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的金牌獲得者,跨專業轉型的林圳起初并不出眾壓力大,后來他在備賽中,每天訓練超過13個小時主攻尺寸和外觀,并克服第一天比賽的小失誤爭取到更多時間,最終一舉奪冠。林圳下一個目標是國賽和世賽的舞臺。
跨專業轉型起初并不出眾壓力大
(相關資料圖)
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中,來自廣州市技師學院的林圳今年19歲,是大賽“原型制作項目”的金牌獲得者。原型制作項目是指在產品研發中,制作驗證合理性的樣機的過程。比賽要求選手根據圖紙,運用CAD軟件進行建模與局部自由設計,使用三維掃描儀和逆向軟件對指定零件進行逆向設計,并根據圖紙使用普車、普銑、CNC、3D打印、手工等工藝方法制作模型,最后進行裝配和噴涂裝飾。
項目模塊包含原型設計建模、原型工程圖、原型制作、原型裝飾四個模塊,賽程為三天,比賽時間一般為20—22小時。這個項目綜合了車工、銑工、3D打印、手工等多個工種的技術,不僅對選手各項技能的技術水平要求高,還需要選手有很強的時間管理和項目管理能力,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才能在比賽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原型的制作。
林圳2019年進入廣州市技師學院,就讀于機電一體化專業。“剛入學的一次主題班會組織大家參觀學校世賽原型制作訓練基地,看到基地展示柜中精巧的原型,我驚嘆制作工藝之精巧的同時,也對原型制作的技術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林圳說,不久后,他看到學院發布的原型制作項目精英班的招新通知,就毫不猶豫地提交了報名表。經過幾輪面試和筆試的層層選拔,終于在2021年1月進入原型制作項目精英班,參加原型制作項目的訓練。
“在原型制作項目精英班中,我就是以世界冠軍為目標的。”林圳起初比起其他同學并不是那么出眾,原本學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林圳原型制作項目是跨專業的一次嘗試。再加上疫情的各種原因,訓練的時間并不很多,因此最開始在精英班中訓練時,林圳感到壓力非常大,“但壓力就是動力,這些壓力讓我比其他同學花更多的時間,更刻苦地訓練,只為從精英班晉級集訓隊。”
每天訓練超過13個小時主攻尺寸和外觀
林圳說,備賽期間每天早上8點鐘就到達訓練基地后立刻投入到訓練中,每天的訓練時長超過13個小時,一個一個模塊地進行技能攻克,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動作和細微的誤差,以達到原型的品質和精度。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只為自己能擁有充足的體能和精力應對20多個小時的比賽,最終入選參加廣東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原型制作項目。
“每天都要花七八個時小去攻克尺寸和外觀兩個問題,持續近3個月,實現模型外觀光澤度和線條優美,尺寸是精度的要求。”林圳認為,奪冠中尺寸是最主要的,自己能奪冠的優勢是手工,做出來的成品線條優美流暢,一眼看上去就有區別。
克服比賽第一天的小失誤贏得更多時間
第一次參加原型制作比賽的林圳難免有些緊張。林圳說,比賽第一天在對一個零部件進行銑削加工時,由于工件翹了起來導致一部分過量切削,這打亂了他原本規劃好的工作計劃,延誤了其他部分的制作。
“當天晚上教練們和我商量對策,我也及時調整心態,調整工作計劃,以便趕上制作進度。”林圳睡前將今天已完成的部分及第二天將要完成的部分在腦海中一一過了一遍,并為自己加油打氣。到了比賽第二日及時調整心態和狀態,其他模塊的制作比我原計劃提前了十幾分鐘完成,這為他在最后的裝配環節調整裝配前面出現的問題贏得了充足的時間。最終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
林圳說,今后將會更加認真地投入到日常訓練中,刻苦鉆研技術,繼續精進技藝,向國賽乃至世賽的更高的領獎臺發起沖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