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16日晚,僅用時8分鐘,一顆“跳動”的心臟就完成檢疫通關及深港交接,從深圳灣口岸出境直奔香港。此時,香港四個月大的患兒芷希家屬正焦急等待心臟移植手術。在深港兩地的全心守護下,這場兩地首例“生命接力”順利完成。
檢疫審批時間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7分鐘
出生只有41天的小芷希一出生就被醫院確診為心臟衰竭,生命危殆,這顆移植心臟是小芷希延續生命的唯一方法。移植心臟置于低溫器官保存液中的冷缺血安全時間僅有4個小時,轉運時間壓縮一秒,離體心臟的黃金時間就延長一秒,手術成功機率就提高一分。心臟等人體器官屬于海關監管的特殊物品,深港兩地對人體器官都有不同的審批監管要求。
時針撥到12月15日21時45分,深圳海關在收到保障出境移植心臟快速檢疫通關的緊急任務后,連夜成立專項工作組,提前制定移植心臟口岸出境全流程保障方案,優化衛生檢疫審批、檢疫查驗、通關街接等各環節保障措施,模擬出境檢疫通關流程,確保海關通關環節快速順暢;密切聯系深圳市衛健委等相關單位,明確檢疫審批的申請單位,明確120急救車輛和隨車人員信息,主動對接心臟移植醫院,指導提前準備檢疫審批資料和系統注冊。
為接好這趟生命的接力棒,深圳海關“手把手”指導承接器官移植出境的醫院提前準備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資料,安排專人“一對一”指導醫院逐項錄入申請材料,依法快速辦理審批。自醫院提交審批申請到深圳海關所屬福中海關完成審批,檢疫審批時間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7分鐘。
實現了首例內地與香港之間
緊急醫療救助人體器官共享的歷史性突破
為確保對移植心臟實施“即到即查,即查即放”,深圳海關在深圳灣口岸開辟專屬“生命通道”,提前做好現場人力物資保障,同時協調對接口岸其他單位,開展通關時間節點模擬倒排,確認流程、時間、各崗位人員,一切就緒,靜待“心”來。
12月16日19時07分,載運內地捐贈心臟的120救護車抵達深圳灣海關客運出境車道。現場當值海關關員迅速驗核通關單證和車輛信息,隨著對講機里“驗核完畢,請通行”的響亮話語,救護車駛進了預先準備好的專用通道。19時08分,救護車通過海關通道完成了快速檢疫通關。19時15分,在深港分界線與港方完成心臟交接,檢疫通關和交接時間由初定的30分鐘壓至8分鐘。12月17日凌晨1時,芷希小朋友的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從手術室轉入兒科ICU。截至目前,芷希已不需要體外循環支持。
這是一次生命的延續,實現了首例內地與香港之間緊急醫療救助人體器官共享的歷史性突破,為深港兩地跨境器官移植共享打下堅實基礎。當天,香港特首李家超在社交媒體上評論:“這次成功非常難得,全賴內地和香港相關部門通宵達旦處理,堅持生命至上才能克服眾多挑戰,這象征內地與香港一次重大醫學成就,反映人性的光輝和大愛今次成功”“即使兩地各有審批程序,但都依法加速處理。”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