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趨勢更加突出,各行各業紛紛轉型升級,謀求低碳發展新出路。汽車行業加速電動化布局,“油轉電”成為出行領域新議題;“云、網、邊、端”融合趨勢下的綠色數據中心成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節能降碳的有力抓手;利用5G、AI、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與綠色建筑產業融合應用,成為探索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主旋律。
(資料圖片)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在公開場合上強調:“2022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關鍵節點,盡管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趨勢沒有改變,面向碳中和的國際進程不可逆轉。”
回顧2022,幾個碳排放“大戶”行業均在積極落實“雙碳”目標,在新興技術的賦能下,綠色發展成為經濟新風尚。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升
據能鏈智電ESG報告顯示,在全球所有碳排放中,交通碳排放占比達到16.2%,因此,包括中國、美國、歐盟在內的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碳減排的主要抓手。
在市場需求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催化下,2022年,大眾、通用、豐田、寶馬等汽車廠商緊跟時代主旋律,頻頻加碼布局電動化,國內“造車新勢力” 繼續高歌猛進,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最新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到36.3%,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所明確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
同時,能鏈智電ESG報告還提到,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配套設施,中國充換電產業也釋放出龐大的市場潛力。預測顯 示,到 2030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 1.2 億輛,需要配套大約 2000 萬根充電樁。
隨著海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企在海外市場的布局繼續深入,目標市場均為當地政策利好的歐洲多國、東南亞等地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38.9萬輛,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銷量。中國超越德國位居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僅次于日本。
細數這一年來車企的動作可以看到,比亞迪、蔚來、小鵬、長城、吉利等多家車企均在加深海外市場布局,并將海外出口的主攻方向瞄準了歐洲、東南亞等市地區。
數據中心節能減排再提速
在“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已成為數據中心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2022年,伴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全面啟動,大型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速。 在2022年世界5G大會Tech-Talk2022前瞻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全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加速建設中,2022年新開工項目25個,投資超過1900億元。其中,西部地區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呈現出由東向西轉移的良好態勢。
數據中心建設提速的同時,國家對節能減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改委等部門在對“東數西算”8個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建設的復函中,也強調了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和電能利用效率指標要求,并明確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應顯著提升。
2021年12月發布的《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國家樞紐節點的PUE要進一步降到1.25以下,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2022年6月工信部等六部門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中明確規定,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PUE優于1.3。
在2022英特爾中國數據中心合作伙伴技術峰會上,英特爾與浪潮信息等產業生態伙伴聯合發布了《綠色數據中心創新實踐 -- 冷板液冷系統設計參考》白皮書,分享冷板液冷技術關鍵部件的最新研究進展,旨在突破數據中心系統功耗限制,并在降低設計與使用成本的同時,建立并逐步完善冷板液冷的生態系統,從而有效降低數據中心PUE值。
浪潮信息在2022年將"All in液冷"納入公司發展戰略,全棧布局液冷,實現服務器全產品線支持冷板式液冷,提供液冷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并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液冷數據中心研發生產基地,實現PUE<1.1。
為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落地,中國電信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則結合青海清潔能源優勢,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與青海清潔能源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也是全國首個大數據中心領域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慧供應系統示范樣板。
2022年底,萬國數據發布的最新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顯示,2021年,萬國數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34.3%(2020年該數字為22.6%),碳排放強度降至5.60 tCO2e/m2。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認為,“未來,更綠色、更環境友好將成為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方向。”
數字解決方案賦能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測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約為50億噸,約占碳排放總量的50%,其中,建筑運行總碳排放達21.3億噸,約占總碳排的21.6%,而建筑運行總用電量折合碳排放約為11億噸。
“雙碳”目標下,建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更多關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工程建造行業開始攻關綠色,探索使用新興技術手段解決建筑業的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等問題。
2022年9月份,霍尼韋爾智能建筑科技集團宣布與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騰訊云")達成戰略合作,攜手打造"霍尼韋爾—騰訊云微瓴智慧空間聯合解決方案",為共同創建智慧建筑領域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奠定基礎,推動建筑行業智慧化發展和數字化升級轉型。
為解決建筑碳管理,特斯聯認為,云-邊-端協同智能是有效手段。2022年底,特斯聯的綠色低碳系列解決方案已在武漢AI PARK全面落地。同時,園區還建設了 55kWp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以期實現“開源”與“節流”的結合,打造建筑與園區高效能碳管理的新范式。
新華三集團在2022年則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為基礎,對零碳智慧園區解決方案進行了全棧升級,從構建綠色基礎設施到三大綠色低碳業務場景創新。在綠色基礎設施升級方面,新華三構建了以數字能源、液冷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網絡等低碳轉型的數字底座,使園區微電網支持分布式光伏、組串式儲能、充電樁等多項創新,助力園區整體綠色節能
歐特克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工具可以幫助建筑企業對復雜流程提速,并將數據轉化為可以引導決策的洞察,幫助改善設計、制造、資產和運營方面等全生命周期表現,從而改善基礎設施的效用性、環境性能,并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伴隨新興科技的發展,2022年,“數智建造”正為建筑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數字技術也對傳統的工程建造產生了變革性影響,推動行業走向綠色低碳。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