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人導游“杭小憶”,基于“東數西訓”利用千億級參數的大模型進行訓練,帶領游客沿著杭州南宋御街體驗XR虛實相融空間;東部地區某地市級醫院每月產生1.5T~2T的醫療數據,通過算力網絡調度實現“東數西存”,數據存儲空間節省50%,綜合成本降低20%……
看得見的是數字經濟時代層出不窮的新體驗、新應用、新業態,看不見的是支撐這一切實現的奔涌的算力。
(資料圖)
算力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礎,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對于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帶動數字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GDP增長0.2個百分點。特別是今年以來,類ChatGPT應用的火爆,讓算力備受關注,“海量數據﹢大算力﹢大模型”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標配。
隨著“算力中國行”大型調研采訪活動的啟動,《人民郵電》報記者來到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在對算網大腦、算力網絡試驗示范網等的采訪中,觸摸算力的“脈搏”。
在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移動發揮自身優勢,發力體系創新,在各種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大趨勢下,提出了算力網絡的全新理念。
“打造以算為中心、網為根基,多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算力網絡,推動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隨著發展路線圖的明確,中國移動正在努力推進算力網絡從概念原型進入產業實踐。
筑基
我國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加快構建以算力和網絡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工信部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
有關專家表示,我國是算力大國但不是算力強國,與算力相比,在網絡方面的優勢非常大。
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過25%,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其中,智能算力規模不斷擴大,占比提升至40%以上。
據了解,中國移動不斷提升數據中心資源能力,目前超大型數據中心布局已覆蓋9個數據中心集群(共10個),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全覆蓋,對外可用IDC機架達到46.7萬架。同時,積極探索業務西遷,依托內蒙古、貴州兩個西部國家樞紐節點,成功建設了全國31個省(區、市)用戶上網日志存儲平臺,并建立跨域數據中心的協調機制,投資運維成本節省超60%。
截至2023年2月,中國移動算力規模超8.0EFLOPS,累計投產云服務器超76萬臺,邊緣節點超千個,形成全國20ms、省內5ms左右、地市1ms的三級時延圈。
融通
我國在算力網絡相關技術與實踐領域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在無經驗可參考的情況下,面臨高價值場景不明確、無統一標準可遵循、產業生態尚不成熟等挑戰。
“攻關技術、探索場景、部署實施同步進行,推動技術成熟、要素融合與應用孵化同步。”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轉2版)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