下跌的傳統汽車品牌,也同樣不少。汽車行業兩級分化發展趨勢的背后,是產業動能正因數字化而深刻改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單立坡在論壇當天的發言中表示:“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競爭性強、參與者眾、細分賽道多、痛點難點較為分散的汽車零部件領域。”
“2022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增長6.1%和3.3%,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增長一倍以上,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量達800萬輛,市場滲透率提升至33.6%。”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在致辭中透露。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
苗長興指出,隨著汽車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相關產業的全面融合,汽車產業正在進入新的數字化發展階段,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航盛技術中心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錢乾則表示,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汽車行業轉型的同時,互聯網公司等新玩家也在積極跨界入場,互聯網公司相比傳統汽車企業更扁平、更快速,在新變革下通過新型業務模式、敏捷流程、快速發布新產品和精準對焦客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這同時也在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傳統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
“數字化能夠助力車企創新發展,實現高效研發、快速生產和體驗提升。”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認為,汽車產業不再是封閉的產業,未來汽車必將是多方協同合作的產物,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態已經到來。他也進一步明確,“未來,比亞迪將加大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投入,積極擁抱優質資源,共建比亞迪朋友圈。”
此外,廉玉波還分享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發展。“比亞迪目前已經打造了整車全產業鏈研發制造的能力,涵蓋了零部件、關鍵系統,再到整車各層級的技術創新,產品覆蓋了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個領域。”
廉玉波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具備了竭誠創新能力,儲備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并且推動了諸多創新產品。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刀片電池,智能網聯等。“比亞迪堅持打通所有核心技術領域,聯合了國內外優質資源展開合作,與行業內優秀企業共同開展合作,未來還將加大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基礎技術的研發,推出更好的產品。”
深圳將奮力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
9月,一則深圳要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城的消息傳開,引起了業內的眾多關注。12月22日上午,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祖平在未來汽車產業新生態高峰論壇現場正式確認了這一消息。
肖祖平表示,“隨著汽車產業技術革新所帶來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變革的趨勢,深圳迎來了發展汽車產業全新的機遇窗口。接下來,深圳將奮力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
今年以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陸續出臺,持續推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發展,全力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和應用高地。
關于深圳如何打造世界一流汽車城,肖祖平也給出方向,包括不斷補強傳統汽車產業鏈、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推動汽車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等。
對于深圳建設國際一流的汽車城的愿望,廉玉波信心滿滿。他認為,建設國際一流的汽車城,首先要有世界一流的企業、世界一流的技術、世界一流的使用場景、世界一流的政策支持、世界一流的汽車人文環境,這是一個綜合的,缺少了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行,光有一流的企業不行,實際上是一流的企業、技術、環境、政策、氣溫人文文化。
“深圳具備了很多這方面的條件,首先比亞迪經過多年已經是全球銷量最多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因為疫情嚴重影響了生產,但比亞迪已經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通過技術的發展,比亞迪已經在全球新能源汽車中達到引領作用。”廉玉波說。
高階自動駕駛邁入量產時代
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風浪”來襲。這場“風浪”始于美國獨角獸明星Argo AI的隕落,它沖擊了市場的信心,幾乎要把整個行業卷入“寒冬”。
對于行業“風浪”,元戎啟行副總裁、技術合伙人劉念邱表示,從技術驗證到商業化落地,自動駕駛的發展一日千里。如今“風浪”所帶來的只是一場考驗,拍碎的是市場泡沫,淹沒的也只是難以進行商業化落地的企業 。
元戎啟行副總裁、技術合伙人劉念邱
劉念邱指出,如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媲美“老司機”,讓空無一人的汽車自動在城市的復雜道路流暢行駛。這足以證明,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而它目前所遭遇的“風浪”,也只是市場對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模式和技術能力的“大考”。因此,自動駕駛企業需要在夯實技術的同時盡快實現商業化落地,脫虛向實。
如今的自動駕駛行業危機并存,但機遇遠大于挑戰。政策層面,從國家到地方,已經密集出臺了多項鼓勵和規范自動駕駛行業的政策,截至今年11月,我國已有超過40個省市發布了智能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實施細則,為發展迅速的技術拴緊安全帶的同時,一步又一步推進了行業商業化的進程。
麥肯錫數據顯示,在消費端,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相比歐美國家更高,中國消費者置換汽車時也更關注自動駕駛功能。對此,劉念邱認為,自動駕駛企業應當攜手行業上下游,打造量產自動駕駛汽車,這是行業應對 “風浪”,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必經之路。
劉念邱表示,對比起L2級自動駕駛系統,L4級自動駕駛系統量產后,其底層的技術邏輯能更好地實現技術迭代,打造更便捷、易于操作的人機共駕體驗。他指出,一套完整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也可實現多個L2++產品的功能,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