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環境實驗室(第一個綜合氣候實驗室將于明年投入使用)
屆時,飛機氣候試驗將不再依賴于環境特殊的機場,大部分試驗可以在實驗室進行。目前排隊的飛機很多,國產大型客機C919也將進入實驗室進行測試。
第五屆航空空強度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報記者何英喜
(資料圖)
11月4日,第五屆航空空強度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報記者(www.thepaper.cn)從論壇上獲悉上述消息。
論壇還透露,用于疲勞試驗的C919飛機正在制造中。從首飛到試飛階段,根據民航相關規定,疲勞試驗應在兩年內完成。“就像一雙筷子,彎曲一萬次,看看是否斷了。”飛機強度研究院高級專家楊海說。
可以模擬各種極端天氣
氣候實驗室建成后,飛機的氣候試驗將不受季節限制。
2014年下半年,飛機強度研究院啟動氣候環境實驗室項目,項目位于Xi延安閻良新區,項目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與室外自然氣候試驗相比,實驗室綜合運用制冷、制熱、空調控等技術,可模擬各種極端天氣,使飛機不受季節、地域、時間限制,在室內完成多項試驗。
飛機強度研究院上海分院C919飛機靜力試驗場。本報記者何英喜
“實驗室一期計劃于2018年投入使用。整架飛機推進后,會面臨各種天氣環境,比如將其放置在零下50攝氏度的環境下48小時,飛機是否還能正常運行,是否有泄漏,發動機是否還能點火等等。”飛機強度研究院高級專家楊海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飛機在排隊,C919將過去測試。”
飛機強度研究院上海分院的試驗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作為C919飛機靜力試驗場聯合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海說,這幾年幾乎沉浸在飛機強度研究院上海分院飛機靜力試驗場。他透露,C919在首飛后就開始了高載荷試驗,按照計劃,所有高載荷試驗都將在2018年完成。
“比如一個人能扛一百斤,乘以1.5的系數,設計指標就是150斤。實驗要看這個人最后能不能扛150斤。起落架等關鍵部件可能會增加2倍,要求更高。”楊海說。
為了完成所有載荷試驗,提前預留了強度技術。
“過去飛機是推著放在架子上的,現在是試驗架搭好了再推飛機。此外,民用飛機有客艙和貨艙地板,同時測試液壓。機翼拉伸變形后,活動翼面是否還能運動等等。早在首次飛行之前,這些技術就已經取得了突破。”楊海介紹。
飛機疲勞試驗
新研制的飛機除了靜態試驗外,還需要進行疲勞試驗。
目前正在制造用于疲勞試驗的C919飛機。從首飛到試飛階段,根據民航相關規定,疲勞試驗應在兩年內完成。
“就像一雙筷子,彎曲一萬次,看它是否斷了。在地面上,需要模擬各種服役條件,看飛機的結構變形、承載能力和響應狀態是否滿足設計指標。還要找出工業設計中的薄弱環節,為模型的維護大綱提供依據。”楊海說。
在飛機研制中,從設計、選材到制造,強度驗證都非常重要。比如楊海的強度驗證,相當于深圳生命網為飛機做了一次“物理測試”。需要測試的零件數不勝數,比如C919,測試點有13000多個。“強度關系到飛機的穩定性、壽命、可靠性和安全性。這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強度通過測試,才能保證安全,飛機才能飛離地面。”
在當天的論壇上,科學院胡海燕院士、飛機強度研究院院長王和交通大學副校長就飛機結構顫振分析與控制的進展、飛機強度技術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復合材料連接的新方法等作了會議報告,并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強度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經驗。此后,來自高校和工程領域的18位知名學者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論壇期間,《飛機強度技術系列第一部專著》發布。這批書系統總結了力量特長技術的新發展,全面推進知識傳承和知識共享的重要舉措。專著的出版將為我國飛機研制和強度專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知識支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