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陰田鄉大溝腦村廣場,村民們正在忙著修建村史館。
【資料圖】
“村史館預計今年6月開館,這里將成為全村男女老少以及游客們憶苦思甜、回憶往昔的地方,也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特色場館。”大溝腦村黨支部書記朱發山說。
村民齊心協力修建村史館(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修建村史館院墻(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據朱發山介紹,大溝腦村村史館最早由村里30余位黨員自發興起修建,在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之下,許多村民陸續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干、一起建。目前主體工程已修建完成,眼下正在做外圍院墻的修整和館內展臺的搭建與展品的布設。
為解決村史館展品不足的問題,村里的黨員們積極動員,全村齊心協力尋找和填充村史館展品。以前耕種的農具、生活日用品、老屋磚瓦……一件件展品陸續到位,一座承載著村民“鄉愁”的村史館就這樣一步步成為現實。
朱發山向記者介紹大溝腦村文旅發展規劃(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正值中午,村民們放下手中的鐵鍬、鋸子,茶水就著饃饃匆忙吃起了午飯。稍作休息后,他們又將投入到修建中,只為爭取村史館可以早日完工開館。
村史館,只是大溝腦村發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中的一環。朱發山說,針對大溝村農耕文化體驗園的發展,他做了三期詳細的規劃,目前村子里正在做一期建設。未來,大溝腦村將依托農耕文化、紅色資源等條件,盤活鄉村資源,發展特色旅游。
在村廣場的另一頭,一堂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接下來我們學習做嬰兒撫觸操,動作要輕柔、準確。”村民們跟著專業培訓老師的手法,仔細學習照顧嬰幼兒的注意事項和技能技巧。通過專業化的職業技能培訓,村里的婦女、老人可以掌握家政服務等多種技能,為務工就業打下基礎,也為家庭增收提供了路徑。
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央廣網記者 汪曉青 攝)
據了解,為推進鄉村治理創新,陰田鄉大溝腦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創新黨建品牌,在人居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探索新路徑、展現新作為,特別是圍繞鄉村治理打造了“321”鄉村治理新機制,積極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年之計在于春。大溝腦村村民們忙碌著,為新一年的生產生活做著盤算,為村集體的發展凝心聚力。每個人都充滿了干勁兒,村子里處處是火熱的“春忙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