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了搶票,粉絲拼了
“身邊一半多的人都在搶五月天。”5月9日,思思的朋友圈被五月天刷屏了,有人曬出搶票成功的支付界面,有人“哭嚎”自己陪跑了。她發了一條求票信息,得到了近期在朋友圈最多的評論,“沒票就帶上小板凳,鳥巢門口見。”不同于其他流量鮮肉,五月天粉絲多,路人盤也很大,丹丹經常看到營銷號搞投票問“最期待誰的演唱會”,五月天一直都排在第一,“誰的青春里沒有周杰倫、五月天呢?”丹丹反問。一位做代搶的追星女孩表示,她手速不錯,前陣子她就搶到了一位愛豆的演唱會門票,當時競爭十分激烈,大麥想看人數是超60萬人,但票只有9000張。原以為這次也能延續手速,但這次,她搶票也跑了空。供不應求,為了搶票大家有多拼?賣人情,有的找七八個朋友一起幫忙搶;拼網速,有上班族專門請假在家蹲守,還有學生跑到信號最好的行政樓,就為了能快人一步;有的怕自己和朋友都搶不到,還花錢找了好幾個代搶......丹丹喜歡了五月天快20年。為了拿到票,除找黃牛外,丹丹各種搶票渠道都沒錯過。她先對粉絲團票下手,但點進去就告罄了,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5月9日的大麥上。5月9號上午“好好好想見到你”場沒搶到,這是她沒有想到的。回顧戰績,2019年,她在深山里,靠著不暢快的網絡,還搶到了三場五月天的門票。但這次,丹丹發動了身邊七八個追星的姐妹,對看演出的時間不做限制,“6場隨便搶,哪個位置都可以”,還是沒搶到。好在下午5點,后三場票放出,五點零八分,丹丹高興地告訴深燃,自己搶到了兩張票。多位五迷(五月天歌迷的自稱)告訴深燃,即便搶不到,他們也絕對不向黃牛妥協,“買不到北京的就去其他城市聽,站在鳥巢外面聽也可以。”不過也有迫切想要聽五月天演唱會的人,還是選擇了找黃牛代搶。秋秋表示,自己算是五月天的路人粉,除了拜托朋友幫忙搶票,還花了500元找了兩位代搶,她說,她迫切想要聽一場演唱會,“聽到演唱會,我才覺得自己生活回來了,疫情前的自由和熱鬧也回來了,”只要黃牛開價不太離譜,她就愿意多花錢。之所以找兩個,因為覺得一個不放心,“如果都搶到,我都要,自己留兩張,剩下的就轉手,如果轉不出去,自己多看兩場也可以”。結果她的希望上午都落空了,一張票都沒有搶到。下午,她又加價找了兩個代搶,最后朋友和代搶都搶到了,秋秋手里拿到了四張票。“一張是855元的票價+150元的代搶費,一張是555元的票價+350元的代搶費,這兩張票,花了近2000元。”正當秋秋想如何把票轉出去時,有個代搶直接給她出了,“都沒到我手里。”秋秋表示,855元的那張票,代搶賣了1110元。搶票當天下午,阿樹去了派出所,因為遭遇了詐騙。為了買票,阿樹在微博上找到一位黃牛,對方發過來一個二維碼,掃碼后跳轉到了一個界面酷似“閑魚”的平臺,“幾乎和閑魚一模一樣”,阿樹表示,他一開始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正常下單,后來才發現支付界面是某個科技公司。當對方以系統故障為由,讓他重拍一次時,他意識到上當了,一共被騙了2100元。這種情況不是個例。一位網友也在粉絲群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他在某平臺上找到了一位聲稱有五月天門票的黃牛,對方也是以卡單為借口,要求分兩次付款,當自己指出訂單鏈接與官方鏈接不一樣時,對方謊稱“這是微信小程序閑魚”,下單后便能在APP上查到,他覺得不對勁,及時止了損。黃牛票,一天一個價
五月天門票不愁賣,高需求下,很多黃牛嗅到了這是一門好生意。在門票開售前,很多黃牛就做好了準備——搞代搶先賺一波。“北京是這次演出的第一站,五月天粉絲多而且非粉絲也都聽過他們的歌,票非常難搶,沒有太多搶票經驗的人基本都會陪跑,所以很多人會找代搶”,一位代搶表示。在閑魚上有個人代搶和專業代搶。個人代搶,屬于個人行為,群體多半為追星女孩,想要賺點零花錢;專業代搶,是團隊作戰,他們大多稱自己為“票務公司”,一位專業代搶甚至向深燃表示,他們有好幾個搶票群,里面有不少學生和追星族,團隊加起來有上千人。開售前,深燃在閑魚、淘寶上找了十幾家代搶問價。個人代搶價格較低,價格在50元-150元不等,但他們不保證一定能搶到,而且接單量不大,有一位代搶表示,自己接了三單就已經到了上限。秋秋找了一位個人代搶,對方告訴她,3張855元的票,以3330元的價格10分鐘就出了,賺了近一千元。專業代搶的搶票成功率更高,甚至有的保證100%成功,但價格也更高,加價在200元到500元不等,甚至有代搶直接給出全票價,355元的門票加代搶一起賣980元一張,555元的賣1180元一張,855元賣1580元一張。個人代搶主要靠手速和運氣,他們和大多數普通用戶一樣,通過大麥等APP進行搶票。專業代搶的手段就很多了,從主辦方手里拿票、用技術手段搶票,以及靠“團隊力量”搶票等。一位專業代搶給深燃展示了他用程序在紛玩島上代拍的戰績,上午11點的票放了后,他后臺顯示1頁有10個成交訂單,共3頁,即共有30單,他代搶收費一張200元,即便假設每個訂單只需搶一張,換算下來,上午至少能賺6000元,加上下午5點場的,一天收入過萬不難。這其中,多數專業代搶不愿意接最便宜的355元票檔,“搶的人多、座位少,把資源(手機、賬號)用在這上面,成功率比別的票檔低,很不劃算。”一位代搶表示。淘寶上,也有代搶的身影。大部分店鋪的操作是,先讓購買者交定金,定金最低定價在100元左右,開票后,買家需要繼續補款,補款數額不定,溢價范圍和手續費標準,根據他們最終的拿票價錢決定。如果接受不了,商家承諾全額退定金。由于這次搶票過于激烈,在9號上午開票后,各家開始漲價。淘寶上的商家也取消了定金,550元的看臺票賣到了1180元,翻了一倍還多。搶完票以后,就是黃牛最活躍的時候了,主要是倒賣,而且漲價幅度一天一個樣。5月9日開票后,有黃牛直接發朋友圈慶祝:“開張了開張了!五月天真是太牛啦。”等當天下午場的票放完以后,黃牛又漲價了,深燃詢問一張555元的門票價格,上午加價200元,晚上就漲到了350元。“很多沒搶到的粉絲都寄希望于下午場,如果還是沒搶到,詢價的人肯定變多,價格也會跟著漲。”這位黃牛解釋,之后價格漲跌,都需要按照市場行情決定。第二天價格又上漲了,加價到了400元。有些黃牛會選擇囤票,一位黃牛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部分庫存,“好好好想見到你”場,除355元的票檔外,他都有票,還有一批在路上,加起來能達到100張,最便宜的加價400元,這意味著,維持這個價格水位全部賣出,除去收票成本,他至少能賺上萬元。一位黃牛表示,詢問五月天票價的人確實很多,半夜還有來問價的人,他還特意發了朋友圈,“問價,請標出日期+價位+數量,消息太多,回復慢。”2023年,粉絲苦黃牛久矣
2023年,三年沒“開張”的黃牛很“猖狂”。有代搶介紹,現在2000多元的門票賣到四五千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以張杰和薛之謙為例,張杰門票溢價上千元,被網友叫做“張杰倫”,薛之謙成了“薛值錢”,門票溢價了500元到1000元。一位粉絲表示,為了看一個團體的演唱會,她兩天都在黃牛手里拿票。第一天買原價1980元的門票,花了3600元,第二天,同樣價格的門票,黃牛直接賣到了8500元。到了五月天演唱會,“瘋狂”進一步加劇。5月5日,五月天鳥巢演唱會官宣日期,純真、五吧、任意門幾大粉絲團,率先開啟團票。5月6日,五月天任意門登上熱搜,原因是團票秒空,出現了大批“0秒創建”的訂單。緊接著,幾大粉絲團宣布被迫取消團票,給出的原因是受不可抗力影響,但不少粉絲懷疑是黃牛操作的“0秒創建”訂單被取消后選擇惡意舉報,導致團票被迫取消。丹丹介紹,一般后援會或大的粉絲站,能分到相對較好的區域,能買到這種票的粉絲也都是比較資深的真愛粉,“但是這次團票也被黃牛的搶票軟件‘毀了’,0秒提交,人的手速是不可能達到的。”她表示。這激怒了粉絲,打出了“寧可鳥巢門口站,錢也不讓黃牛賺”的口號。五迷抵制黃牛也登上了熱搜。丹丹表示,以前黃牛就是票販子,從別人手里收票再高價倒賣,但現在“黃牛就像是官方票務之外的分銷渠道”。此前有媒體報道,有自稱為三級票務代理的黃牛表示,上游黃牛會從主辦方手里拿票,中間還會有層層代理,每經過一層黃牛代理,價格就會翻倍。做過個人代拍的追星女孩蔡蔡介紹,現在門票實名制后、電子票后,“使用技術手段”拿不到像過去那么多票,大量的黃牛代理也在靠路人收票。這導致現在除了專業黃牛,還出現了“兼職”黃牛。蔡蔡就幫黃牛搶過票,拿了200塊的辛苦費,“不少人都在做代搶,搶的票可以賣給粉絲,也可以賣給黃牛代理。”她說。這增加了黃牛的成本,不過把成本加在票價上,買單的還是粉絲。一位黃牛表示,“找人工搶票,至少得是一張200元的傭金。一張票還會經過好幾個人轉手,每個人加200元,到第三個人手上,就已經加了400元。”他直言,“演唱會門票不是一個人能賺的錢,都是轉手再轉手,到粉絲手上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手了。”粉絲深受黃牛之苦。博主阿展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反黃牛。他創建了五迷群,歡迎搶票的粉絲與非粉絲加入,目的只有一個,抵制黃牛,讓大家在群里原價轉票。網友的參與熱情超過了他的預料,不到三個小時,一個群就達到了500人上限,目前他已經開了十多個五迷群。他還創建了一個《五月天演唱會原價出票文檔》,不到一天,有近300人登記了求票信息。不過阿展也表示,這種粉絲抵制帶來的作用不會很大,“畢竟很多人沒有搶到票,五月天也很久沒在內地開演唱會了。”但他還會繼續,“能拖一天是一天,即便做不到讓黃牛虧錢,也要讓他們著急。”本文轉載自深燃(ID:shenra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深燃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現貨熱銷中!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