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第54個世界地球日這一天,全國的華僑城社區掀起了一股“綠色”風潮:深圳,華僑城物業為天鵝湖花園的綠植定制專屬標識,讓綠植屬性可視化;武漢,天嶼二期對地下車庫燈管進行更換,有效節約用電;南京,天鵝堡花園加裝、改造草坪的澆水管道,實現綠化澆水智能化;成都,工作人員利用廢舊輪胎制作環裝花籃,變廢為寶,提升花園觀感;重慶,渝城項目群在園區設置各類卡通環保宣傳標語;西安,長安項目群制定“播、補、栽”愛綠、護綠方案;茂名分公司邀請業主們一起栽樹種花……
【資料圖】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全國各地的華僑城社區在世界地球日定格下來的一幀幀畫面,猶如一扇扇綠色之窗,透過它們,可以看到華僑城以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努力。
呵護綠色生態,做自然環境的“守護者”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春暖花開之際,踏上武漢華僑城生態濕地公園里的彩虹橋,環顧10公頃原生水杉林,成千上萬只鳥兒翱翔其間,羽翼輕揚、鳥鳴啁啾,一派靈動景象。
生物多樣性,讓地球充滿活力。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極少出現在繁華都市的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在此“安家”,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和海洋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說,豹貓這一種群現身大城市中心區域實屬罕見,可見通過多年的保護性修復,華僑城濕地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
早在創立之初,華僑城便提出“生態環保大于天”“在花園中建城市”等理念,關注可持續發展,走在行業前沿。近日,華僑城A公開發布了2022年度 ESG報告,從中可以看到,公司旗下企業傳承綠色文化基因,將企業生產經營與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有機結合,為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添磚蓄力。
譬如,南京華僑城設置“鳥類觀測站”,呼吁更多市民參與到愛鳥護鳥的行動中;武漢華僑城生態濕地公園營造不同生物的棲息環境,吸引近40種候鳥來此過冬,成為逾千種動植物的棲息之所……
與此同時,華僑城持續推進城市公益文化藝術事業,引導公眾探索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2022年,華僑城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策劃舉辦OCT鳳凰花嘉年華、“僑城的夏日”等活動,搭建人與自然連接的橋梁,讓更多人參與到與自然共融共生的“綠色事業”中。
加快綠色轉型,做新時代低碳創新的“急先鋒”
有這樣一個社區,房屋采用零碳建筑,光伏發電屋頂和貼上光伏板的磚墻雙驅發電,用于家庭照明;社區步道整齊排列太陽能長椅,可為手機充電并連接藍牙播放歌曲……這個社區是由華僑城和深圳龍崗區政府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聯手打造的新橋世居近零碳社區,140多項低碳“黑科技”的使用,是這里居民的生活日常。
“雙碳”是人類面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行動,也是ESG的重點內容。在ESG體系的建設中,華僑城積極投身綠色低碳事業,加快綠色轉型,通過節能管理和技術改造,規范項目低碳化的實施步驟和流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零碳模式”,穩步推進各項綠色工程,并開展綠色低碳的物業管理服務,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深圳市近零碳示范項目——紅山6979商業綜合體,在不影響項目商業綜合體正常運營的前提下,利用低碳、零碳、負碳、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碳排放總量逐步降低并趨近于零。
在物業服務方面,“節能環保周”“地球一小時”“12340”綠色低碳工程……2022年,深圳華僑城服務集團開展了一系列低碳物管工作,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000噸,獲得井蓋開蓋裝置、地下滲水自動收集再利用裝置等5個國家專利,所管理的香山里五期云頌、香山美墅、天鵝湖花園三個住宅小區被評為深圳市綠色物業管理“三星級”示范項目。
據悉,華僑城A入選了2022“央企ESG·社會價值先鋒50指數”,旗下品牌、項目年內獲得多項社會責任榮譽,如“廣東服務業企業100強”“2022鄉村旅游振興標桿項目”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