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館。寧夏館展區總面積350平方米,以線下為主、線上同步的模式,呈現數智賦能興文化、文化賦能強產業、天下黃河富寧夏三個板塊,精彩亮相。
據介紹,寧夏館緊扣“打造文化興盛沃土”主題,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主線,在概念上突出現代感,在內容上突出歷史感,集中呈現寧夏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提升黃河文化魅力的新作為,全面展示深厚歷史人文底蘊、奮進的城市形象和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成就。
線下,通過LED高清屏幕、霧幕成像、全息光粒子、VR、宣傳片、產品實物、出版物、氛圍音樂、圖片文字、項目書、微電影、二維碼、微信公號矩陣等多種形式呈現展示;線上,以黃河文化為主線,分類展示文化產業發展及文旅產品,首次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向游客全方位展現寧夏特色優質文化產品。通過全景拍攝技術模擬線下展會場景,將各板塊展覽內容在云上平臺同步展示,強化網上交易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文博會”。
據介紹,近10年間,寧夏創作推出優秀文藝作品460多部(臺、個),獲得國家級獎項近200個。9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特別是去年推出的電視劇《山海情》等4部作品同時獲獎,實現歷史性突破。1部小說榮獲魯迅文學獎,3部作品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優秀兒童文學獎。此外,寧夏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出臺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文化大數據體系一期項目完成建設,文化專網建設初見成效,中國廣電數據中心落戶西部云基地,與全國19個省區同步開啟廣電5G網絡服務。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等紅色基因庫試點單位完成陳列品、紀念碑等數字化采集、標注和關聯,推動紅色文化“活起來”。
文旅方面,寧夏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步伐,打造“黃河文化”“星星故鄉”“寧夏二十一景”等文旅品牌,2022年實現旅游收入280億元,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深化文化與農業、工業等全行業融合發展,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融入葡萄酒、枸杞等“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在文博會現場,觀眾還可以通過VR體驗,沉浸式體檢坐在羊皮筏子上橫渡黃河的感受。
此外,開幕式當天下午,舉辦“來自母親河的祝福”為主題的黃河瓷專場推介會。“豐安渡”黃河古瓷產品采用黃河邊純天然原料,天然釉變幻化萬千形狀,天地萬物蘊藏其中,材質產自《山海經》中享有“崇吾之山”美譽的中衛香山腳下,接續新石器時代、漢宋元明清千年窯火,傳承世代手造工藝,每一款產品承載歷史的體溫、文化的心跳、人的情感,飽含來自母親河的祝福,渾然天成、獨一無二。產品由品衛文創園匠心研發,目前已開發創意花瓶、茶杯茶盞、筆筒、執壺等20余種品類,推介會現場,品衛文創園與深圳文博會東道主代表訊電(深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豐安渡”黃河古瓷深圳地區總代理協議。同時,現場還與廣東、浙江、湖南、四川、北京、上海、天津等8個省市企業進行了“豐安渡”黃河古瓷品牌地區總代理簽約。
據寧夏代表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寧夏館布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完善設計規劃,豐富展陳方式,提升科技含量,全方位拓寬展示手段,增強視覺沖擊力,做到高科技元素廣泛應用,呈現手段更趨多樣,靜態展示與動態展示相得益彰,文化品位與文化特點高度融合,“通過向觀眾展現寧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藍圖,彰顯寧夏特色優質文化品牌。”
圖片由寧夏代表團提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