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 焦宇煒 通訊員 魏澤齊
“哞哞哞——”走進祥符區杜良鄉埽東肉牛養殖基地,此起彼伏的牛叫聲不絕于耳,清香的草料味撲鼻而來。嶄新舒適的牛舍里,飼養員們正忙著給牛添加飼草、打掃圈舍。
埽東肉牛養殖合作社是杜良鄉民族村產業振興特色項目,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幫助村民致富增收,在該村遷建完成后,村“兩委”結合該村肉牛養殖民族特色,整合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在大堤南集體空地建成了一個標準化畜牧業養殖場,將村里的養殖業由以前的養殖散戶轉換為集中養殖。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村民散養的肉牛實現科學化集中喂養,由基地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管理辦法,并尋找銷路。農戶在技術指導下開展養殖工作,并向基地交納牛棚租賃費用。在該模式的運營下,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戶的養殖效率和經濟收入,同時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埽東肉牛養殖基地占地面積50畝左右,每個牛棚可以集中喂養90頭牛,村民現已租賃22個牛棚,共養殖1900余頭肉牛。一個牛棚的租賃費用為每年1.5萬元,租金歸于村集體經濟,該資金一部分用于村內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另一部分資金則用來給脫貧戶、監測戶提供分紅。同時,農戶在肉牛長成之后可進行屠宰銷售,也可由合作社代為出售,提高生產經營性收入,讓“錢袋子”鼓起來。肉牛養殖過程中,合作社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納周邊群眾前來務工,為群眾帶來更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其中拉動村內脫貧人口就業6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5000元,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夯實經濟基礎和民生基礎。
為扎實推進肉牛產業發展,埽東村進一步做大做強肉牛“產業鏈條”,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為方便村民儲存牛肉,村“兩委”在村東頭建設一座500余平方米標準化冷庫,該冷庫投資150萬元,以便大力發展規范化肉牛屠宰、牛肉加工產業,形成產業增收鏈,打造綠色牛肉品牌。同時積極謀劃布局精細分割、熟食加工、冷鏈物流、附加產品生產等產業項目,夯實肉牛產業發展“底盤”。不僅壯大集體經濟收入,也能帶動周邊村民增值增收、發家致富,對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促進畜牧業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埽東肉牛養殖合作社負責人說:“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出集農業和畜牧業的種、養、加、銷為一體的現代化、標準化優良肉牛產業,打響品牌知名度,帶領全體村民共奔致富路。”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