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是全國第28個愛眼日,今年主題為“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本期“略知二事”,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醫生竇曉燕講述了一個深圳中青年如何通過眼睛手術,重獲一個“清晰世界”的故事。
竇曉燕在義診
(資料圖片)
當眼科醫生這么多年,有一類病人比較特殊。
他們是中青年,社會中間力量,上有老下有小,恢復視力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不會耽誤工作,繼而不影響家庭生活。
前幾天,我就遇到了一個患者林先生(化名),他是高度近視引起的白內障。林先生是做新工廠規劃工作,主要幫助深圳的一些舊工廠完成升級改造,打造高效運營的智能工廠,為后期精益生產優化奠定更牢靠的基礎。他雙眼有1000多度的高度近視,常年佩戴框架眼鏡,日常工作既離不開使用電腦、手機,也需要到各個工廠實地考察,對遠、中、近視力都有很大的需求。
其實,早在2021年,林先生就發現自己眼睛看不太清。當時他去眼鏡店配眼鏡,發現自己右眼度數從200度飆升到800度,在眼鏡店配不到合適的眼鏡。勉強配了副眼鏡戴著,結果今年發現戴眼鏡也看不清楚了。他又去找了家眼鏡店,眼鏡店的人說,“你可能眼睛有病變,去醫院看看。”
林先生先后去了深圳多家三甲醫院,檢查后說有白內障,要手術,但林先生表示,工作中要用電腦,他很關心手術后,還要不要戴眼鏡,視力能不能恢復過來,所以一直沒有下決心手術。
“中青年是社會中間力量,他們求醫的過程,心理其實充滿了忐忑,但對視力的恢復程度又充滿期待”。臨床上,我經常遇到這類患者,在門診來來回回咨詢,對于要不要手術,選擇什么手術,他們有很多擔心。這一類的病人,跟老年人不一樣,過去老年人白內障,做完覺得能看到就行,但中青年群體,他們的白內障很特殊,他們需要術后還能從事目前的工作,生活完全不受影響。怎么運用現代醫學,去幫助這類病人,既需要技術上把關,又需要心理上的疏導。
林先生之所以選擇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選擇我作為手術醫生,一個原因是,之前他的孩子在我這看過眼睛。在對比其他醫院后,他決定來我這里手術。
“他們的文化程度,認知程度都比較高。另外高度近視并發的白內障,屬于復雜性白內障,除了手術前的包括眼底的詳細檢查外,手術難度也隨之增大,也就意味著對醫生的要求也高”。在見到我之后,門診溝通了好幾次,了解了他的用眼需求后,給他進行了驗光、眼底照相 、黃斑及視盤OCT、角膜內皮等細致的相關檢查,診斷為“雙眼白內障,雙眼高度近視”,建議他住院手術治療,并根據患者特點,為患者個性化定制了能夠同時滿足患者遠中近視力要求的“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
其實對這個群體的手術,我們特別強調術前溝通,對手術的認知。因為如果患者有糾結,有焦慮情緒,晶體手術是不能做的。因為做了晶體手術后,患者眼-腦視覺要很好地適應,要患者沒有心理的負擔,才能植入這樣的功能人工晶體手術,術后才能達到好的手術效果。
林先生最后對我表現了很好的信任與配合,手術過程中,我讓手術室播放輕音樂,在音樂聲中,不到20分鐘給他完成了手術。術后當天下午就揭開紗布點抗生素眼液,第二天檢查很好就出院了。
林先生選擇的是“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與傳統單焦點人工晶體只能滿足近或遠視力不同,三焦點人工晶體就像一款“變焦相機”,在近、中和遠距離上可以任意變換,術后全程視力都很好,同時患者的滿意度和脫鏡率也很高,特別像林先生這樣的近視和白內障患者而言更為合適,可以一次性解決白內障和近視等問題。
手術順利結束后,林先生頓時感覺“眼前一亮”,一周后復診時遠、中、近視力分別達到了1.0,1.0,0.8,林先生激動地對我們說,他對手術后視力非常滿意,無需佩戴任何眼鏡,極大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便利了生活。對于這樣的轉變,無論是患者還是我們都感到非常的喜悅。
“手術效果非常好,右眼看東西,以前看顏色是模糊的,現在能看到本色。以前別說遠距離看東西,剪腳趾甲都看不清,現在能看清楚了。以前是模模糊糊的世界,現在變成了清晰的世界。我非常感謝竇主任,感謝她的醫術,感謝她的團隊。”林先生說,右眼手術效果很好,左眼將在半個月后進行手術,到時候,他可以徹底扔掉眼鏡,成為一名視力正常的人。
臨床上,像林先生這樣的患者數不勝數,因為視力問題,正逐步喪失享受未來美好生活和工作的權力。做一名醫生,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需要對既往疾病的認知,也要有預防疾病的認知,以提高對患者的指導能力。
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眼睛健康需要我們做好預防。從兒童青少年開始,就要做好預防,減少近視的發生。中年要注意,伴隨著“三高”,要注意眼睛病變,像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等,這些如不做好預防,嚴重會導致失明。我去講課、義診,都會去做這些科普宣傳,并做好定期隨訪,篩查。
希望人人能擁有一個明亮的世界。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