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是今年文博會的特色之一。本屆文博會設立數字文化館(9號館),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館內設置媒體融合·新聞出版展區、慧廣電展區和電影工業展區,專設“數字中國”主題展區。
(資料圖片)
“數字中國”展館全面展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取得的成果。展館主體造型是一個神經元細胞,寓意AI時代的底層邏輯——神經元計算,數字文化企業如同神經元細胞一樣首尾連接、逐漸形成復雜的產業網絡,從而演化出無限可能。
青銅縱目面具、四羊方尊等文物數字再現
該展區搭建開啟文化數字化大門、數字文化傳承、數字文化創新、數字文明時代四大板塊。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被擬人化為數字人,作為開場嘉賓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裸眼立體大秀;展區內飛行影院借助機械臂一展《航拍中國》的獨特魅力;沉浸式數字劇場將觀眾身臨其境地帶入當下熱門的舞劇《詠春》的文化盛宴中。
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數字文化傳承板塊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復現或重構文物和文化遺產的數字鏡像,從而實現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直至永久性保存和活態化傳承。該系列展中包含館藏文物數字化、回流文物數字化和非遺數字化,文物和文化遺產數字鏡像的最新成果以“虛實共生”的形態呈現。觀眾既可以看到部分真實的復制文物和文化遺產,又可以體驗虛擬的數字文物和文化遺產,虛實之間,體會數字化給傳統文物和文化遺產帶來的生命力。現場司母戊大方鼎、青銅縱目面具、四羊方尊、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等文物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近年來,AI技術已成為策劃和設計環節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在數字繪畫、設計、游戲、攝影等專業領域廣泛使用,展區內數字文化創新板塊可以體驗借助AI技術,通過參展觀眾寥寥幾筆,創作出美輪美奐的國風山水畫作。在中國潮流展區,“國潮”和“華流”產品的精彩亮相,其中既有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的敬意以及對時代美學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多元與包容。
持續優化版權生態,培育新型消費市場
此次文博會,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以數字化科技手段將這幅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復活”,通過畫作展示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在實踐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方面的成果。以“創作設計數字化、版權認證數字化、文化數據標的數字化、產品溯源數字化、消費場景數字化、數據流轉數字化、文化資產數字化、賦能企業數字化”八個維度,向大眾闡述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是如何通過文化數據資產化賦能實體企業,打通供給和需求,鏈通生產與消費,融通文化及科技,以文化創新帶動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文化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融合應用,從而培育新型消費市場和消費場景。
媒體融合·新聞出版展區則設立“版權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主題展覽,重點展示近年來包括成都、景德鎮、南通、濰坊、佛山、長沙、溫州等地在內的7個已經批復或正在創建的“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展示各地將版權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持續優化版權生態、打造版權產業集群的豐富經驗和做法,為推進版權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貢獻版權力量。
其中,南通展館以“南通好通 版權賦能”為主題,通過橙色和藍色的撞色,意寓凸顯南通版權賦能的活力。工作人員介紹,負有“紡織之都”美譽的南通,自20世紀90年代起,緊緊圍繞版權“創造、保護、運用”,探索以“民事調解、行政管理、司法介入”三位一體家紡版權保護模式,形成版權保護“南通經驗”,南通家紡市場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中國首個版權創意金獎,隨后被確定為世界首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2023年4月,國家版權局發文授予南通“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稱號。
展商南通沈壽刺繡傳習館工作人員介紹,刺繡工藝品很容易被模仿,“現在最缺的就是設計,很多師傅去加工并不會考慮是否侵權,有設計和版權注冊也會增加繡娘的版權意識。”工作人員介紹,一套作品系統的設計可能需要花幾個月,提煉并制作一幅刺繡作品也大約需要十余天,“現在我們負責設計和注冊,其他由版權局全權辦理”,傳習館堅持版權賦能產業發展,突出國家非遺蘇繡南通仿真繡藝術的設計、制作、推廣與傳承,將非遺與版權創造和運用有機結合。
虛擬拍攝、VR呈現,數字讓電影產業流程再造
電影工業展區內,國際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帶來的一個虛實結合的影棚呈現在觀眾眼前。據現場負責人介紹,現場搭建的系統名為“虛擬動捕攝影棚”,它包括其中搭載的機械臂、拍攝系統以及演員。該系統跟傳統的演藝拍攝的手法相比較,優勢在于后期前置,可以讓導演組、編劇和演員身臨其境地進行創作,使用該系統的綜合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在未來,因該系統的便利性,該系統在影視行業中應用的會越來越廣泛,生產的效率也會隨之更高。
在數字文化館的電影工業展區旁,十多臺大型設備吸引著現場參觀市民的注意,不少市民都在排隊等候體驗一番。據了解,這是深圳市精敏數字機器有限公司帶到文博會線下展出的“銀河幻影”VR主題展,7日文博會開幕當天,現場設備免費向市民開放體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當天開放了12臺VR體驗設備,包括UFO飛行器體驗和深海海底的模擬體驗等,涵蓋了海陸空等多場景模擬,目前除了可以用于娛樂途徑,還用于模擬不同的環境從而支持起到教育訓練,例如模擬地震、太空、飛行等環境,來讓使用者沉浸于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據悉,此類設備均是以VR技術加上體感設備輔助,讓參與者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在現場,每一臺設備前均排上了一條長長的隊伍,可見此種能讓游客與展品互動的類型的設備對大眾頗有吸引力。南都記者在體驗過程中發現,體驗者需坐在類似大型外星飛船的設備,并戴上VR設備加以輔助,使人能夠完全進入到電腦模擬的虛擬環境之中,更加沉浸其中。
電影工業展區內,深圳的LED企業洲明科技也攜全鏈路虛擬拍攝放映解決方案亮相。展區內,洲明采用“兩面立屏+地磚屏”的形式搭建了XR虛擬舞臺,并現場還原UCINE影院場景,展示了影視制作和影視放映的全流程解決方案。現場負責人介紹,現場展出的全流程方案已在全球各地打造了眾多影棚和工作坊。
走進展區的UC-A41LED影廳可以發現,熒屏的色彩以及色域飽和度上比傳統熒屏都有所增強,工作人員介紹,影廳在開燈以及各式各樣的光環境的使用時,也要比我們原來的那種放映室更為靈活一些,能滿足不同的觀影體驗,在放映上能節省很大的設備空間。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場展示的xR虛擬拍攝系統包含“LED顯示屏系統、屏體控制系統、攝像機及攝像追蹤系統、媒體服務器、燈光系統、推流系統”等主要配置,能夠大大縮短了影視制作的全流程周期,可以讓演員面對實景虛擬場景從而盡快入戲,同時也把后期特效制作前置,從而以最快的最短的周期成片。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